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3376
-
- 注册时间2014-08-31
- 最后登录2024-11-26
- 在线时间29小时
-
- 发帖7731
- 搜Ta的帖子
- 精华4
- 金钱24755
- 贡献值1012
- 交易币4
- 好评度6017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7731
- 金钱
- 24755
- 贡献值
- 1012
- 交易币
- 4
- 好评度
- 6017
- 家乡
- 莆田
- 性别
- 男
|
gH,^XZe
随机舒卷折扇风 gH,^XZe 折扇,妈祖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折扇,好。“扇子送凉,不意成艺”,中华游氏网、游氏文化也许也可考虑开发运用折扇。 gH,^XZe 妈祖文化,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工艺品和纪念品之类需求量大。三亿妈祖信徒,是一个诱人的市场。运作大市场,一直就是部分莆商的爱好和特长。做生意,“胃口大”,豪情满怀,这是莆田人的基本特点。可以想一些办法,调动积极性,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双赢”。这里头,“妈祖扇”,也许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gH,^XZe 妈祖扇,实际上就是普通折扇。印妈祖石像和妈祖散文。原料即竹和纸,或绸布,制作工艺简单。2015年,“妈祖扇”要再前进一小步。 gH,^XZe “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金环并束龙腰细,玉栅齐编凤翅长。偏称游人携袖里,不劳侍女执花傍。宫罗旧赐休相妒,还汝团圆共夜凉。” gH,^XZe 折扇,这种日常用具从诞生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折扇的造型,随着年代的推移而不断演化,并逐渐变成为今天所见的造型。 gH,^XZe 中国古代,用扇子的历史,其源头可追溯到几千年前黄帝、尧舜时代,源远流长。折叠扇或聚头扇,最初由伞演变而来。商代官员乘座的轺车与轩车上,装有一种形同大伞的“扇汗”。这种装置功能大,可遮光避日和挡风避雨,也可借助车行进中产生的气流,推动其旋转,产生风。西安秦始皇陵墓中曾出土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第一乘车装有一柄立式高伞,伞由骨、盖两部分组成,伞骨在伞柄顶端呈放射状均匀排出,共22根。这种伞盖装置的设计,与后世的扇骨的出现,是密不可分的。 gH,^XZe 折扇起源于日本,由日本传入我国,故有倭扇之称。韩国学者李御宁用“缩”字给日本文化定义,取意为日本人常把一件一物努力“缩”而小之。日本文化中“缩”的代表作之一,就是折扇。 gH,^XZe 中国的团扇,奈良时期传入日本。日本人把中国的团扇别具匠心地缩而小之,发明了折扇,并成功地将其返销回中国。 gH,^XZe 折扇,在元初,一度遭受冷遇,为“仆隶所执,取其便于袖藏,以避尊贵者之目”。元后期,情况有所变化。《西厢记》插图中,可看到张生把折扇的形象。读书人,学中庸,要冷静,要虑事周密,折扇有用。 gH,^XZe 折扇真正在中国大为流行,明代的事情。“中国,宋前,惟用团扇。元初,东南使者持聚头扇,人尽讥笑之。我朝永乐初,始有持者,及倭充贡遍赐群臣,内府又仿其制,天下遂通用之。”明代,日本折扇成为日本向中国出口货物的大宗之一。 gH,^XZe 明代,折扇流行,折扇式样也趋多样化。古书载:“昔人所持维纨扇最古若今人所用多金白纸扇矣。其扇本名折叠,亦谓之撒扇,取收则折叠、展则卷舒之义。明永乐中,朝鲜国入贡,成祖喜其捲舒之便,命之匠如式为之,自内传出,遂遍开下。”开始之初,制作比较简单,“不过竹骨,茧纸薄面而已”。后来制作渐考究,工、料皆精。特别是宫廷中御用的折扇,工艺繁缛,用料极其富丽,扇子的铰钉、眼钱都是用纯金制成,“每扇价值五金”。折扇有舒展、折叠灵活,使用携带方便的特点,很快为人们所偏爱。挥洒翰墨是风雅之举。作为书画载体的折扇,其材质与工艺日求其精。在明清宫廷的推动下,折扇遂成为文人雅士及书画家泼墨挥毫又一天地,身价倍增。 gH,^XZe 明清以来,日盛一日,折扇几乎成为文人骚客、名流商贾必备之物,大有“魏晋名士执麈尾”之遗风。折扇面除素纸外,有了金笺面,为切实掌握以金银屑饰扇面之洒金技术,明朝曾派专人赴日学技,制出更精美扇子。随着髹漆、雕刻艺术用于折扇制作,名匠辈出,对成扇评价要求愈高。当时苏州、四川都以盛产折扇著称,苏州之泥金扇名传遐迩,讲究扇骨之精美,“凡紫檀,象牙、乌楮,俱目为俗制。惟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贵,惟骨为时所尚。”折扇之用,已非单为取凉,已为社会交往礼仪所必需,人们身份地位之新标志。秋冬天凉,出门应事,访亲会友,也必一扇在手,以示儒雅风流。更有人非特定名扇不用,非专门名匠制扇不书画。清代,此风炽盛,尤其乾嘉以后,“摺扇柄则象齿、檀香,甚或描写仕女,以泥金填出雪景等。制一扇,所费数金,而人必数扇,且辗转丐求名手书画,以相夸耀。” gH,^XZe 由明至清,折扇不断增添新品种,“其扇骨有用象牙者、玳瑁者、檀香者、沉香者、棕竹者、各种木者,罗甸者、雕漆者、漆上洒金、退光洋漆者,有镂空边骨内藏极小牙牌三十二者,有镂空通身填以异香者,且有空圆钉铰中藏极小骰子者,刻各种花样,备极奇巧。” gH,^XZe 民国,也是折扇使用和扇面书画创作的高峰时期。折扇,供需两旺。市场,推动了书画扇面的创作。 gH,^XZe 新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思想、生活方式努力适应新的变化,日常用品也相应地随着改变。每年夏季扇凉降温,除使用蒲扇、羽扇外,很长一段时间,黑纸折扇和白纸折扇占据了日用品市场。在苏州、杭州、南京等地,有公私合营后的扇厂,产传统的折扇。这一时期,书画家仍有少量的书画成扇面和折扇创作。 gH,^XZe 春天的故事,让书画成扇逐渐复苏。因折扇兼有平面艺术和工艺美术的特点,可远观,可近取,既可随身携玩,又可让人清醒,清风徐来,雅俗共赏。二十一世纪,折扇受书画的影响,持续升温,也为妈祖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天地。如今,电扇、空调普及,折扇降温拂暑的功能不重要了。折扇,主要用于陶冶性情。“但识扇中趣,何劳扇底风。”妈祖扇,还可书中庸、冷静、天道酬勤、自求多福等,让人明哲保身。手持折扇,谈笑风生,所扇出的主要是心理学上的清风。 gH,^XZe 折扇,好,这种承载中华千年文明的传统载体,融入妈祖文化,有书卷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会被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爱和喜爱,并汇融进妈祖文化的汪洋大海。2015年夏,妈祖扇,希望可有所突破。 gH,^XZe 妈祖扇,运作了六年,已经做了构思、扇文、样本、舆论、入岛、推销等六个环节,还要再做六个环节,商标、完型、定价、量产、纳税、广告等,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做,中庸,循序渐进,冷静。 gH,^XZe 折扇,好。“扇子送凉,不意成艺”,中华游氏网、游氏文化也许也可考虑开发运用折扇。 gH,^XZe [ 此帖被游新源在2014-12-13 16:31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