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姓氏 >
杂志列表 >
2011年第01期(创刊号) > 游酢专辑
游酢和闽台
}LwKi-G?
}LwKi-G? }LwKi-G?
程门立雪:闽台共同文化资源 }LwKi-G?
}LwKi-G?
2006年11月23日,漳州市芗城区市后村彩旗飘扬,锣鼓喧天,1000多名海内外游氏宗亲欢聚一堂,进行游酢理学文化研讨活动。可许多媒体并未作出热情报道,网上甚至有评论认为此举系克隆南平打“程门立雪”品牌的跟风动作。为此,本刊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LwKi-G?
}LwKi-G?
游定夫祠 }LwKi-G?
游酢是漳州知府朱熹的师祖
}LwKi-G? 厦大哲学系教授高令印著有《游酢评传》,堪称这方面的权威。他介绍道:宋以前,我国的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等提出了新儒学(理学),但却随着金人灭宋又岌岌可危。此时,闽中学者游酢、杨时等适应历史需要,“载道南归”,经三传而至朱熹,进而创立闽学,建立起完整的理学体系,在闽浙赣的武夷山一带形成新的中国文化重心。 }LwKi-G?
}LwKi-G?
漳州游酢后裔以传统礼仪纪念先祖 }LwKi-G? 游酢(1053-1123),字定夫,福建建阳人。1072年,20岁的游酢赴河南洛阳拜二程为师,为程门四大弟子之首。游酢40岁时事业有成,仍好学不倦。严冬的一天,游酢和杨时向程颐求教,见老师闭着眼睛睡着了,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程颐一觉醒来,见他俩满身披雪伫立着,忙招呼进屋。此时,地上的积雪已达一尺多深,“程门立雪”从此成为尊师佳话。 }LwKi-G? 游酢46岁时任泉州通判,为拓展闽学,他弃官回到故乡,在建阳禾平里荐山之麓草堂,第二年又在武夷山筑“水云寮”广收学生,传道授业。其主要著作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朱熹对他极为推崇,称他“清德重望,皎如日星”。朱熹的《四书集注》中,多处采用游酢的言论。 }LwKi-G? 高教授认为,程朱理学影响千年,而在程朱之间,游酢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朱熹年轻时代曾任同安主簿,晚年又任漳州知府,在闽南一带号称“紫阳过化”,遗产丰富。仅此一端,就不能说游酢和漳州没有关系。纪念游酢南平确实先走一步
}LwKi-G? 福建省游酢研究会会长游嘉瑞告诉记者,在开展游酢研究方面,南平市确实是先走了一步。 }LwKi-G? 早在2003年9月14日,我省各界集会纪念游酢诞辰950周年时,前往该市参观的人们就欣喜地发现,由游酢九世孙游以仁建于1316年的历史文物游酢御史祠(现为游定夫纪念馆),被游氏后裔集资修缮后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对外开放。该祠占地面积1197平方米,建筑面积646平方米,祠内六楹五匾,神龛旁竖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5块碑刻,记载游酢后裔迁居史实和建祠始末,以及延平四贤的生平事迹。而建于1317年的游定夫书院,在耗资40多万元重修后,比原貌更加雄伟壮观,占地面积2195平方米,建筑面积1093平方米,由前厅、中堂、大殿组成,使古老的书院青春焕发。此外,永泰县也于2002年4月创建立雪书院正式对外开放,该书院面积1600平方米,内设山川艺术馆、耕读亭、碑林、立雪苑等,成为旅游的好去处。 }LwKi-G? 游嘉瑞告诉记者:我省曾出版发行了《宋·游酢文集》、《游酢文化研究》、《游酢评传》、《道南首豸山》、《游酢及其后裔书画选集》等10多部论著。2002年,南平市隆重召开了“首届闽台游酢文化研讨会”,两岸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和游氏后裔济济一堂,对游酢的历史、文化地位重新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期间收到的论文,结集《游酢新论》出版。 }LwKi-G? 因此,也难怪有些不太了解情况的人会误解芗城区的纪念活动是“复印机”了。 }LwKi-G? 芗城游氏是游酢后人的一支 }LwKi-G? 那么,漳州究竟和游酢有无实质性的联系呢? }LwKi-G? 承办此次研讨活动的芗城区市后村村主任游海通介绍,游酢后人中的一支经长乐、莆田至泉州、漳州,大约于明洪武年间,来到裕后开基,并衍伸至市尾、下池等社,有市尾游家庙碑文为证:“吾游氏之先,河南光州固始人也,自唐入闽,基于宁,后分处长乐、莆田,由莆而泉,泉而漳。洪武年初,诸昆弟散居金浦,惟我深源公肇祖择里裕后,婿于林,生两男,数传蕃衍。” }LwKi-G? 由于裕后族谱是明嘉靖年间始修的,于“文革”期间丢失,以致他们无法了解游氏开基祖来源及传承谱系。现在,裕后、市尾、下池三社为游氏聚居大村,共有660多户3200人口,他们每年都以传统礼仪纪念先祖游酢,隆重的建醮仪式已成为当地民俗。 }LwKi-G? 另据专家考证,游酢三子文珀于清代从上杭县迁入诏安秀篆村,他的儿子们后渡海去台:游东入垦凤山,游进入垦彰化,游阿入垦宜兰,所以台湾游氏后裔均以游酢为远祖。台湾游氏经数百年繁衍生息,至今有13万人之多,列全台第37大姓,并且遍布宝岛政界、军界、商界,举足轻重。在台北、桃园、宜兰、高雄、嘉义、彰化等游氏后裔的居住地,大多建有追念游酢的“立雪堂”或“追思堂”。近年来,台湾游酢后裔经常回到祖地寻根溯源。2002年9月,宜兰县游氏宗亲以游锡贤(台湾政要游锡堃胞弟)为团长的祭祖团前往诏安秀篆祭祖。几年来,宜兰游氏宗亲先后出资重修了秀篆祖地的盘石楼、东升楼、龙潭家庙和祖墓。 }LwKi-G? 所以,游酢是闽台共有的特色文化资源,漳州纪念游酢并非克隆南平“程门立雪”品牌。 }LwKi-G? 游锡堃是游酢后裔 }LwKi-G? 台湾政要游锡堃的祖地是漳州市诏安县秀篆镇埔坪村,祖厝是东升楼。 }LwKi-G? 1990年,游锡堃家族的大陆祖祠东升楼修建,他捐了两万元新台币,又捐管理基金新台币5000元。东升楼落成时,游锡堃的母亲和二弟游锡贤曾于1992年代表游锡堃致赠“祖德流芳”匾额,落款“台湾宜兰县长,第廿代裔孙游锡堃敬献”。后来为了重建游氏大宗祠“西洋祖祠”,游锡堃又捐了新台币1万元,还在东升楼祖祠内的柱子上以镶金刻上“东耸云霄宫墙原绮丽,升腾海峤家道更丰融”对联。 }LwKi-G? 游锡堃的家人也经常到老家谒祖及联络宗亲。当地游氏宗亲会理事长游文锦说:“他们一家对祖厝都很好,2002年9月锡贤来了我们开了座谈会,他的母亲年纪虽然大了,但还是爬到山上去拜祖坟。为了盖祖祠,台湾游氏宗亲一共捐了大约60万元人民币。” }LwKi-G?
}LwKi-G?
游酢,连结闽台游氏宗亲的纽带 }LwKi-G? }LwKi-G? }LwKi-G?
东升楼祖庙 }LwKi-G?
}LwKi-G?
游酢是中国宋代卓越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了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游酢、杨时适应历史的需要“载道南归”,三传而至朱熹,进一步以儒学为主干,融合佛、道,形成新儒学(理学),开创闽学。海峡两岸游氏宗亲以游酢为自豪,并以此为联结闽台宗亲的纽带。 }LwKi-G? 游氏是中国大姓,源远流长。游姓创立于周朝,是姬姓的后裔。子游是游氏始祖,发源于今河南境内。子游曾任郑国悼公相,即郑相国。子游长子公孙虿,曾任郑国简公司马,后为国相,乃周室上卿。公孙虿有二子,长子子明,曾任郑国简公大夫;子游次子吉,曾任郑国正卿。游氏历代繁衍,入学入仕者众。唐末,黄巢起义,兵荒马乱,游氏入闽,主要入建阳地区。游氏入闽始祖游匹至游酢经历九世。游酢父游潜,居家严谨,以身教子,任太守,中奉大夫。游潜只有游酢一子。游酢长子游撝,曾为官洪州(今江西南昌)。游酢次子拟,单传至率甫,赐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游酢生七子,其长子游撝派下在清顺治(1644年——1661年)、乾隆(1736——1795年)年间,逐渐从福建省永春、诏安、南靖等地渡海到台湾的台北、桃园、宜兰、丰原、彰化、嘉义等地。游酢三子文珀这一支从福建上杭县迁入诏安秀篆村,至清代,文珀后裔又从诏安秀篆村渡海去台湾。文珀儿子分别入垦台湾:游东入垦凤山,游进入垦彰化,游阿入垦宜兰。所以台湾游氏后裔以宋儒游酢为远祖。台湾游氏经数百年繁衍生息,至今有13万人之多,列台湾第37大姓,并且在台湾政界、军界、商界人才荟萃,举足轻重。在台北、桃园、宜兰、高雄、嘉义、彰化等游氏后裔的居住地,大多建有追念游酢的“立雪堂”或“追思堂”。游酢四子损的一支,迁居福建省南平凤池村,成为凤池游氏始祖,台湾游氏也经常到此认祖。这充分说明游酢及其“立雪”精神始终是台湾游氏后裔认祖归宗的文化之根。 }LwKi-G? 1992年以来,台湾拜访团、谒祖团30多批近2000人次,先后来到诏安秀篆村和南平凤池村游定夫(游酢)祠。在敬宗睦族的同时,或学术交流,或观光考察,并捐资修缮祠堂、书院,设立游定夫学校奖学金等。为了加强闽台文化交流,并继续促进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促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尽心尽力。 }LwKi-G? 2000年9月,台湾桃园县游氏宗亲会理事长游得男率领祭祖团到诏安秀篆村和南平凤池村时,两个村宗亲分别聚集在路旁等候。祭祖团来临,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群情激昂,互相拥抱,场面之浩大,如百年之大庆。祖国大陆亲友的真情流露,令台湾游氏宗亲喜泪涟涟。在祖祠祭祀时,闽台游氏宗亲共行三跪九叩之礼。祭祖完毕,祖国大陆宗亲以盛宴款待台湾宗亲。主人每到一桌敬酒,台湾宗亲都全体肃立,频频致谢,长者高兴得热泪盈眶,互相握手问长问短,寒暄中流露宗族血缘之情。理事长游得男即席热情洋溢致辞:“木有本,水有源,中国人一向恪守伦理道德,重视宗族的血缘观念。数千年来,社会的变迁,政治的影响,都没有能够使人们忘记自己的根源,这种敬祖睦族的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游氏后裔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扩大游酢思想和声名的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闽台文化交流,拓宽闽台交往的渠道。人生都有祖,谁非炎黄孙;飞鸟思故林,落叶恋归根。海峡两岸同胞血缘、亲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现在我们身居何处,不管将来我们身在何方,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血脉贯穿五千年,共同的民族魂连结我们每一代中国人!” }LwKi-G? 2002年9月7日上午,台湾省宜兰县游氏宗亲以游锡贤(台湾“行政院院长”游锡堃的胞弟)为团长、游兴精(宜兰县游氏宗亲会总干事)为副团长的祭祖团一行25人,来诏安县秀篆村祭祖。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海峡书画院院长游嘉瑞为团长的“首届闽台游酢文化研讨会”筹委会(下简称“筹委会”)一行12人分别从福州、南平乘车前往诏安县迎接台湾省宜兰县游氏宗亲祭祖团。下午7时30分,游嘉瑞团长代表“筹委会”向远道而来的台湾宜兰县游氏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请祭祖团成员回台后,积极组织更多的宗亲前来参加在南平召开的游酢研讨会、恳亲洽谈投资兴业会或旅游观光等。8日上午,“筹委会”团员陪同台湾宜兰县宗亲前往诏安县秀篆村祭祖。多年来,台湾宜兰游氏宗亲先后出资重修了秀篆村祖地的盘石楼、东升楼、龙潭家庙等祖祠与祖墓。 }LwKi-G? 2002年10月16日至19日,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和闽台两岸的游氏宗亲150人,在游氏入闽首选地建阳麻沙召开“首届闽台游酢文化研讨会”。原福建省政协主席、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游德馨致开幕词。研讨会以“传承中华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认同”为主题。大会安排了学术研讨、故地考察、恳亲祭祖、文艺晚会等活动,还举办了游酢后裔书画展。大会展示了游酢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反映了游酢文化研究的新水平。成为中华文化研究与传播的载体,也是两岸亲情沟通与文化认同的桥梁。 }LwKi-G? 为把游酢研究引向深入,2003年10月14日成立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游酢分会。会长游嘉瑞联系闽台专家学者和游氏宗亲,多次举办规格较高的研讨会,出版发行了《宋·游酢文集》、《游酢文化研究》、《游酢评传》等10多部论著,并办了《游酢文化》报。 }LwKi-G? 正是:游酢研究搭平台,台湾宗亲纷纷来;寻根问祖蹈海峡,血缘亲缘红花开。 上杭“立雪堂”与台湾游氏
钟巨藩
《宋史·杨时传》载,宋元佑八年(1039),年已41岁,官任太学博士的游酢同好友杨时,来到著名的儒学大师程颐家,要拜他为师。其时,程老先生正闭目养神,坐着瞌睡,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却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两人于是恭恭敬敬地肃然侍立在门外静候老先生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了游、杨两人,装作一惊地说:“啊!贤辈犹在此乎?”那天,正是冬季的下雪天,门外积雪已盈尺。杨时、游酢一段拜师求学的佳话,使“程门立雪”成为尊师重道的典范。游酢也希望子孙后代要刻苦学习,特留有《诲子》诗:“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作为家教祖训,教育后代。为了弘扬“程门立雪”精神,很多地方的游氏后裔都建有“立雪堂”。-
酢妣吕氏,生七子:长撝;次拟;三拂;四损;五掞;六捄;七握。游撝为文林郎,官洪州(今南昌)司曹事,生有五子。其中三子游白(字文珀,号二三郎)从庐陵府(今抚州市)临川县林息坑迁到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圳坑上面老屋(今稔田镇化厚村上游屋)开基创业。
游二三郎妣钟氏,生二子:四一郎、四二郎(外迁失考)。游二三郎仙逝后葬在稔田九曲里游秀窝之“观音座莲”形,钟氏太婆墓在稔田 角里的“张天海螺”形。据说,当时风水先生留下了“逢溪须住址,遇水便安逸”的预言,预示裔孙要发展必须住在有水的地方。四一郎娶妻陈氏、范氏,生有九子:五十郎、五一郎、五二郎、五三郎、五四郎、五六郎、五七郎、五八郎、五九郎。除长子五十郎留守祖业住在阔滩坝头外,其他八个儿子都外迁:五一郎迁上杭步云上福村,五二郎、五三郎回迁江西抚州临川,五四郎迁上杭梅溪寨,五六郎迁上杭黄潭,五七郎迁永定金峰月流,五八郎迁广东揭阳汤田,五九郎迁广东饶平三饶洽山。这就是游氏发展史上称为“兄弟蕃衍散各处,子孙绵延走他乡”的“九子游”。有《闽杭游氏始祖二二郎公裔孙寻根问祖诗》为证。诗云: “入杭始祖二三郎,生赣庐陵林息坑。广平游氏谱记载,六十八世二三郎。南宋年间迁福建,上杭胜运坝头乡。落地生根开基业,懿德流芳钟太娘。生下四一为二世,陈、范太婆发九房。五一移居上福住,号名叫他千一郎。五二、五三两兄弟,迁回赣地建宗枋。五四移居梅溪寨,五六迁发黄潭乡。五七开基永定县,金峰大溪南山坊。五八入粤居揭阳,五九饶平洽山乡。兄弟蕃衍发四方,留守祖业五十郎。”
经过800多年的繁衍,游二三郎裔孙已播迁闽、粤、赣、浙、川、渝、台、港、澳等省(市、区)及新加坡、马来西来等东南亚国家。游二三郎的后裔大约在清顺治至乾隆年间,逐渐从福建的永定、诏安、南靖、平和等地渡海到台湾的台北、桃园、宜兰、丰原、彰化、嘉义等地。台湾的《游氏姓源及来台考略》说:“游氏族人渡海来台者,以游乐山(乐山为游五七郎之子,游二三郎第四代孙——笔者注)派下为居多。”台湾游氏宗亲会文献也有明确地说明:“台湾游姓的始祖,就是‘程门立雪’的主人翁游酢。在《台北县双溪乡游氏族谱》上记载得清清楚楚:宋代由汝南渡江西,以宋儒游酢为远祖,以游二三郎(游文珀)迁居上杭者为始祖,嗣再分徙闽南及粤东一带。”目前,台湾游二三郎裔孙约有13万。游氏裔孙为弘扬先祖优秀传统文化,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在发祥地胜运里坝头塘背山兴建一座300多平方米的土木结构四扇三间上、下堂的平房,为当地儿童求学之地,命名为“立雪堂”又名“萃群学校”,并作为各地宗亲前来寻根谒祖之处。 }LwKi-G?
1994年正月十八日,台湾省南投县的游岳勋先生回乡寻根祭祖,来到稔田化厚,在始祖游二三郎的陵墓前敬献香火,他见到因年久失修已不堪使用的“立雪堂”,心里很不安坦。1996年,游岳勋先生再次回到化厚祭祖,他倡议改建“立雪堂”,并率先捐出人民币10万元作为重修游氏宗祠“立雪堂”的启动资金。此议得到海内外游氏裔孙的热烈响应。1996年6月在原址重建,1997年正月十八日,举行了“立雪堂”竣工庆典。新建的游氏“立雪堂”,占地390多平方米,按初建时式样分上、下厅。大门上方矗立着“程门立雪”四个大字,大门门额上书“游氏家庙”,门对是:“郑国家声远,建阳世泽长”。走进下厅,两壁挂有各地裔孙敬送的联、匾,天井里放有盆花。设有书橱,摆放着《宋·游酢文集》、《游酢评传》、《道南豸山》等研究游酢的专著和论文集等书刊,可供来访者借阅或购买。右边墙上整齐挂放着南平游酢研究会和台北市游氏宗亲会共同编篡的定期出版物《游酢研究》及《家客》等刊物供来访者取阅,左边墙上挂满了各地裔孙历年祭祖的照片。上厅前檐和外墙挂有台湾裔孙游月清撰的“慎终追远”匾和“祖宗庇佑大展鸿图郑国愿,立雪程门中流砥柱扬家声”楹联,上厅后壁嵌有“立雪堂”和“广地落成裨小学,平基增筑育英才”的传世联额及“广平闽杭开基始祖游氏二三郎公、妣钟氏太婆一脉传下”神主牌。左右两边悬挂有福建南平游定夫书院、纪念馆、研究会送的“功载千秋”匾、台湾桃园游氏宗亲会名誉会长游得男,副会长游象财、游飞松送的“仪表万年”匾。神主牌下的香桌上放着游氏先祖瓷像,祭台上摆着游酢石雕像,左右两边墙上有台湾游岳勋拜撰的“溯源务本”牌匾和福建、广东、江西等地游氏后裔送的“弘扬祖德”、“源远流长”、“立雪流芳”等牌匾及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令印题并书:“游酢思想是中国文化重心南移再兴的源头活水”的碑刻。1998年,游岳勋先生又倡议修纂游氏族谱,随后又捐资10万元作为修谱经费,并成立“闽游二三郎公系大族谱”修谱委员会。游岳勋先生任重修《闽游二三郎系大族谱》的主编,他在《序》中说:“耳孙常怀祖先庭训教诲:‘如能出人头地,应思报本之心,叶落归根,认祖归宗。’追思吾先父月清公亲面谕曰:‘吃果子拜树头,饮水思源头’,意味深远,刻骨铭心。”游岳勋先生多次偕家人和其他在台宗亲回该地寻根拜祖,捐资数十万元人民币在当地和永定、南靖等游氏宗亲聚居地建祠修谱、修路助教等。 }LwKi-G?
2000年,游岳勋先生等28位游氏台胞与来自广东、浙江等地的游氏宗亲上千人,在此地举行规模宏大的祭祖活动和游酢石像安放仪式。2007年正月十九日,时值“立雪堂”改建竣工十周年,游岳勋先生奉80高龄的母亲游陈蕊女士再次回到化厚村,举行隆重的庆典,游老夫人不顾耄耋高年还和年青人一起冒雨爬山去祭拜游二三郎等先祖坟墓,虔诚之心十分感人。游岳勋深情地说:“我们寻根是为了纪念祖先游酢公,更是借此表达我们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我们渴盼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2007年5月17日,台湾宜兰游氏家庙祭祖团团长游紫极先生率领了107人的祭祖团来上杭立雪堂寻根谒祖。祭祖团中不但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几位10来岁的男孩。他们的父母说要让下一代记住自己的根在上杭,在祖国大陆。 }LwKi-G?
}LwK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