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阅读
  • 0回复

[原创]现将我父亲--游讳能文戎马生涯事迹整理,以弘扬家国情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池生
 

发帖
4
金钱
70
贡献值
5
交易币
0
好评度
1
家乡
江西省樟树市双金园艺场龙眼坑村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5:13
一个老兵的战斗故事 %rnRy<9  
——记我的父亲游能文 %rnRy<9  
                           游绍诚 %rnRy<9  
%rnRy<9  
我的父亲游能文,1921年生,樟树双金人,曾执戈从戎,历经辽沈、平津、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等战役,两次荣立二等功与三等功。我的父亲也有老一辈革命者冲锋陷阵的骁勇与淡泊自守的从容,现将我父亲戎马生涯事迹整理,以弘扬家国情怀,激励后人前行。 %rnRy<9  
入关参战,初立战功 %rnRy<9  
    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我的父亲自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东北野战军六纵第十六师警卫营。同年12月,部队响应“打到关里去,解放全华北”的命令,80万大军分批南下,父亲也在其中。为躲避国军空中侦察,部队昼伏夜行,战士们每人负重超40公斤,每晚行军不少于40公里。大部队从冷口、喜峰口越过长城,父亲所在的警卫部队却是在大白天从山海关入关,路边宣传兵打着快板鼓劲,“同志们向前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顺口溜至今仍清晰。抵达山海关时,父亲亲眼见城墙高约八丈,“天下第一关”牌匾高悬,部队秘密进入并突然占领此地,国军这才知晓四野大军已入关。 %rnRy<9  
12月中旬,父亲参加解放天津战役,在刘亚楼将军“东西对进,拦腰斩断”的作战方针指导下,我军先发动外围战,万炮齐鸣后冲锋,却在桥头受阻。组织爆破的任务落在十六师警卫营,前三次爆破组九名战友全部牺牲。第四次,父亲与两名战友前往,途中战友又牺牲,他独自匍匐到桥头堡下,将三个炸药包叠放点燃,成功炸毁碉堡。随后我军攻破城墙展开巷战,三昼夜后解放天津,全歼守敌10万多人。父亲也因此荣立三等功,获华北解放纪念勋章。 %rnRy<9  
此后部队直逼北平市郊,移至通县演习,东野向傅作义发出最后通牒。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起义,北平和平解放。2月,东北野战军六纵改编为四野四十三军,父亲所在部队番号变为四野四十三军一二七师警卫营二连。 %rnRy<9  
rIH+X2 x  
rIH+X2 x  
南下追击,激战杨圩 rIH+X2 x  
1949年初平津解放后,父亲随部队步行南下,经河南到安徽长江北岸。5月中旬,部队冒大雨渡过长江,连夜向大冶、九江前进,5月底抵达德安时,才得知南昌刚解放。当时四野主力追击国军残余,国军第12兵团企图向湘赣边境逃窜。父亲所在的四十三军与四十八军奉命协同阻敌,四十三军一二七师从奉新出发直插湘赣公路,四十八军一四二师向高安正面进攻。7月10日凌晨,国军逃至高安、上高交界的杨圩、泗溪一带,被一二七师包围。战斗从早晨7点打到下午1点,歼敌1000多人,我军也有较大伤亡,这便是解放高安著名的“杨圩、泗溪截击战”。 rIH+X2 x  
                 夜间侦查,解放广州 rIH+X2 x  
1949年7月,因北方战士在南方水土不服,部队在江西宜春休整近两个月,之后继续南下,经新余、吉安、赣州、韶关进入广东花县。当时广州是国民党临时京都,仍被国民党控制,花县与广州交界处有座大山。四野和二野部队都进入广东地界,双方侦察兵都穿国军衣服,发生了一点误会,夜间天黑误认对方为敌人,双方交上了火并向各自上级报告,父亲所在的警卫营也参与其中。直到天亮,警卫营占领山头插上军旗,二野部队才停止进攻,误会解除。 rIH+X2 x  
10月中旬,一二七师歼灭花县守敌后逼近广州市郊,父亲随大部队抢占高塘铁路桥、人和圩公路桥。14日下午,国军见败局已定,焚烧白云机场油库、炸毁海珠大桥后逃窜。我军从多个方向进入广州,战士们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蹲屋檐、睡马路,被赞为“仁义之师、胜利之师”。解放广州后,部队向香港进军准备解放香港,途中接到暂缓命令开始休整。 rIH+X2 x  
rIH+X2 x  
rIH+X2 x  
渡海作战,赴朝参战 rIH+X2 x  
1949年下半年,父亲参加了解放广州、珠海、湛江等地的战斗。1950年初,部队在硇州岛进行海上登陆练兵,为解放海南岛做准备。4月16日总攻打响,夜黑风高中,先头护航船队与敌舰猛烈交火。父亲所在排的帆船被炮弹击沉,全排战士牺牲,唯有父亲因被同乡上级临时安排登上他的船才幸免于难。 rIH+X2 x  
rIH+X2 x  
海南岛解放后,部队在海口休整一周,随后移师雷州半岛。此时朝鲜战争爆发,师部召开抗美援朝动员誓师大会,父亲递交参战申请书并获批准。他立即返回广州,乘铁路货车经北京、沈阳、长春,11月下旬抵达延吉。刚下火车就听闻美军轰炸鸭绿江大桥和边境居民的消息,当晚,父亲与战友们高唱《志愿军之歌》,在高射炮声中跨过鸭绿江,入朝后被补编入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四团。 /Et:',D  
/Et:',D  
前排左起第四位为游能文 /Et:',D  
/Et:',D  
朝鲜困境,艰难求生 /Et:',D  
在朝鲜战场上,父亲参加过无数大小战役,异国作战比国内困难得多,最突出的是后勤给养跟不上,一线部队生活极度艰难。据父亲回忆,一次在距平壤100多公里的阵地,全连断粮三天,零下20度的严寒中,官兵们只能吃树皮、挖雪下草根充饥。后来得知附近埋藏着朝鲜人民军撤退时留下的粮食,却不知确切位置。全连官兵动手寻找,有的用铁铲挖,有的用刺刀捅,有人捅到粮食,也有人捅出掩埋的死尸,战士们无奈将这事称作“捅腊肉”,父亲也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靠着这些办法,部队才勉强度过补给难关。 /Et:',D  
/Et:',D  
 图片引自39军军长吴信泉将军回忆录《三十九军在朝鲜》 /Et:',D  
/Et:',D  
坚守高地,荣立二等功 /Et:',D  
父亲在朝鲜参加过突破临津江、收复平壤、围攻砥平里、退守华川湖等战役,最残酷的是1952年下半年距汉城20多公里的无名高地保卫战。高地下有水库,对面是美军阵地,父亲所在连奉命坚守到次日凌晨三点。凌晨一点左右,水库传来“哗哗”声,几分钟后美军水陆两用坦克向阵地猛烈炮击,连指挥所被炸毁。炮击半小时后,美军发起冲锋,父亲带领两名新战士组成战斗小组潜伏在阵地左侧小山坡。新战士因无战斗经验吓得尿裤子,准备开枪时被父亲制止,小组未暴露火力点。到凌晨三点,阵地除父亲所在潜伏点外基本被美军控制,此时志愿军增援部队赶到。父亲仅凭苏式铁把冲锋枪、两杆苏式三棱步枪、120发子弹、4个手榴弹和4个手雷,在美军后方交替射击、投弹,制造多人潜伏假象,美军腹背受敌败退,阵地成功夺回。战后清理战场时,战友发现父亲头部下颌中弹、右脚负伤流血,而全连120多名战友仅父亲幸存。此次战役,父亲荣立二等功,光荣入党,并由班长晋升为副排长。 MJd!J ]E6  
1952年11月,父亲回国在陆军三十四医院疗伤,1953年随部队调防江西萍乡后退伍,先后在清江县城头乡人民政府、南昌化学肥料厂、江西省双金园艺场工作。 MJd!J ]E6  
MJd!J ]E6  
MJd!J ]E6  
MJd!J ]E6  
父亲的三枚“心证” MJd!J ]E6  
一枚“信仰证”:父亲仅念过初小私塾,入党几十年来,始终以毛主席“老三篇”为行动纲领,无论生活、工作、家庭遇何困难,都用其对照反省,坚守党的路线,践行“为民办事、办好事、办实事”的承诺,父亲常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MJd!J ]E6  
一枚“胜利证”:父亲始终坚信,党和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攻无不克,正因军队是人民子弟兵,为劳苦大众着想、得人民拥护,官兵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心怀“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信念,且党内军内团结一致、官兵一致。 MJd!J ]E6  
一枚“知足证”:有人为父亲抱不平,说他参战早、立功多,却未享离休待遇“不划算”。但父亲总说,比起牺牲的战友,自己能活下来已是幸运,他不求功名、享受与富贵,只求自己与妻子所生八个儿女平安,如今儿孙满堂,早已心安理得。 MJd!J ]E6  
父亲的一生,在战火中淬炼,在和平中坚守,风风雨雨里始终怀揣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家人的牵挂,“不求富贵求平安”的朴素心愿,便是他一生最真切的写照。 MJd!J ]E6  
MJd!J ]E6  
作者系上海樟树促进会副会长 } H#C<:A  
                     } H#C<:A  
} H#C<:A  
} H#C<:A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