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兴儒今年81岁了,身体健朗,就是听力不大好。1935年,廖兴儒出生在金堂龙威乡,今赵镇江源村。60岁前,他从来没见过廖氏族谱是什么样子,只是很小时听到爷爷讲过,祖先是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被捆绑押送来川的。廖兴儒一直在想,有机会的话,一定去麻城孝感乡寻根。当他真正想付诸行动时却发现,老祖宗根本不是从麻城孝感乡来的。说起寻根问祖的过程,廖兴儒的话很多,感慨也多。 3^\?>C7
寻根问祖,是他毕生愿望 3^\?>C7
儿时,廖兴儒常听爷爷讲湖广填四川的故事,他的脑子里产生了一系列疑问:祖先故居在哪里?为什么要离开故居跑到四川来?什么时间来的?怎样来的?路上的情况如何?走了多长时间?为什么选择住在龙威这个地方? 3^\?>C7
廖兴儒想,长大后,一定要去祖先故居走一趟,寻根问祖,解开这些疑问。廖兴儒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3^\?>C7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廖兴儒在一位朋友那里发现一本新修的《张氏族谱》。他如获至宝,借来仔细阅读,受到不少启迪。 3^\?>C7
此后,廖兴儒开始搜集龙威廖氏的族谱资料。只要听说哪家可能有族谱,就乐颠颠地跑去找,结果多次扑空。后来,廖兴儒终于发现了一两部族谱残本,但至今仍没找到一部全本。 3^\?>C7
尽管如此,廖兴儒已经很满足了。他研读族谱残本后发现,祖先从清朝雍正7年(1729)离别故居“南楚邵邑大田”迁徙入川。祖先不是住在“湖北麻城孝感”,而是“南楚邵邑大田”。这个“南楚邵邑大田”,又是如今什么地方呢? 3^\?>C7
行前调查,避免盲目行动 3^\?>C7
尽管族谱中只记载了“南楚邵邑大田”6个字,却给廖兴儒指点了迷津,“至少我不会再去湖北麻城孝感寻找了。” 3^\?>C7
廖兴儒对“南楚邵邑大田”的分析理解是:“南楚”,是如今的湖南;“邵邑”,指的是如今的邵阳县;“大田”呢? 3^\?>C7
邵阳县有两个大田村,一个大田乡。这3个“大田”,究竟哪一个大田是正确的呢?经过一番思考分析后,廖兴儒锁定了大田乡。为避免盲目行动,尽可能在寻根问祖行动前把祖先故居地弄准确,2006年2月7日,廖兴儒给邵阳县大田乡写了一封求助信,结果没任何回音。 3^\?>C7
此路不通,另找途径。廖兴儒又发了一个寻根问祖的帖子。很快,一个网友告诉他,大田不是一个镇或乡,只是一个村,也有可能是并乡镇前的一个乡。新邵县廖氏1990年修了谱,他与抗日名将廖耀湘是一个家族的。 3^\?>C7
尽管这个网友为廖兴儒提供了重要线索,但还是不明确,还没锁定具体目标。此事又搁浅了。 3^\?>C7
2007年6月18日,廖兴儒到重庆办事,闲暇时去看望小学时的一位同学。闲谈中,廖兴儒了解到同学的厂里有一批邵阳来的工人,答应帮忙找当地人衔接此事。 3^\?>C7
在等待回音时,廖兴儒为去湖南寻根问祖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龙威廖氏的基本情况简介,邵阳市、县的基本情况资料,以及乘车路线、时刻表等。当年11月13日,那个同学告诉了廖兴儒到邵阳后的联系人电话。 3^\?>C7
第二天,廖兴儒与老伴一起出发,开始了寻根问祖的旅程。 3^\?>C7
翻阅族谱,震撼惊喜激动 3^\?>C7
到了邵阳市,廖兴儒找到联系人,联系人介绍了一位叫廖伯卿的退休干部。凑巧的是,第二天是廖伯卿父亲廖耀绎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将在邵阳市北塔区陈家桥乡白泥田村老家举行纪念活动。 3^\?>C7
第二天,廖兴儒夫妇跟随廖伯卿到了白泥田村。廖伯卿老家有一套上世纪90年代重修的40本族谱。廖兴儒很希望能从这部族谱中找到祖先的名字,找到同宗同源的证据。 3^\?>C7
廖兴儒粗略地翻了一遍这套族谱,然后选了与迁川祖先有关的5本族谱重点阅读。很快,廖兴儒找到了迁川始祖的名字。“心中特别震撼,特别惊喜,特别激动!”廖兴儒一连用了3个“特别”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 3^\?>C7
“朝朝暮暮昐望的寻根,今天终于在邵阳找到先祖的名字,这是千真万确的证据啊!寻根,要真凭实据,最为重要的就是族谱,我最盼望、最想得到的就是族谱。”廖兴儒复印了这珍贵的5本族谱。 3^\?>C7
此后,对家族历史比较精通的廖伯卿的儿子廖国中告诉廖兴儒,他要寻找的那个“大田”,早已不在邵阳县了,而在新邵县。湖南最早的廖氏始祖不在大田村,而在北塔区廖家弄子(廖家村),那里才是这支廖氏入湘的发源地,始祖廖元镇的墓就在廖家村,其他各地廖氏都是从廖家村迁移出去的。廖耀湘的老家也在新邵县,公馆在北塔区。 3^\?>C7
11月19日一大早,廖兴儒夫妇与廖伯卿、廖国中前往廖家村。在那里,廖兴儒见到了入湘始祖廖元镇的坟莹,又意外地得到了一套廖氏族谱。 3^\?>C7
下午,廖兴儒一行前往大田村。“因为大田村是我支始祖的故居,脚不到,不亲眼目睹,心里不踏实,非去大田村看看不可。” 3^\?>C7
映入廖兴儒眼帘的大田村,有条乡村水泥路通往村内,公路右边有几栋新建的楼房,这一大片基本都是廖氏家族的聚居地。三面傍山,中间有一块200多亩的大田。“这就是祖先的故居,这就是我苦苦寻找的‘南楚邵邑大田’。” 3^\?>C7
廖兴儒说,祖先自从1729年移民填川离开故居后,族谱上就没有重返故里的记载。“到达大田村这一瞬,我的心情特别激动。” 3^\?>C7
当地廖姓人对廖兴儒一行的到来特别热情,用当地最高礼节——白糖开水招待他们。尽管大家谈了一个多小时,但因为语言相差太大,廖兴儒只听懂了“找对了,廖大英、廖大杰、廖大汉就居住大田村,他们三房人迁徙四川,族谱有记载”这句话。 3^\?>C7
回到成都,廖兴儒写了一篇《寻根问祖访湖南》,其中写道:“血浓于水,久远的时空淡忘不了移民后裔对故居的眷恋;千山万水,隔不断两地族人的血脉亲情。踏上故土那一瞬间,两地宗亲相见的那一刻,多么令人兴奋和激动,这是历史的一瞬间,令人一生难忘!” 3^\?>C7
续修族谱,告祭入川始祖 3^\?>C7
2008年3月24日,湖南祖居地廖氏族人派了两个代表,到金堂县参加龙威廖氏的祭祖活动。这是时隔279年后,两地族人再相见。 3^\?>C7
廖兴儒寻根问祖后,立即开始着手续修龙威廖氏族谱。龙威廖氏从清朝光绪2年(1876)修谱后,就再也没有续修过,已经中断了100多年,难度可想而知。 3^\?>C7
“从1996年开始,经过14年的艰苦工作,在族人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参与下,我们终于在2010年的祭祖会上举行了发谱仪式。”廖兴儒说,“这是一件祖祖辈辈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子孙后代的事。” 3^\?>C7
2010年4月4日,龙威廖氏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祭祖仪式,祭祀活动和扫墓仪式完全按祖先故居地的传统习俗进行,成都的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 3^\?>C7
3^\?>C7
3^\?>C7
华西都市报 记者:黄勇 摄影报道 3^\?>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