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
原文标题:程门同立雪 际遇偶相同
——记游酢与杨时巧似生平
原作者:陈明考 @%jY
@%jY
游酢和杨时是北宋后期两位著名的理学家。同师事程颢、程颐,得理学真传。著述甚丰,广泛传播二程理学思想。考两人生平的从师、著述、官宦生涯,有许多巧似之处。
在朱熹的著作里,游酢、杨时称“游杨二子”,可见他两人关系的密切。游酢生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二月二十五日午时,籍贯建州建阳县长平里富垅村(今建阳县麻沙镇)。杨时也生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巳时籍贯南剑州将乐县北龟山。既是同庚,又都生长在有文化教养的家庭
游酢八岁“善属文,人称神童”;杨时八岁也“善诗文,人称神童”。两人天资颖慧,熙宁元年(1068),游酢十六岁从学于族叔游复家塾。杨时于治平元年(1064)十二岁师事将乐含云寺萧庆真和尚,受启蒙教育。十五岁到邵武县求学,专攻经史,很有长进。治平五年游酢二十岁,中乡举,到京师开封,谒见程颐。程颐说:“其资可以进道。”次年参加礼部考试,落榜,补太学生。返乡自修。杨时也是二十岁,中乡举。二十一岁在京师试礼闱,下第,补太学生。还乡讲学。二十三岁入太学。槐花黄时,两位同乡(皆福建籍)举子,经乡试,均被推荐到京师参加礼部考试。谁知这两位高材生文运多舛,双双名落孙山。
元丰四年(1081),游酢与杨时,久慕程颢、程颐理学盛名,绕道河南颍昌同谢良佐,以师礼见程颢。当游酢、杨时离开颍昌时,程颢出门相送,感叹说:“吾道南矣!”游酢录有《明道先生语》:杨时任徐州司法期间,著有《寄明道先生问春秋书》。游酢三十岁登进士第,比杨时中进士迟六年。第二年任越州萧山县尉。时隔三十年,杨时也调任萧山县知县,颇有建树。熙宁八年(1085)六月,游、杨得悉其师程颢辞世噩耗,万分悲痛。分别在其住处设灵位祭奠,向各处学友发讣告。元祐八年(1093)两位挚友都届而五之年又一岁,从河清县(今属河南)到洛阳,以师礼见程颐。一日,他两人同到程颐处问难,程颐正在打盹睡,杨、游一直侍立在他的身旁,不敢离开。程颐醒来一看,愕然道:“呵!你们怎么还站在这里?天色已晚,快回去休息吧!”两人走出门外,庭院地上已雪深盈尺,两人却毫无倦意。尊师竟如此之虔诚。这就是“程门立雪”的典故。这次拜访后,游酢录有《伊川先生语》。越二年,杨时著有《论西铭》。《周易解义》等书。绍圣三年至五年,游酢四十四到四十六岁,回家乡建阳县,守孝,筑草堂于廌山之麓。著《论孟杂解》、《中庸义》,赋诗云:“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门前獬豸山常在,只恐儿孙不读书。”(“三第”外有游醇、游醳)杨时任湖南浏阳知县,四十六岁去官,回将乐县龟山,到含云寺讲学。毗连州县学子纷纷前来求学。两位先哲时运不济,何其相似乃尔。杨时《别游定夫》一诗云:
黾勉吾将仕,谋身力已分。漆雕惭未信。
子夏又离群。惨淡交情重,间关道路勤
至言宜远寄,孤陋愿听闻。
(见《游廌山文集》)诗举孔子学生漆雕开不喜做官,喜读《尚书》;子夏擅长文学,曾讲学河西等故事以明志,足见杨时淡于仕进、热心研究学术的心志。
杨时生五子:长迪,次迥,三遹(yù),四适,五造,游酢生七子,长撝,次拟,三拂,四损,五掞,六捄,七握。有一女排行第六,配与杨时第三子遹,结为姻亲。
游酢从四十七到六十七岁二十年间,历任泉州监察御史,和州、汉阳军、舒州、濠州等处官职除在武夷山五曲云水寮讲学一年外,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政治活动。杨时六十二岁从余杭县迁居常州毗陵,十年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任宫观吏的闲散官职,有充分时间从事学术研究,并经常往返于常州、无锡、镇江一带讲学。这一时期完成《中庸序》,《易学》、《校正伊川易传后序》等著作,影响深远。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东林党首领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原杨时讲学处创立东林书院,其东侧的道南祠,今遗迹犹存。东林党是一批被罢官的在野官吏、士大夫,以“振兴朝政、维护国本”为目的。这不能不说与杨时的“宽政”、“爱人”思想有密切的关系,由此杨时在无锡一带的影响更大。
宣和六年(1124),杨时七十一岁,是他离开常州毗陵的前一年,游酢逝世。杨与游同庚、同窗、同乡且有姻翁之谊。为游写了《墓志铭》,称游:“不为世儒之习,诚于中,形于外。仪容辞令,灿然有文。望之知为成德君子也。”(道光《建阳县志·人物》)南宋初,杨时在朝中任秘书、祠官、侍讲等职。七十八岁受赐紫金鱼袋,退养在家。八十三岁病逝,比游酢多活十二年。
原载《福建史志》(1994) @%jY
作者:陈明考
@%jY @%jY [ 此帖被游心华在2016-09-21 14:5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