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酢与福建文化
文章原作者:游鹤楼(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福州乌山上有“九贤祠”,奉祀着福建省历史上九位著名学者:游酢、杨时、胡安国、罗从彦、李侗、蔡元定、蔡沉、黄干、真德秀。现介绍九贤首位游酢先生的情况:
游酢,字定夫,号豕山,又称广平先生,谥文肃。生于1053年,卒于1123年。福建建阳禾平里长坪村人。宋元丰进士,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家。历官太学博士、教授、监察御史、知府、知州、将军等职。追封朝奉大夫、赠大中大夫。他理政有方,为官清廉。学朮上师承二程,并将理学传于福建,为闽学的创始者,誉为“闽学鼻祖”,着有《易说》、《中庸义》、《诗二南义》、《论语杂解》等。游酢20岁,在京城上太学时相遇著名理学家程颐,程赞他:“其资可以适道。”
程颢、程颐两兄弟,以传道兴学为己任。当年八月程颢赴任河南扶沟县令时,特邀游酢为该县教谕,一面担任学职,一面又受业于程颢。游酢以灵利高才而见称。
游酢28岁(1081年),会见杨时,并一起前往??昌,引荐给明道先生,就学于程颢。同年游酢、杨时学成南归时,以师礼见明道先生,程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从此二程的理学传播到东南各省,传播到福建,同时形成了独特的闽学体系。
游酢40岁(1093年)时,与杨时早已登进士第。这年严冬,他与杨时前往洛阳拜程颢之弟、大理学家程颐为师。二人来到程家,欲拜程颐,却见程先生瞑目养神。二人进退两难:进,恐惊动先生休息﹔退,虑耽误学业。只好候之门外,立于雪中。程颐既觉,已雪深尺余,程子感慨地说:“贤辈尚在此乎!”游、杨勤学尊师,传为千古佳话。这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引以骄傲的典故“程门立雪”。
游酢46岁(1099年),任泉州签判。为拓展福建文化,他弃官回故里。在建阳县禾平里荐山之麓构筑草堂,他在此著有《中庸义》和注解《孟子》、《论语》等文章。次年他又在武夷山五曲筑“水云寮”,著有《易说》、《诗二南义》等,并广收学生,传道授业,使闽学理论得以完善与推广。
游酢书法艺朮造诣很高,尤以草书著称,游体草书于清朝编入《草字汇》,称其“草圣”且与宋“苏、黄、米、蔡”四大名家齐名,当代的《中国书法大字典》、《草书大字典》等均有收入,部分书法拓片今存南平市博物馆。他的诗论是我国古代儒学、理学家的文学观的一个缩影。
游酢从政四十余年,勤政廉洁,惠政在民,受任越州萧山尉时,该县积案甚多,经游酢审理,疑案均解,决狱有方,其精明干练,使人诚服。他政绩卓著,勤政更新。征敛有度,虽有兴作,而不劳民。功绩斐然,有口皆碑。
游酢的学生中著名的有黄中、胡文定、胡宪、吕东莱等人。黄中既是游酢门人,又是游酢的外甥,深受游酢的器重,实得游酢理学之真传。朱熹是黄中的学生,所以朱熹是游酢的三传弟子。
朱熹对游酢极为崇拜,深受游酢理学思想之影响。朱熹在他的《四书集注》中引用了许多游酢语录。所以说朱子理学体系的形成是受游酢、杨时的影响。游酢、杨时对传播洛学、开创闽学做出巨大贡献,堪称闽学的“开山鼻祖”。福建人民纪念他,文人学者崇拜他,才在福州乌山建祠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