切换到宽版
 

发帖
30
金钱
191
贡献值
5
交易币
0
好评度
27
家乡
莆田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56
b81^756  
b81^756  
游氏古诗 b81^756  
b81^756  
“圭浦游”的根,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紫霄岩下,后埔村。族谱,有四个版本。一是《莆田游氏万历谱》,明朝万历年间修的,为宗亲提供一个清晰脉络的“圭浦游”的发展索引。二是《莆田游氏康熙谱》,清朝康熙年间修的。三是《莆田游氏民国谱》。四是《莆田游氏简谱》,2009年修的。《莆田游氏康熙谱》,“游都”作序。有一篇《祭游氏太卿先生》的诗,也是“游都”写的。 b81^756  
川岩环峙自何年,陵谷昂俄几变迁,我祖兴祥千载上,一抔坟土尚屹然。北引紫霄凤岭胜,南奔溟渤鳌峰烟,九华古囊相拱揖,锦城一望似儿拳。呜呼我祖德维卲,卧波创造云龙遥,流水涓涓泽俱永,至今人念游公桥。呜呼我祖德维崇,解组韬名隐象峰,荔子百株曾手植,至今谱载游家红。荔山嶻嶭水涟漪,作记翁亢琢巧思,不有神灵相呵护,云孙来孙那发奇。亡何沧桑辍迁改,宋寝元陵今安在,独此片石路旁存,由唐以来八百载。都蒐家乘誌分明,几回欲往觐先型,二三激励晨趋赴,逶迤到此喜还惊,苍碑古篆生竦敬,旋寻荒冢泪沾襟。土人传说信不忘,自有誌铭塚中藏。鸠宗封树还有日,万年亿世永不亡。 b81^756  
诗的写作,有历史背景。植公择居圭浦之后,其子孙有段时间移居隔壁村枫林,后重返原地,故圭浦游有“回头”之别称。 “圭浦游”之分与“回头游”,从游彖开始。游彖,游植第四世孙,官居唐太常卿,正三品,主管礼部 。游彖喜种荔枝,西天尾镇后卓溪的“游公桥”,在唐朝做的,《祭游氏太卿先生》纪念游彖的。后卓溪畔的古“游家紫”荔枝林,有溪、公园、桥等,人在画中。 b81^756  
后卓溪畔,广袤的田野,时不时辛劳的农夫耕作于田野阡陌,依稀可看十世辅公重做“游家紫”荔枝林,宋莆田名文《游氏荔枝林记》,那也是主要纪念游彖的。彖公六传至十世辅公。“圭浦游” 在辅公,极盛,有“游家庙”。明朝万历年间,修“圭浦游”族谱,记录了后卓溪的“游公桥”。后卓溪的桥,秋天是很美的。月光,清朗朗的,静静地泻在秋天的后卓溪上。夜微凉,丰盈的月亮,已升到夜色上。 b81^756  
年少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我做“祭祖”书《游家庙》,内容扎实,线索清晰,文字简单,慎之又慎。我祖文章有盛名,千年海内重嘉声。读古“圭浦游”的历史资料,里头有感慨,也能发现许多惊喜。《莆田游氏康熙谱》里头,《祭游氏太卿先生》的诗,是莆田游氏文化的诗的代表作,也是我最喜欢的诗之一。传家诸子在,早晚继科名。这首诗,写莆田游氏文化的历史。 b81^756  
诗歌本身的多义性,地名变化大,理解有个人元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不影响《祭游氏太卿先生》的艺术感染力和对“圭浦游”后人深远的影响。诗的主题是“流水涓涓泽俱永”,歌颂游氏太卿先生,一往情深,演绎莆田游氏的一些历史文化业绩。在这首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表达,井然的叙事,和谐的融合,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b81^756  
《祭游氏太卿先生》,格调古朴,句式简洁、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心境;时而抓住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这首诗曲折多变,描写细腻,委婉情深,首尾完整,语言流畅清丽,音韵匀称和美,朗朗上口,文化气氛浓厚。 b81^756  
此外,详略得当,也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祭游氏太卿先生》是好诗,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圭浦游”的文化财富,伴以摇曳长歌,由日到夜,不知休止,如诗一般流水,流过岁月,是值得“圭浦游”后人收藏和研究的。年少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祭游氏太卿先生》的诗,我读许多次。新时代再读之,记忆后卓溪畔的古“游家紫”荔枝林,感慨万千啊。 b81^756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