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都司卫所制度可以说是朱元璋的一个创举,明朝建国初期,因为
军队编制相对比较混乱,有原来的
红巾军,有地主军,有新征兵,有降军(归附军)也有犯罪充军(所谓恩军)等等,队伍编制杂乱,战斗力各不相同,指挥调动也不方便,因此老朱苦心积虑,要把这些军队整合起来,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军队编制和组织形式。那么基于:
[Z$H<m{c- 第一这种军队机构需要保证军队的绝对忠诚。不能出现反叛的行为
[Z$H<m{c- 第二 需要包装军队国有化,不能成为私人武装。
[Z$H<m{c- 第三军队不能因此战斗力降低。军队形式需要一定程度上统一,国家调动和指挥军队方便。
[Z$H<m{c- 第四 军费的支出不能太大,影响国家开支。
[Z$H<m{c- 第五 这种军事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保卫国家政权。
[Z$H<m{c- 于是,朱元璋根据以上原则,创建了都司卫所制度。这种制度,实际上就是军区制度。都司是大军区,卫所是小军区。都司管着卫所,卫所驻扎在地方,统辖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士兵等军民合一的军户。也就是说卫所是管理军户的机构,所谓军户是指军队的士兵官佐成家以后,其家庭成员也成为了军队的一员,称之为军户。这种军户是世代相传的,战时军户中抽调壮丁出征,平时除了自己耕作以外,还要参加军事训练。都司卫所的最高管理机构是五军都督府。但都督府只有管理权,军令权掌握在兵部手里,也就是,武官管理,文官调度。士兵平时并不统属某个大将,只有战时,兵部统一安排调动军队,然后再由武官指挥打仗。因此在明朝,军队是和地方政府平行的,不受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控制。军队由军户组成,其管理权在五军都督府,军户繁衍后代,最后人数众多。军队数量因此也将越发庞大。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屯田,把无主或者原来大地主的地分给军户,国家拨给[]生产资料[/url],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这样国家军费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屯田制度并不是老朱发明的,由来已久,早在汉代赵充国,在西域作战时,就曾经采用过这样的做法,但范围不大,三国时期曹操也是依靠屯田制安抚了流民,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到了]南北朝[新的屯田制度诞生,就是府兵制度。到唐代发扬广大,形成规模,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府兵最后很容易成为将领们的私兵,而且因为管理和训练不善,战斗力下降很快,到唐代[/url]中期府兵制度逐渐开始没落。被募兵或地方团练所取代。屯田在国外也不新鲜,拜占庭帝国[/url]曾经大规模推广过,建立军区制度管理地方,尤其是边境地区,战时为兵,平时务农,一段时间内也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效的遏制了外敌入侵。明朝的卫所制度继承了府兵制度,但把管理权加以深化,对军户的管理,不再由将领直接安排,而是由
国家机构统一管理。而军队卫所化,可以有效的保卫国家,震慑地方。因为卫所制度在当时是非常先进和突出了,他很好的体现了老朱的
中央集权的思想。把中国的单一制国家的特点发扬光大,国家因此再无分裂之忧。因此,卫所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点和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完全不同,地方官员再也没有军政大权一把抓的情况。除非发生大的战争,国家会派干员作为督师统驭地方,军队。其他时期决无可能有个人专权的情况,结束了自周朝开始中国分分合合,合合分芬的历史。因此,卫所制度对维护大一统的国家是非常有好处的。因此,明末时期,满清能以少量的军队横扫中国,很快的统一了中国,这就是因为明朝始终不可能存在强大的地方势力,因此对抗满清大部分是临时组织的政府或团体,根基不深的房子,很容易就推倒了。而没有象唐朝灭亡的时候,因为节度使[/url]制度导致地方势力割据局面。因此最终中国分裂数十年,内部消耗严重,最后被辽金,西夏等趁虚而入,侵占了半个中国。而终宋一朝,也无能力改变这种局面。另外,卫所制度也形成了军人世家,中国因此也有了尚武传统。明代军籍和民籍,匠籍是分开管理的,因此作为军户,平时务农,同时也传授给后代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军人子弟长大后也会参加军事训练,因此卫所制度的军人,素质一般还不错。直到明朝后期,如名将戚继光,
俞大猷,都是出身在军人世家。而著名的关宁军,其军事制度[/url]也是[孙承宗[袁崇焕[/url]建立的类似卫所制度的辽人守辽土的屯田制。全民皆兵,战斗力也非常强悍。同样,卫所制度主要的作用还是保卫国家,提供兵员,这一点在前期是很有效的,
明朝前期,包括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四处征伐,开疆拓土。军队的来源,主要是卫所提供的。尤其是朱棣,他五征蒙古,深入大漠,平定东北,建立
奴儿干都司。南下平定越南。甚至郑和的下西洋的壮举,都和完善的卫所制度源源不断提供合格的士兵分不开,]当然卫所制度最后还是因为明朝后期
政治腐败导致卫所管理也出现了很多弊端。比如军户采用世袭制度,军官的儿子是军官,士兵的儿子还是士兵,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只能在家种地,那么士兵比如要受到军官的盘剥,而且久无战事,
军事训练如果没有人抓,自然懈怠,最后军官成了闲汉甚至地痞流氓,而
士兵最后只会种地,甚至被派去给贵族大官们种地,成了农奴。卫所士兵不满员,士兵素质下降的厉害。而大多数军官也丧失了前辈们的作战指挥能力和胆气。因此到了明朝中后期,庞大的明军屡次败给农民军,满清之手。也不奇怪了,到了后来戚继光只能自己募兵训练成立戚家军(说明卫所制度并不落后,只是朝廷上上下下的腐败,拉了后腿),算是给明军最后挽回点面子。
[Z$H<m{c- 卫所制度到现在还有一定的生命力,因为卫所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民皆兵”,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巩固边疆,在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十几万人拿起锄头,但并没有放下枪,一边建设国家,一边保卫边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全按军队编制,有师,团,连,排。师有师长,团有团长,现今已多达220万人。属于兵团编制的人民,既是新疆人,也是准军人。平时正常工作以外,还要参加军事训练,一旦有事,马上可以组织动员起来。对稳定地方,保卫边防,建设国家都做出了非常伟大的贡献。这种组织,和都司卫所相当的相似。也可由此推断出当时明朝军队是怎样一个状况。建设兵团在最高峰的时期,还有
内蒙古建设兵团,
黑龙江建设兵团和云南建设兵团等,大小不一,但都是按军队编制。当时成立
生产建设兵团,最大的目的是基于国防建设,保卫边防。因此可以这么说,卫所制度确实应该值得我们好好研究,能够最后的发扬广大。
[Z$H<m{c- [ 此帖被湖南游建国在2014-09-18 13:5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