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33阅读
  • 3回复

[原创]清乾隆年文林郎游泮的科考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游汉银
 

发帖
1844
金钱
70646
贡献值
28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2746
家乡
湖北省黄冈市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1-08

清乾隆年文林郎游泮的科考文章

        游泮(1711—1754年),名登纲,字子常,广华堂十三世。蕲春县株林镇人,清乾隆朝正七品。其年少聪颖,学业精进。八岁之余,读子书,能识学友之经句;读经传,能解学友之讲义。成年,诸子百家鲜不精通,文才超凡。乾隆五年(1740年)参加科举考试选拔贡生,他参加科考的文章题目是《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当时考监官对他作文的批语是:“文超八属,字盖通场”。八属,也就是黄州府所属八县,即三黄(黄冈、黄梅、黄安即红安)两蕲(蕲春、蕲水即浠水)麻(城)罗(田)广(济)。朝中大臣张学宪爱其才,召入京,奈家贫难筹进京路费而未果,终以文林郎致仕。现从家谱中抄录此文,以飨读者:

【原文】

       进德而言,君子之所有,可因有人而递详之也。夫土与财、用,皆平天下者之所有也。而德能有,人之后可连而及之,则由有人而递详之,有不相因而有者哉?

且宅中图大,宰制群动,不必过求乎烦奇之述也。相天下势之所系而急图之,而后天下之势成;审国家费之所伏而兼综之,而后国家之费备。

        盖治平之所需,亦觉多端,惟既得其致此之由者,恒以递及之机而致兼收之益。未见有守国之民既得,而立国之基与充国之资,犹有不裕者也。

        君子有德,宁但有人已哉?公好恶以同民,而四方于焉丕应,君子未尝奢求。然众志仰主德而归,心自无所吝而不予。大君相中州以成,赋自有所取而必周。故皇极建而邦本既宁,朝廷无积弱积贫之患,务絜矩以作德,而万众翕尔从王,君子岂敢多望。然下有顺德之庶人,郊圻自增其式廓,上有作贡之天子,经费自见其嬴余。故主极端而苍生既附,国家有可大可久之模。

        盖尝由德之有人,而详观其所有矣。推可愿于斯人,而亿万众之室家,已不我遐弃,此亦仅得乎民之身耳。不知一民莫非其臣者,即尺地莫非其有也。盖里以居民,那其居而邱甸皆皇王之境域;地以众宅,卜其宅而要荒亦天子之封疆。为我朝多得一民,即为我朝多得一地,夫岂俟他计而后有土欤?

        合欢心于万国,而天壤间之畛域,已咸奉于王灵,此亦仅得乎地之广耳。不知环海而居王土者,即环家而任王贡者也。盖赋出于田,制其田而乡遂无不输之菽粟;货产于国,得其国而遐迩无不供之桑麻。为我国多增一隅,即为我国多增一赋,夫岂待异术而后有财欤?

        定天之经制,而宇宙间之美利,已积于府泉,此亦但谓其有所备耳。不知入焉而至足者,即其出焉而不竭者也。盖积以待流,充其积而颁赐有必周之常度;蓄以裕费,广其蓄而庆赏无或匮之偶虞。为吾君多供一物,即为吾君多供一需,夫岂俟他议而始有用欤?

        然则君子之所驭,有该贯之道焉。懋慎修于夙夜,早已淡所欲于怀来。乃未几而率土归王,未几而帑藏无患,未几而费出有资。要必握其枢机,以得其并集之由,而后无欲者在深官,兼有者自在斯世。抑知君子之所获,有相因之理焉。慎至德于几先,早已忘所有于天下,乃浸假而土宇日增,浸假而蓄积日广,浸假而会计日饶。要必得其纲维,以收其兼成之效,而后修己者端主术,归化者咸仰皇风。此皆慎德之所致也。而财与德之本末,不从可知乎!

附:【译文】

    就以道德来说吧,这是人格高尚的人才具备的,很多人都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至于土地、财富和规制,天下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那些道德修养好又有才干的人,他的身后可作为人之榜样值得后人效仿,也会有人对他进行广泛宣传,那些虽有才却道德不好的人怎么会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呢?

    中国地大物博,君主制定的制度很多,不必过于强求烦琐的新奇论述。纵观天下大势的关键,是优先办理那些急需办的事。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综合考量财税的安排,国家的财税才会充裕。政治修明、社会安定所要具备的,也是多方面的,只有既具备上述这些条件,又能长期坚持借循序渐进之机才能收到兼收并蓄的效益。如果老百姓看不到既得利益,那立国的基础和满足国家所需的资金就谈不上富裕了。

    君子有德,人民怎么会没有道德呢?君子与人民的喜好相同,那号令一声四方百姓谁能不应?这应该是君子的最高追求了。群众的主观意志是仰慕主上有德行而归从,不会因为吝啬而对主上有所保留。国君看一个地方治理是否成功,主要是看是否赋税自有所取且安排得很周到。只有这样皇上建国安邦就能够国家安宁,也没有积弱积贫的忧虑。只要君子遵守道德的示范作用,则万众都会跟着他走,这难道不是君子的最大满足么?君主有德,那些顺从德行的普通老百姓,在郊野按自己的方式生产和生活,头上有收贡赋的国君,家里的收支亏盈可自己掌握,他们对君主自然附从,国家也就可以长治久安了。

    如果一个人有道德,又有百姓的拥护,还要详细观察他的所作所为。用自己的道德观念去治理属下的百姓,不被亿万人抛弃,仅这些还不够,因为这仅仅只是得到了民众的身体罢了。不懂得每一个老百姓都是他臣子的道理,即使尺寸土地也不属他所有。居住在乡里的老百姓,他们居住的地方无论是山地还是郊区,也无论是多么偏僻,都是国君的疆土。国家多得一民,就多了一块土地,怎么会有别的原因而获得土地的呢?

    只有让天下人心悦诚服,天地间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君王所有,这不仅仅是得到了大片疆域的问题。要知道天下人居住之处都属君王,都是向君王贡献赋税的啊!赋税出于田地,管理田地就有了相应的行政机构,就会有了源源不断的赋税。有了土地就有了赋税,国家才每时每刻都有赋税收入。为国家多增一块土地,就为国家多增一份税赋,这岂是因其它原因才有的财税收入呢?

    君子所施行的,应该始终坚持以道。日夜努力地加强道德修养,一开始就淡泊私欲不作非分之想,要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带着他们的土地归顺君王,不愁国库无钱,不愁需要支出时没有资金。只有把握好关键所在,就能得到民众的归顺并集中源源不断的赋税,让那些没有私欲的人居高官之位,对有德于民又得于民的在当世大力提倡。也由此可知,君子的获取,有与此相同的道理。把认真修德放在首要地位,先不要考虑能从天下之中得到什么,再假以时日使疆域一天天扩大,积蓄渐渐充裕,国力逐步富饶。要抓住道德这个纲,以达到得天下又得天下民心的效果,而后那些注重修养的官员们各守其职,归顺的民众都会景仰皇上那高尚的道德之风。这些都是认真修德的人所能做到的。至于财富和道德谁是“本”谁是“末”,这关系不就明明白白了吗? 

(赵德鼎、郑伯成译)

[ 此帖被游汉银在2017-01-10 18:13重新编辑 ]
2条评分好评度+5贡献值+5
游荔生 好评度 +5 正能量 2017-01-09
游荔生 贡献值 +5 正能量 2017-01-09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不为曾经有过而失落 
不为从末有过而失望
离线游荔生

发帖
7593
金钱
24127
贡献值
1007
交易币
4
好评度
5895
家乡
莆田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1-09
君子有德,人民怎么会没有道德呢?君子与人民的喜好相同,那号令一声四方百姓谁能不应?这应该是君子的最高追求了。
离线游新源

发帖
8896
金钱
119621
贡献值
2362
交易币
0
好评度
1258
家乡
福建省上杭县同康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1-10
谢谢分享!
因为一个游字,紧紧的把我们连在一起
离线游武翔游

发帖
3356
金钱
72823
贡献值
1369
交易币
0
好评度
434
家乡
贵州省六盘水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1-11
珍贵资料   谢谢上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