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9/05/15 15:19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0515 14:14:11)『啊!你這個囝仔「龍不龍.獸不獸」!』,早期台灣父母對兒女衣衫不整或不成器、不成材,遊手好閒者,常會以龍不龍、獸不獸來告誡兒女,但什麼是龍不龍、獸不獸呢?台中民俗公園即日起至6月20日在地下室展覽室展出「龍不龍.獸不獸-龍生九子.子子不同」雕塑展,並為你解說龍生九子之神話典故。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Taiwan)民俗公園管理處副館長顏榮豐指出,「望子
成龍、望女成鳳」是普天下父母的願望,但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其性向有好重、好望、好音、好訟、好食、好水、好殺、好煙、好閉,讓龍王十分頭痛;因此,早期一般父母罵兒女「不受教、不成材」,即指稱「龍不龍、獸不獸」。 顏榮豐說,不過,神話指出龍王是有智慧的父親,他暗中觀察九子之性向,依九子的性向安排合適的工作,九子依其所好,各有所司,不再遊手好閒,例如龍第五子名叫饕餮,性好食,今日之老饕的典故即來自龍五子,在龍王的教育安排下,成為一方之器;並由龍生九子的典故說明「對的教育」有多重要;所謂「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老師沒找到好方法教他」。值得現代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參考。 顏副館長指出,依據龍生九子神話故事,由彰化監獄受刑人雕刻「龍生九子」九尊大型雕像,且製作龍生九子.各有所司的說明牌,在民俗館地下室展覽館展出,彰化監獄也用稻草特別編製大型的蟠龍、稻草金龍及稻草麒麟,維妙維肖,才藝精堪。
cO&(&*J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