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QdMn
>{QdMn
“潘游洪沈”中之“游操存诚”,万历《闽书》卷九十五《缙绅》载:“操字存诚……绍兴中,与潘良能、沈介、洪景伯俱为秘书省正字,同日赴馆职。少监秦熺会食次,命对曰:潘游洪沈泛瀛洲。操用‘绛绎绘维绾纶綍’为偶,盖神宗朝韩绛、陈绎、韩维、杨绘相先后除学士也。自秘书少监权礼部侍郎。侨居旴江,奉祠。晚号定庵居士。”其中“韩绛”为“元绛”之误。 >{QdMn
道光《建阳县志》载:“游操字存诚,元祐进士醳之子、主簿披之弟。少为酢所爱;长,工于文。登宣和三年(1121)进士。绍兴中,与潘良能、沈介、洪景伯俱为秘书省正字,同日赴馆职。少监秦熺于会食之次,命对曰:潘游洪沈泛瀛洲。操以‘绛绎绘维绾纶綍’为对,盖神宗朝韩维、陈绎、元绛、杨绘相先后除学士也。自秘书少监权礼部侍郎。侨居盱江,奉祠。晚号定庵居士。子三:长曰长儒,仲曰次公,季曰开。(旧志略,今从《潭阳文献》参补。)”其中“游操字存诚,元祐进士醳之子,主簿披之弟”之标点,整理本道光县志误作“游操字存诚,元祐进士。醳之孙,主簿披之子”。 >{QdMn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亦谓:“游操字存诚,醳之子。少为定夫先生奇爱,长工于文。绍兴中,与潘良能、沈介、黄景伯俱为秘书省正字,同日赴馆职。自秘书少监权礼部侍郎。侨居盱江,奉祠。晚号定斋居士。”其中道光县志之“沈介”、《渊源考》之“沈介、黄景伯”皆误。《富垅游氏宗谱》谓:“操公,醳公次子,字存诚,号定庵。答瀛洲异对,古称管职才。官礼部侍郎。葬宝应。生三子:长儒、次、开。”其中“官礼部侍郎”为“权礼部侍郎”之误。 >{QdMn
以“绛绎绘维绾纶綍”对出“潘游洪沈泛瀛洲”者,《容斋四笔》之洪迈记述“坐客合词赏叹,竟无有能对者”而自称“欲用‘绛绎绘维绾纶綍’为对”,而《闽书》、《富垅游氏宗谱》、道光县志及其所引《潭阳文献》则皆以为是“同日赴馆”的“游操”。依上引资料可知,游操是机敏的有心人,因此这种可能性并非没有。再者,游操曾因游酢而与秦桧有往来。秦桧(1090—1155)字会之。《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一《本朝五•中兴至今日人物上》谓:“问胡文定公与秦丞相厚善之故。曰:……定夫之后及康侯诸子,会之皆擢用之。时在坐范兄云:定夫之子不甚发扬。秦老数求乃翁《论语解序》,因循不果录呈。其侄有知之者,遂默记之。一日进见,秦老及此,则举其文以对,由是喜之。后故擢至侍从,是为子家尊人。”其中“子家”为“子蒙”之误。《宋元学案》卷二十五《龟山学案》亦谓:“谢山跋《宋史》杨文靖传后……定夫后人曾为秦丞相所挽,而其人不甚发扬,至使其从昆弟窃取定夫所解《论语》以献于秦。” >{QdMn
据史志资料,游酢直系子孙宋元无显宦,显然正是由于“秦老数求乃翁《论语解序》,因循不果录呈”,进而造成“定夫之子(其人)不甚发扬”的结果,因此可证游酢子孙二代并没有“被他(秦桧)牢笼出去,多坠家声”。而这也“至使其从昆弟窃取定夫所解《论语》以献于秦”,即“其侄……后故擢至侍从,是为子家(子蒙)尊人”者,则是指子蒙游开之父游操。《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谓:“游开字子蒙,操季子。” >{QdMn
康熙《福建通志•人物四》与乾隆《福建通志•人物》“游酢传”皆谓:“醳子操,宣和进士。”《永乐大典》卷八千八百四十三引《建安志》载:“游操字存诚,有家学;宣和三年(1121)擢进士第。绍兴中迁秘书少监,权礼部侍郎。晚居旴江,奉祠卒。” >{QdMn
《闽书•缙绅》载:“操字存诚,醳之子。少为酢奇爱;长,工于文……侨居旴江,奉祠。晚号定庵居士。子开,同上舍出身。” >{QdMn
道光《建阳县志》载:“游操字存诚,元祐进士醳之子、主簿披之弟。少为酢所爱;长,工于文。登宣和三年进士……侨居盱江,奉祠。晚号定庵居士。子三:长曰长儒,仲曰次公,季曰开。(旧志略,今从《潭阳文献》参补。)”其中“游操字存诚,元祐进士醳之子,主簿披之弟”之标点,此整理本道光《建阳县志》误作“游操字存诚,元祐进士。醳之孙,主簿披之子”。《圩富垅游氏宗谱》谓:“操公,醳公次子,字存诚,号定庵……葬宝应。生三子:长儒、次、开。” >{QdMn
而据陈了斋(1058—1122)为游潜所撰《中奉大夫游公墓志铭》(见《永乐大典》),游醳实为游酢血亲同胞弟,出嗣叔父游勋,该铭谓:“居士讳潜字升叔……卒于齐州之官舍,绍圣二年三月己未也……生二子:酢,今为朝散大夫、提点成都府长生观;醳,出继为南康军司理参军勋之后,自高邮尉解官奔齐州,与其兄扶居士柩以归。”显然,上述所谓“其侄”即游酢侄,而所谓“其从昆弟”则是“定夫之子”亦即“秦丞相所挽”之“其人”的堂兄弟,二者所指皆为游酢胞弟游醳之次子游操,亦即所谓“子家(子蒙)尊人”者。 >{QdMn
(作者陈敏 王丽洁:南平一中中学高级教师) >{Qd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