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3376
-
- 注册时间2014-08-31
- 最后登录2025-04-09
- 在线时间29小时
-
- 发帖780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4
- 金钱25056
- 贡献值1012
- 交易币4
- 好评度6066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7804
- 金钱
- 25056
- 贡献值
- 1012
- 交易币
- 4
- 好评度
- 6066
- 家乡
- 莆田
- 性别
- 男
|
再读游酢 O5-;I,)H O5-;I,)H 理学,诠释孔孟之道的,非常好的、非常有用的。莆田的妈祖文化,其实也是以理学为根基的。 O5-;I,)H 游酢理学思想之基本轮廓,为“治气养心,行己接物”。 O5-;I,)H “劳谦君子、利涉大川”。治气养心,“气”、“心”的中心内涵是谦虚、勤奋。 O5-;I,)H 儒学、中庸,修养方法是骨干。中庸理学认定,一切事业与学问,皆以修养心性为基础。 O5-;I,)H 游酢理学思想的修养方法,不外乎“知”、“行”二途,离不开“格物”、“致知”,涵泳玩味,默识精思。 O5-;I,)H 游酢理学思想,落实于“天理”涵养以及“人欲”之克治上。 O5-;I,)H “天理”,就是“劳谦君子、利涉大川”。 O5-;I,)H 中国的政治,王法、天理、人情为三要素,天理是中心。 O5-;I,)H 游酢理学思想,演绎天理的,重视理欲问题,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心中具有天理,强调人必需“防其欲,戒其侈,而使人入道。” O5-;I,)H 游酢提“治气养心”之法,是中华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重新诠释。 O5-;I,)H 游酢说:“斯理也,仰则著于天文,俯则形于地理,中则隐于人心。而民之迷,日久不能以自得也。冥行于利害之域,而莫之所尚。” O5-;I,)H 人心为私欲所蒙蔽,就会迷失本来藏于心中的天理,如此,则邪念横生,“冥行于利害之域”而不自知,谓之失其本心。 O5-;I,)H 游酢主张“治气养心”,是将“天理”与“人欲”规范化,为个性的独立与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O5-;I,)H 私欲得以摒除,天命之性遂得以浮现。 O5-;I,)H 在游酢看来,“治气养心”之法,必须通过“戒慎”和“诚身”两种修养功夫的阶段,才能得以落实和完成。“戒慎”的思想,始导源于《中庸》,《中庸》有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闻。” O5-;I,)H 《中庸》思想,儒家学者论人性修养的一种道德境界。 O5-;I,)H 游酢认为,通过“戒慎”的修养功夫,在乎“天理”之本然,便可达到这种道德境界。此外,《中庸》亦说:“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O5-;I,)H 儒家学者刻意追求理想人格,强调个体生命的现实意义。游酢之“诚身”修养德性功夫,就是以一种道德反省,洞悉人性与天命两者之间的本然状态。“明乎善,诚乎身”,最后达致完美的、中庸的道德境界。 O5-;I,)H 任何“诚身”,游酢说:“欲诚其意,先致其知,故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学至于诚身,则安往而不致其极哉?以内则顺乎亲,以外则信乎友,以上则可以得君,以下则可以得民,此舜之允塞所以五典克从也。”一种好方法。 O5-;I,)H “内则顺乎亲,以外则信乎友”,各方面的关系得到顺利处理,以修己治人之学,纠正宋儒空谈心性之偏。 O5-;I,)H 游酢的“诚身”功夫,为若能尽一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若能尽人之性,就能尽万物之性,此乃天地万物的自然法则。“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千万人之性,一己之性是也。故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O5-;I,)H 游酢的“诚身”修养功夫,培养及造就了中庸的个人理想人格。 O5-;I,)H 我是一个普通的莆田人。莆田人,研究理学的许多。古代,莆田有许多理学家。今天,莆田报刊杂志也有一些介绍理学的文章,提到了游酢。 O5-;I,)H 游酢理学思想,不太好懂。 O5-;I,)H “劳谦君子、利涉大川”。这是妈祖文化的理学,简单一些。 O5-;I,)H 谦虚、勤奋,更加简洁一些。 O5-;I,)H 人生旅途,要平安、顺利,只有靠谦虚、勤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