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仙游走出的平民慈善家游文晃
说起仙游的慈善家,仙游人大多会抬出曾德梅老人,而忽视了游文晃先生,这让我大惑不解。因为他们同是仙游人,同做慈善事,同样获得社会的尊敬,并曾在福州同台接受政府的表彰,那为什么游先生在仙游的知名度会不及曾老呢?我刚开始以为是本地媒体宣传不到位,后得朋友介绍才明白,原来游先生于2004年移居厦门市,落户湖里区,难怪厦门媒体会热心宣传游先生,而本地媒体相对寂静些。虽然游先生现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仙游人,毕竟中国的户籍制度有着根深蒂固的识别性,但他至少是从仙游做慈善8年走出的一位慈善家,是值得仙游人去认识他,学习他的。
有认识游文晃先生的人都知道,他从仙游入伍,曾任空军航空兵歼击机机械师,担任过仙游糖厂专职消防队队长,扑救过51起火灾,为保护仙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做过新加坡富龙私人公司的高管,现从事慈善志愿者工作及自由职业者。他从1996年开始走上行善之路,最先资助特困的孩子名叫陈弘。此后,他每年相继增加资助孤儿贫困学生10人以上,受助对象范围更是从仙游扩大到福建省内,可谓切实地践行了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截止到2001年,他的事迹还鲜为人知,但他毫不介怀。后来,游先生揖别仙游,转户厦门,仍然慷慨资助新的孤儿贫困学生而不求闻达,却被厦门媒体抢先发现并报导了,于是,他的事迹传出,名声大噪,他的巨幅像片和事迹立于厦门市白鹭洲音乐喷泉公园,受到厦门市民的关注与尊敬。据统计资料公布,截至2012年6月份游先生累计资助的孤儿贫困学生达到115人,受益对象遍布仙游、莆田、厦门、连城、长汀、彰浦、埔城、闽清等十几个市县,确实不易,令人感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文明网、福建日报、台湾两岸时报等多次报道他的事迹。然而,仙游在这方面宣传较少,故而少人知道游文晃先生的事迹,诚为可惜。
近日,我听说游先生在仙游老家居住期间,一边准备钱款装修新居,一边整理英模材料以备机构评选,但因一时不慎,竟遭小偷光顾,以致室内四万现金不翼而飞,一部数码相机凭空消失,连个人英模材料也遁地不见了,这真让人沮丧万分。正当游先生后悔莫及之际,不过一周,所丢之物又都原封不动地回到原处,外加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知道你是一个好人,这些东西都交还给你。”当年陈寔宽宏大量,发现小偷而不声张,还特意召集家人,巧言激励小偷,使其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是有梁上君子的典故。而今,游文晃先生仅凭纸上材料,就让小偷自惭形秽,不敢强分财帛,稍占便宜,反而主动拥戴,积极支持,完全可以成为美谈。连小偷都这么敬重慈善人士,我想善良的人们对慈善人士当不至于熟视无睹吧。因此,我对游先生在仙游本地缺乏知名度,有些不平。像游先生这样的慈善人士应该多一些,那社会会更加温情,仙游也会更加美好的。可惜,游先生惯于低调,本地媒体也甘于清闲,自然就没了过多的宣传,也少了可以见贤思齐的良好对象。其实游文晃户籍在外地,心里却常常系着故乡,为家乡做了很多好事,如捐款修建宝峰社区村道、为老协会捐赠桌椅等;今年5月,他从省妇联基金会得知莆田沿海一位曾在火灾中被严重烧伤毁容的少女许剑梅因为家庭特别困难整容急需一笔医药费时,他一马当先,率先为许剑梅捐助第一笔医疗费20000元。
既然有了以上不平的感慨,我无意中向好友陈玉栋提及了,他宽慰我说:“其实宣传是把双刃剑,有些媒体为了追求宣传效果,难免会添油加醋地渲染,这无疑会使被宣传者背负沽名钓誉的恶名。当然,如果不宣传慈善人士,就不能更好地弘扬正气良行,也是很不可取的。”这话让我茅塞顿开,毕竟慈善行为宣传太频繁,甚至夸大其辞,难免让人起疑,便失去了宣传的意义和效果。但没有适当的宣传的话,又引不起人们的关注与学习,那只能让慈善人士孤军奋战,显然有些不妥。我听说游先生自己从容于慈善事业,还不忘呼朋引伴,让他认识的朋友们也加入慈善的队伍中来,其中有位寓居鹭岛的仙游籍商人就是个典型。那位老板是今年才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却一下子资助了20位寒门子弟,极为难得,令人敬佩。事实上,这种事在游先生的朋友圈里还有很多,只是没有宣传的缘故,那些人也就鲜为人知了。当然,能做慈善事业的人,多数是心胸开阔,慈悲在怀的人,他们又怎么会在意媒体有没有关注与宣传呢?但我觉得玉栋的话很对,适当的宣传是必要的。在贫富差距仍然存在的社会中,惟有扬善止恶,才能让人间更美好。因此,我对游先生在仙游没有足够的知名度,不免有些耿耿于怀了。
最后,我想说,即使游文晃先生现在是厦门人,但他原籍仙游,特别是他开始行善时,就是仙游人,可见,游文晃是从仙游走出的平民慈善家,是值得仙游人认识和学习的。
文章来自:《解读仙游》一书 原作者:卢永芳
gH,^XZe gH,^X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