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驸马与望夫台(金之愚 李世安) b81^756
游泰,字尚泰,盐城西北乡交睦庄(今建湖县建阳镇交睦村)人,是明宪宗(1465~1487在位,年号成化)的御前带刀侍卫,后封驸马都指挥。 b81^756
游氏祖籍江西婺县(今婺源县)。游泰的祖父游彦清曾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屡建军功,荣膺军职,被称为“皇明开国之旧勋”(据新编《游氏宗谱》)。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施行屯田之策,游彦清以军功受职盐城千户所,遂置家于交睦庄。东至“走马宴荡沟”,西至射阳湖,均为游氏家园。彦清卸甲归田后,仍以文章、武艺传教子孙。 b81^756
彦清之孙游泰,身材魁梧奇伟,文武全才,尤以膂力过人、娴于骑射而名噪乡里。他幼时就能“走马击剑,好兵略”(同上),且有报国之志。明成化初年被召募入伍,在征剿荆、襄盗贼中一马当先,奋勇无匹,且亲手擒得绰号为“刘千斤”(喻其力大无穷)的匪首,为宪宗所赏识,封为御前带刀侍卫(事载明人朱国桢《仿洪小品》一书)。 b81^756
成化九年(1473),英宗之女长公主受其兄宪宗册封,赐汤沐,邑于隆庆(在今北京通州),号为隆庆公主。同年,宪宗为隆庆公主择婿,游泰于饮宴中得毬,官封驸马都尉(阶四品),人称隆庆驸马,开府京都。由是,游泰举家迁至通州。 b81^756
游泰虽身为驸马,贵为皇亲,但仍能以国之安危为念。每当边疆遇有战事,即主动请缨出征。隆庆公主经常昼夜跪坐堂前,默默祷告,祈求神灵保佑丈夫早日平安归来。 b81^756
婚后第六年,即成化十五年(1479),隆庆公主因病逝世。《明史·公主传》有记云:“隆庆公主,母高淑妃,成化九年下嫁游泰,十五年薨。”《明实录》中亦有记云:“隆庆公主,英宗女,母淑妃高氏。景泰(代宗年号)乙亥年(1455)生,成化癸巳年(1473)册封为隆庆公主,下嫁驸马都尉游泰。己亥年(1479)薨。年二十有五。” b81^756
按明制,公主死后,应葬于封地,而且公主、驸马虽为夫妻,但葬不同坟。故隆庆公主坟内,仅葬公主一人而已。据《驸马谱系》所载,公主生有一子,名铉,世袭锦衣卫百户。 b81^756
游泰晚年回到故里交睦庄,并在家园区内、射阳湖东岸为已故的隆庆公主筑了一座祭台。台高三丈六尺(旧制),台上建有翘角飞檐的享堂,内供公主灵位。享堂一侧,有屋宇一座,乃驸马备用的住地。每当思念公主时,游泰即登台北面而拜。在旧有《游氏宗谱》中,把此台误记为祭祀驸马之台,并讹称为“望夫台”,意指隆庆公主在此登台盼望游泰魂归故里。然而史实告诉我们,隆庆公主死于前,游泰在公主死后又活了30多年,直到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以后才辞世。据此,隆庆公主是不可能在这里建“望夫台”来哭祭夫君的,这只能是游泰所建的“望妇台”。按建湖方言,“夫”、“妇”同音,均读如“麸”(第一声,阴平),年代一久,误“妇”为“夫”,也就不算奇怪了。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误认此台为隆庆公主所建,也习惯称其为“望夫台”了。本文指出其为“望妇台”之误,兹备一说而已,聊供关心此事的人作个参考。 b81^756
游泰死后,安葬在古石桥(在今建阳镇古荡村)。 b81^756
星移斗转,冬去春来,当年雕栏画栋的望妇(夫)台,早已沦为一堆瓦砾,而关于游驸马与隆庆公主的故事,仍然被广泛流传于民间,永远不会失去它发人幽思的魅力,吸引着不少文人墨客前来凭吊、吟诵。 b81^756
b81^756
b8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