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瞻“农讲所” O5-;I,)H
O5-;I,)H
没有料到,远方友人来穗后竟提出如此简单的要求,放着诸多大型游乐场所和豪华大厦不去,偏偏要去参观农讲所。也好,友人的旧地初探,成全了我的故地重游。 O5-;I,)H
O5-;I,)H
不出所料,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这座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的院落,显得异常的寂寞冷清,与四周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车水马龙的繁华相比,它如同孤独的老人睡在遥远的梦里。当年的旗卷长戟,昔日的如火如荼,如今只化为几幅照片和数句解说词守候在这陈年旧院。浓烈的史风,在我们进门时迎面扑来。 O5-;I,)H
O5-;I,)H
朋友显得很兴奋,把跨进门槛喻为步入史书。前院泮池上的石拱桥、大成门东侧的小耳房、草木葱郁的大院西廊、坐北朝南的大成殿,都成为他津津乐道的景物。在他的眼里,一切僵固的旧物,仿佛一下子鲜活起来。 O5-;I,)H
O5-;I,)H
受友人情绪的感染,我也开始重视这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番禺学宫建筑,重视学宫1926年举办第6期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段历史,重视这段历史在中国革命中的价值。小小一个院落,在1961年就被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缘由,是应该在参观时重点理解的。 t`Kbm''d[
t`Kbm''d[
我们终于立在了大成殿的这座石像面前。32岁的毛泽东长衫油伞、步履匆匆向我们走来。这位刚刚在长沙湘江边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感叹的年轻人,鹰击鱼翔,来到广州指点江山。历史把这样一个伟人送进了这个院落,从此,这个院落脱胎换骨,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 t`Kbm''d[
t`Kbm''d[
如果毛泽东只是随便在这个曾培养封建士大夫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住住,此地绝不会如此名声大噪的。最为关键的是,毛泽东在这里干了一件大事,即研究农民问题,培养农运干部,领导农民革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讲所是一个摇篮。它摇醒了无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t`Kbm''d[
t`Kbm''d[
院内静悄悄的,春雨寂落石板地,暖风默数木棉花。恬静、优美、安宁、洁净替代了当年的激昂、壮烈、呐喊、拥挤,成为院落现在的特色。我们当然不知道那些富勇敢斗争精神的农讲所学员,当年是怎样学习训练然后壮怀激烈地奔赴农村遍点星火的,但我们知道,肩负重任的毛泽东走出这扇大门一年后,就在湘赣边界发起了秋收起义。霹雳一声暴动。使毛泽东把对农民运动的研究化作了领导农民运动的实践。农讲所的讲台与秋收起义的火炬,其实有着紧密的联系。 t`Kbm''d[
t`Kbm''d[
研究历史为的是今天与未来,参观农讲所与之殊途同归。望着农讲所内外迥异的世界,我感受到昨天的奋斗与今天的享受间的因果关系。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文明程度如何升级,我们最不能忘却的,是历史中的那些艰难岁月,以及无数伟人为改变这种艰难而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的奋斗精神。 t`Kbm''d[
t`Kbm''d[
40年前,刚刚在农讲所旁边建造起来的陈列馆,上面有毛主席的亲笔字:“星火燎原”四个大字,上面还有永不会熄灭的火炬;今天再也看不到了,早已改为“广州图书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