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游政,因伤患落籍滨邑建“泗户游”,即今沙河办事处中游村。明朝时期,分出前游、中游、后游三个村,历经600多年,现有20多村庄,3000多后人。
历时两个多月的采访、搜集、整理出8篇纪实小文,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为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尽一份绵薄之力。
——王弘
滨州中游村传奇之一
中游家的前世今生
游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族,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周厉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眅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称游姓。
古书《交际大全》“郡望篇”亦载道:“游氏广平、冯翊,声实俱茂(雅),秀美而文(吉),清德重名(酢),善诗卓识(诚之),独步六朝之伯始(肇),并肩三辟于高闾之(明根)。”可见游姓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史上曾抒写了壮丽的诗篇。
不管时空转变,王朝更迭,游氏宗族都把河北广平作为自己的祖宗发源地,修谱、建宗祠都以“广平”为号,游氏自子游至今已历96世,2600多年。跨地万里,但游氏谱系不乱、昭穆分明,血脉相连。为缅怀祖先,弘扬祖德,团结宗亲,命脉传承,共续文化,于2009年1月1日游氏后裔游灿华成立“游氏网”成为国内第一个姓氏综合门户。为游氏本姓族人提供信息、族谱、宗祠、辈份、人文、寻亲问祖等相关服务,也成为海内外了解游姓发展成就的可靠窗口。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河街道办事处中游家曾名“泗户游”。游氏碑记:“始祖讳政,元季以战功封侯”。游氏谱云:“自元,至正间(1341--1368)占籍滨邑,立村为泗户游”。明代,游氏三支分居,一留原村(即中游),一在前立前游家,一在后立后游家,遂改原“泗户游”中游家(现游森恩存谱)。
滨州游氏始祖游政原系江西青綏人(今江西省南城县)。元朝末期,元政府腐败严重、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了抗税等反抗并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装斗争。游政从江西拜别父母离家,后辗转投靠朱元璋,又跟随徐达、常遇春北上伐元。在攻占滨州邑的大战中负伤,不能继续随军打仗,遂留守滨州。因腿伤严重,故土遥远也难回江西故里。北伐结束后,他因战功显赫被朱元璋封侯,占籍滨邑,游氏遂在此繁衍生息。
明朝江山打下后,因连年战乱,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朝廷没有太多的钱财安抚因伤遗落各地的开国大将,但从名誉和待遇上给与了高度的褒奖,游政被封侯,赐滨州地域随意定居。厌倦多年征战的动荡,渴望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游政辞官为民,欲寻安居乐业之地休养生息。
对于这种请求当地政府求之不得,许诺他在滨州邑自寻安家之地,看上哪就是哪,充分体现出对开国将领的最高待遇。游政信马由鞭转了好几天,一天来到了滨州城西南三十多里的地方,这里水草肥美,生机勃勃。忽然在前方不远处有“扑扑楞楞”争斗的声音,循着声音找过去,只见一条大花蛇和一只蓝花野猫正在激战。蛇头昂得高高的,吐着红红的芯子怒视正前方的野猫。而野猫也不示弱,支棱着全身的毛,怒目圆瞪,伸着锋利的爪子随时准备迎战。正在交战正酣之际,游政的到来惊扰了它们,纷纷败下阵来。一个刺溜爬上了树,一个调头游入草丛不见了踪迹。
遇上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游政捻须欣然一笑,感觉这趟不虚此行。突然,一个古老的传说从脑海中闪出来:刚才看到的不是一场龙虎斗吗?龙虎相争的地盘,定是极好的风水宝地。祖坟埋在这里的人家,后代藏龙卧虎,必出将相之才!想到这里,游政确定这里就是他要寻找的理想家园,百年之后他就要安息在这龙虎相斗之地,保佑后代子孙成为国家栋梁,荣耀游氏家族。
600多年来,中游村为中心向外发展出了前游村和后游村,以及杨柳雪的游家庄子村,还有惠民县的杨子学村、老北镇五四、姜家游姓等。游政后代至今已有25代,并分散在辽宁、北京、天津等地,将近20个村庄大约3000多人。
游氏自始祖子游公始,由于尚儒重文,礼仪传家,各代名人辈出,彪炳史册。1862年(清)同治元年,滨州大地上的中游家村人士游百川(1822-1895) 字汇东,号梅溪,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授编修。历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御史、顺天府尹、总督仓场侍郎等职。在任期间,不畏强权,敢于惩治不守法纪的宗室亲贵;数次上疏力阻穆宗重修圆明园,震动朝野;在湖南禁烟禁毒,广受好评;在山东治黄尽心竭力,很快稳定河患,并提出《治河三策》,是为治黄史上重要著作。
游百川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帮佣资助儿子求学。自幼聪慧好学,自知发奋,自强自立,感化名师免费教授。顺利考中秀才,举人、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正二品。“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真正做到了尊师重教,回乡时曾“八里下轿”,看望老师杜源。罢黜归乡后,先后被聘请主持济南泺源书院、东昌府书院,学生甚众,广受敬仰,世人评价“激浊扬清,乱世贤吏”。
近年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围绕游百川打造历史名人品牌,讲开发区故事,彰显历史文化底蕴。目前已在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建成“游百川纪念馆”,出版发行《游百川传奇》和《游百川研究》丛书,游百川故居复原工作也在有序开展。
2013年清明节,游政后人齐聚中游村,重修游政墓并立碑。游百川后代至今已五代,中游村为二子游礼贤后人,北京为四子游炳贤后人,也于2013年重修游百川墓并树碑立传。如今连续五年清明时节,全国各地的游政后人都回到中游村祭祖寻宗,自发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并修续族谱,把游氏的家风家训发掘弘扬光大。
随着城镇化建设向周边村镇辐射与扩展,位于黄河五路渤海三十路的中游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被选为滨州市中心医院(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新址。2018年中游村将被整体搬迁,为造福一方做出贡献。目前中游新村尚不知落户何方,600多年的村史即将改写。曾经沧海难为水,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中游家的根不能变。为游氏家族、家风的传承与发扬,60多岁的中游村书记游森恩为此多方奔跑呼吁。建设游百川故居,保留中游村的古风原貌,还后代子孙对游氏宗族血脉的渊源延续是游氏后人殷切的期盼。
滨州中游村传奇之二
游氏始祖游政生于元末乱世,兵戈戎马、南征北战。多年战乱令他厌倦了腥风血雨、颠沛流离的生活,渴望过上丰衣足食、儿孙绕膝的安乐日子。伐元立明因战功封侯,得朝廷授命可自主建立庄园。本着子孙兴旺、福禄延年的意愿,他不急于贸然选址。信马由缰在广袤的鲁北平原上寻找合意之所,于滨邑西南三十多里处发现龙虎争斗的风水宝地。这里村少人稀,野草茂密是块地肥水美安居乐业的好处所,遂在此建村“泗户游”即中游村。村西由北往南一大片水域,蜿蜒流淌水源充沛,方圆几十亩就是一道天然屏障。久经沙场的老将,用战略的眼光为自己与后代选择了一块不依山但傍水,旱涝保收、进退自如的丰泽家园。
那时的滨州村少人稀,到处一片荒野,游政又是战功显著、朝廷封赏之臣,因此州官对他看好的地盘无条件应允。并为他在城内选了两位如花美眷,建好房屋,送来炊具、农具、牲畜、车、粮、种子等生产生活之用度,留下两个杂役,这就算给“国公”安了家。这一片地土质优良,劳耕细作却也衣食无忧,随着族人繁衍越来越多,遂立村泗户游,即现在的中游村。后又由一个村分成三个村庄即:前游、中游、后游。游氏家谱记载,也有传说,以上村址及古迹整体布局呈太极八卦模式。从元朝至正年间,游政在龙虎相斗的地方为自己修建了了庞大的墓地,祈愿游氏后裔兴旺发达,福禄昌盛,世代延绵。
立村30年后游政去世,家中已经有了第三代人。后人按照他的遗嘱,埋葬在他自己修好的墓地里。据史料记载,古代陵墓,常可见墓道两侧两列高大精美的石人、石兽延绵在墓前。如长长的仪仗队,气势非凡,为陵墓平添几多威严。这些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石像生。在墓道前放置石像生,是从秦汉沿袭下来的墓仪礼制。高级官吏墓前通常在两侧成对安设石马、石羊、石虎、石人等,是墓主人身份等级地位的体现,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根据《大明会典》的规定,石像生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在墓前设立,而且根据品级不同有所区别。自洪武三年定,五品以上用碑, 龟趺螭首。功臣殁后封王,莹地周围一百步,坟高二丈,四周坟高一丈,石人四,文武各二,石虎、羊、马、石望柱各二。因游政被朝廷授封“侯爵”,规格待遇很高。古墓坐北冲南,周围栽上柏树,巨型石龟背驮大墓碑、墓前有两排石人、石马、石虎、石羊、石望柱等阵仗,气势相当壮观。
当地六十岁以上的人都记得,小时候他们曾见过石人、石羊、石虎等,半人多高青石雕刻精美传神,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或许是因为龙虎相斗风水宝地的涵养,亦或许几百年来吸收日月精华,石头也有了灵气,当地流传着石人到村里帮助人们纺线织布的神奇故事。
过去每家每户的穿衣针线都是自己纺织,农闲时节勤劳的庄户人家都会摆上纺车,架起织布机,日以继夜的纺纱织布。这样的手工活费时费力,但令人惊奇的是,本来织布机上还剩大批的纱线,经过一个晚上,布匹已被织好,并叠得整整齐齐。是谁做的好事呢?经过偷偷观察有人在帮着织布,在这人的衣服上悄悄别上一根针线,第二天顺着针线找到了游政墓的石人身上。故事虽是传说,但也赋予了游政古墓与众不同的神秘色彩。
1966年黄河防汛,大量石料被运到黄河筑坝,滨州各地历史文物因此遭到严重破坏,游政古墓的石碑、石马、石羊、石虎、石人等都无能幸免。在中游村书记游恩森书记的不懈努力下,经多方勘察打捞,于2012年清明节在杨大王村西的苇湾内将背驮墓碑的石龟底座挖了出来。这是块一吨重的的石料,石龟的头、腿等都已经被砸掉,只剩一块残缺不全的圆形大青石。而其余的都已难寻踪迹了,游氏后人深感遗憾。
游森恩书记说,游政古墓位于后游老村的北面,几百年来经多次土地统收划分,现在杨大王村西南的土地上。因土地归属问题,古墓的修复、祭奠等非常不便。龟座挖出后,经过一年时间的筹措策划,集资募款等工作,在中游村村委的主持下,集合北京、天津、辽宁等地市的游政后代,于2013年清明节将游政墓向南平移两公里至中游村西南。
此次移墓也是象征性的迁移,只把挖出的龟座深埋地下,游政遗骨还留在古墓里。如今游政古墓已夷为平地,荒草丛生看不到一点气势,也无法想象当年的辉煌。随着村庄的膨胀扩张,龟驮碑的位置已被盖上了二层小楼,多年以后滨州游氏家族的荣耀将被淡忘。历史无法复制,我们经历过太多历史的遗憾。历经600多年的游政古墓,期盼受到社会的重视和保护,让我们共同努力,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传承历史,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王弘,山东博兴县人,公务员。滨州市作协会员。业余爱好摄影、旅行。喜欢文学,随笔记录身边的点滴,多篇文章获奖并在省市报刊发表。
[ 此帖被游安民在2018-03-11 11:1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