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13阅读
  • 2回复

毛泽东对孙中山的评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0-09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WrNLGkt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WrNLGkt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WrNLGkt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WrNLGkt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WrNLGkt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WrNLGkt  
WrNLGkt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WrNLGkt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WrNLGkt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WrNLGkt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WrNLGkt  
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WrNLGkt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WrNLGkt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WrNLGkt  
WrNLGkt  
WrNLGkt  
WrNLGkt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WrNLGkt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0-09
WrNLGkt  
毛泽东一直是以十分尊敬的态度,对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作出崇高评价的。如果以时间为序,毛泽东对孙中山的称谓先后有:伟大领袖、处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大革命家、伟大革命家、中国民族革命的领袖、中国最早的革命民主派、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或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等。 WrNLGkt  
WrNLGkt  
这些称谓,均是在伟大人物这个层面上评价孙中山的,笔者认为,其中,“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称谓,最足以反映孙中山开创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的历史功绩。毛泽东不仅从总体上对孙中山作出崇高的评价,并且具体说明了孙中山的“伟大”之所在。早在1938年孙中山去世13周年时,毛泽东就在延安举行的纪念大会上提出:孙中山的伟大,“在于他的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民主义纲领与统一战线政策”,是孙中山“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同时他又能把革命的主义和政策与革命的毅力和精神相结合,使主义和政策得到贯彻。40年艰难曲折的奋斗中,“孙先生总是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当着多少追随者在困难与诱惑面前表现了灰心丧志乃至投降变节的时候,孙先生总是坚定的。”“他始终坚持了三民主义,并且发展了三民主义”。“不但坚持了而且发展了统一战线”[17](P,111-112)。 WrNLGkt  
WrNLGkt  
WrNLGkt  
两年后,毛泽东在他的代表作《新民主主义论》中,又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6](P,700)这里强调孙中山的伟大之处,一在领导了辛亥革命,二在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同时还指出他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WrNLGkt  
WrNLGkt  
WrNLGkt  
中国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在1956年写的《纪念孙中山》一文,对孙中山一生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作了新的全面总结。这就是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改良派作了尖锐斗争,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及谦虚务实、鞠躬尽瘁的精神。 WrNLGkt  
WrNLGkt  
WrNLGkt  
毛泽东全面评价孙中山,当然也指出了孙中山如同其他历史伟人一样,不能不有的“缺点方面”。诸如辛亥革命后向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妥协,三民主义学说的某些不彻底性,宇宙观上的唯心成分,对革命领导者问题认识上的局限等,毛泽东都有所论及。但他也确实做到了《纪念孙中山》一文中所说的:“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不“苛求于前人”。 WrNLGkt  
WrNLGkt  
WrNLGkt  
四、关于继承孙中山的历史遗产 WrNLGkt  
WrNLGkt  
WrNLGkt  
毛泽东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7](P,534)孔子的遗产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其文化底蕴之博大精深,是举世公认的。毛泽东把孙中山与孔夫子并论,可见其对孙中山历史遗产的重视。毛泽东所讲继承孙中山的历史遗产,含义是多方面的。 WrNLGkt  
WrNLGkt  
WrNLGkt  
首先,是对孙中山未竟的革命事业的继承。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不论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还是在革命取得胜利之时和胜利之后,都一向把自己视作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在庄严的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一百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21]1955年10月,毛泽东对工商业界代表谈话说:“从孙中山起就为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奋斗。后来我们接手,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1](P,489)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22]前引1961年9月毛泽东同蒙哥马利谈话中,蒙哥马利问:你所讲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不是指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毛泽东答:“对,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孙中山没有完成这个革命,我们接过来,到1949年把它完成了。”由此蒙哥马利得出这样一个说法: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孙中山开始而后来由毛主席接着完成”[17](1961-9-23)。应该说,这一说法正确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历程。 WrNLGkt  
WrNLGkt  
WrNLGkt  
其次,是对孙中山创立的革命主义和政策的继承。前引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的讲话中,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列称作“孙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号召“一切国民党员,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爱国同胞,都应接受这个遗产而发扬光大之”[17](P,112-113)。 WrNLGkt  
WrNLGkt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和政策,对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的阐述,总是同国民党一大宣言和孙中山的有关讲话相联系。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毛泽东的重要著作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义思想,所主张的“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的民权主义制度,“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原则,以及“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内政外交基本政策,都为毛泽东所继承,成为毛泽东革命理论的重要来源。 WrNLGkt  
WrNLGkt  
WrNLGkt  
再次,是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继承。这在前面已有所叙述。毛泽东赞颂孙中山不屈不挠、愈挫愈奋的顽强斗争精神,适乎世界潮流和人民需要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气魄宏伟而又谦虚务实的精神,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到底的精神。他号召人们学习和继承孙中山的伟大精神,并带领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身体力行。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继承和发扬孙中山革命精神的伟大成果。孙中山关于学习外国科学技术要“迎头赶上”、“后来者居上”[23]的思想和精神,直到60年代,还被毛泽东用来教育中国人民努力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WrNLGkt  
WrNLGkt  
WrNLGkt  
第四,是对孙中山革命经验的继承。毛泽东最为重视、时常提及的,就是孙中山在其遗嘱中所说的“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两条。他既把这两条看作孙中山的“内政外交的根本原则”[6](P,648),又把它们当作孙中山总结一生奋斗得出的两条“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并说这是孙中山积40年经验和共产党积28年经验所得到的“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7](P,1472)。此外,用孙中山一生重视武装斗争的实践,教育共产党员要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6](P,545,547),也是毛泽东重视吸取孙中山革命经验的典型一例。毛泽东还注意从孙中山奋斗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讲到。刘少奇在1961年作过这样的评论:孙中山的失败“对我们很有好处。没有他的失败,我们也不能胜利”[24]。先行者的失败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教训,使后来者减少前进途中的挫折、弯路和失败,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之一。而毛泽东正是善于吸取前辈教训,将先人的失败变成后人成功之母的革命领导人。 kZ2+=/DYN  
kZ2+=/DYN  
kZ2+=/DYN  
第五,是对孙中山这面旗帜的继承。在20世纪初叶,孙中山就已被革命的人们奉为领袖,树为旗帜。经过历史的曲折,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举孙中山这面旗帜的重要。针对一部分共产党员存有“不喜欢孙中山”的情绪,毛泽东反复指出:这“是还没有真正觉悟的表现”。对孙中山做过的好事,说过的好话,“是我们应该抓住死也不放的,就是我们死了,还要交给我们的儿子、孙子”。“将来我们的力量越大,我们就越要孙中山,就越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16](P,321-322)毛泽东的这些论述,表现了一位大政治家的英明。因为孙中山这面旗帜,是由孙中山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和贡献树立起来的,是一面革命的旗帜,一面振兴中华的旗帜,在整个中华民族,包括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举起这面旗帜,无论对推进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革命胜利后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说,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中,绝大多数时间内,都对举起孙中山旗帜问题,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并且代代传了下来
有志者事竟成

发帖
6202
金钱
66792
贡献值
1063
交易币
0
好评度
960
家乡
福建福州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09
很中肯的评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