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467阅读
  • 37回复

[讨论]关于游氏肇姓始祖(游氏源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心华
 

发帖
6889
金钱
88324
贡献值
1232
交易币
355
好评度
2525
家乡
福建省莆田市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9-07
— 本帖被 游明武 执行合并操作(2009-02-24) —

游氏源自姬姓,望出广平(今河北省邢台一带)是由黄帝姬轩辕的后裔而来的。从已发掘的史料表明,黄帝部落发源于黄土高原。传说始祖轩辕黄帝生有二十五个儿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即: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儇、依。其后,子孙瓜瓞绵绵,又衍生出若干个子姓。在最初的母系社会里,“姓”表示母系,氏是姓之支派,也是宗族的标记。氏的本义为“支”、或“歧”,用于区别子孙后代之所出。

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姓氏大约从周代开始,其目的是为了区别不同的家族、地位和出身。在古代皇帝诸子的姓氏中,以姬姓最为繁盛,历史上的姬姓曾分衍出61个属地,共432个氏(分支)。

若干年以后,黄帝的姬姓氏族子孙沿着北洛河南下,经过大荔、朝邑、韩城一带,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沿着中条山、太行山向东而去,经过山西的永济、霍县、洪洞、芮城、新绛、临汾、河津,到达今天的北京附近。有的继续迁徙南下,向河南的陕县、许昌进发。故《左传》云:“虞、虢、焦、滑、霍、杨、魏,皆属姬姓。”从这些姓氏分布的地理状况来看,他们皆属于黄帝子孙。

周王朝周天王姬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王,国史上习惯称为周武王)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为列国诸侯,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其中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这就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由来。  
  有诗曰:
  
   周室开基立帝图,分茅列土报功殊。
      制田世禄惟三等,品爵官人树五途。
      铁券金书藏石室,高牙大纛拥铜符。
      从今藩镇如星布,倡化宣猷万姓苏。

春秋战国时期,周、郑、晋国皆有游氏,史称郑公子偃为游氏肇姓始祖。从公元前632年至郑国灭亡(公元前376年)的250多年间,游氏作为当时郑国的显姓世族,名满天下。

史载:游氏肇姓始祖子游乃郑穆公第八子,系黄帝的第四十代孙,约生于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号宣子,公元前585年被封为郑国悼公相,即郑相国(今河南省新郑)。郑相国传有两个儿子,长子公孙虿,次子公孙楚。公孙虿在郑简公七年被封为司马,简公九年累封为相。公孙虿生有二子,长子皈,字子明;次子吉(公元前574-公元前506年),字世叔,号太叔,任过郑国正卿。皈、吉皆用王父之字氏“游”。所以,游氏的发祥地即今河南省境内。秦汉以后,游氏从其发祥地河南向外播迁,始迁地为河北广平。晋及十六国期间,游氏著望于广平郡,与宋、焦、谈,并称为广平“四大姓”,直至隋唐年间广平一直成为游姓蟠居和繁衍的中心,此间的游氏名人大多出自广平家族。如,十六国时的乐浪太守游鲜、广平太守游幼、北魏礼部尚书游明根、尚书右仆射游肇等,故今祖国各地包括东南沿海一带颇多“广平游”、“广平堂”之号

南宋初期著名历史学家郑樵(1104-1162年,莆田人)《通志·氏族略》将游姓归入“以字为氏”之列,称“游氏,姬姓,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郑大夫游吉裔孙寻,汉御史中丞;后汉有游因,前赵有游子远(十六国时赵人),前燕有游宗,皆为股肱之任。”

古书《交际大全》“郡望篇”亦载道:“游氏广平、冯翊,声实俱茂(雅),秀美而文(吉),清德重名(酢),善诗卓识(诚之),独步六朝之伯始(肇),并肩三辟于高闾之(明根)。”

 可见游姓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史上曾抒写了壮丽的诗篇。作为游姓后代,我们应当为祖宗创造的历史辉煌和姓氏感到骄傲与自豪。

http://youzi303.blog.tianya.cn

[ 此帖被游大亮在2009-03-31 09:59重新编辑 ]
2条评分好评度+10
游贻广 好评度 +5 珍贵资料 2017-05-11
游大亮 好评度 +5 置顶文章 2007-09-07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寻根 寻源
离线游明武

发帖
311
金钱
4121
贡献值
86
交易币
195
好评度
81
家乡
江西赣州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6-09
[转帖]千家姓之---游姓
游通遊。罕见姓氏。分布较广。高山族、布依族、台湾土著族有此姓。
    游姓主要来源于姬姓,是以先人的名字命姓的姓氏,起源于春秋时代的郑国,游姓是郑穆公之子公子姬偃的后裔。据《通志?二七?以字为氏》记载:“游氏,姬姓。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郑大夫游吉。裔孙杲:汉御使中丞。后汉有游因。前赵有游子远。前燕有游宗。”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姬氏志》都介绍:“游姓,系出姬姓,郑穆公子游吉之后。”《中华百家姓秘典》记载:“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名偃,字子游(游吉),其孙以祖父之字命姓,遂成游姓。”显然是黄帝后裔。
    关于游姓的这段源流,历来的姓氏古籍都有记载,譬如《左传》说:“左传郑公子偃,字子游,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春秋时族图,郑国游氏,子游氏,太叔、公孙。楚游孙等。”
春秋时代的郑国,众所周知,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所传。后世的游氏家族,既然是传自郑国的公族,则当然是圣君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更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子孙了当时郑国所在地,是今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之地,国都设于新郑。
    源于郑国公族的游姓,一出现便神采飞扬,声誉响亮。这个家族的出色表现,一再出现于《春秋三传》的记述上,其中以游腾、游楚、游醋外、官拜郑国正卿的游吉,表现最为出色。北魏有雍州刺史游雅。十六国时前赵有游子远。隋朝有治书侍御史游元。宋朝有游九言、丞相游似。明朝有云南巡府游居敬。清朝有游士凤。当代有游德馨,等等。
    有古籍记载说,晋桓庄之族,亦姓游。此亦当系出姬姓,因为晋桓庄之族是姬姓后裔。 
    游姓郡望:广平郡(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冯翊郡(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游姓堂号:美秀堂(春秋时,游吉貌美,才秀,举止文雅。熟于典故。继子产为郑国宰相。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吉取人于萑苻之泽,举徒兵以攻之,尽杀乃止)、仁和堂(北魏游根为大鸿胪,处身仁和,接物礼让。故游氏又称“仁和堂”)。
4RJ8 2yq-  

    游姓适用楹联:姓启周代;望出广平。惠泽一州黎庶(后魏东雍州刺史游雅,甚有惠政);德感八郡诸生(明代按察佥事游明,进副使,仍提督学校,待诸生有恩义,而尤以廉著称,旋卒,闽中八郡诸生,皆为位于僧寺而哭之。)。骈语雕龙焕异彩(明代廉州知府游日章,嘉靖进士,知临川、廉州,洁己惠民,有《骈语雕龙》);皇明正音遗芳声(明代学者游芳,通五经,精博物理,隐居教授,有《皇明正音》)。立雪程门恭敬求教(宋代学者游酢师程颐兄弟。为拜师,立门外三尺深的雪中。后登进士,为太学博士,历知和、舒、濠三州。此即“立雪程门”典故的由来);牧羊巨室力学成名(后魏仪部尚书游明根,综习经史,迁大鸿胪卿,孝文帝赐新泰侯,历官50年,处身以仁和,接物以礼让,时论贵之)。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游姓后裔分布于冀、鲁、豫、鄂、陕等地。

4RJ8 2yq-  

 

4RJ8 2yq-  
范公第34世,明朝由吉安永丰开宗里迁至信丰。
离线游文

发帖
1297
金钱
5496
贡献值
336
交易币
118
好评度
903
家乡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9-06
游氏一脉的由来!

    4RJ8 2yq-  
游氏一族和王氏一族有着说不清的血缘关系.在台湾和福建有着王游一家之说.而对于王游一家的认定是众说纷纭.更可说是无从考证.而本人相对来说比较认同下述观点.

      原来远在明朝永乐年间,王、游两姓都是客家人来秀篆开基的。由于当时游姓人丁较少,王姓肇基始祖王念八就将其子王先益,过继给游氏肇基始祖游念四之孙游信忠为嗣,后来王先益改姓游,子孙繁盛,这一脉后裔遂称“王游派”。他们分居于龙潭、溪唇、北坑、安美、拱涯洋一带。传到第五代(其“骨”是王姓第四代),游氏裔孙四个健儿,追随抗倭名将俞大猷,加入剿倭队伍,消灭倭寇,保卫家乡,立下殊功。俞将军褒奖他们,赐给匾额,亲笔大书“四勇奇勋”四个大字。游氏族人就在龙潭建起祠堂,命名“盛衍堂”,将这匾额挂在祠堂中堂。 4RJ8 2yq-  
      盛衍堂规模宏大,占地五亩多,三进大厅,依次递高,两旁护厝,排列有序,飞檐鸱吻,古朴典雅。祠堂前面有大埕,埕边设门楼,门楼雕刻精美。“龙潭家庙”四个大字格外耀眼。进入家庙,大厅宽敞,屋宇相连,大小厅房72间,8个天井,气派恢弘。大厅上供奉王游二姓列祖列宗。每逢盛大节日,家庙门前悬挂两盏红灯,灯笼上大书“王”、“游”二字。 4RJ8 2yq-  
       明末清初,秀篆游姓很多人跟随郑成功部队入台建基立业,分布在台北、宜兰、桃园等地,人丁兴旺。但是,秀篆的王氏,从王先益过继给游姓后,一直发展不顺,人丁不旺。于是,在台湾的游氏第十三世裔孙游祖送,于清乾隆年间从台湾返回秀篆龙潭,过继给王姓为嗣,改姓王。后来由王祖送传衍的一脉王姓,人丁兴旺起来,也以龙潭家庙盛衍堂为宗祠。从此,王、游两姓不分彼此,同祀一座祖庙了。 4RJ8 2yq-  
       王祖送当年从台湾带回的茶树、柳树和罗汉松,种植在龙潭家庙附近,二百多年来,王、游子孙把这些树当作祖宗产业,悉心保护。后来秀篆的王姓子孙也跟游姓子孙过台湾去发展,闽台两地王游两姓子孙们交往中,血浓于水,愈加亲密了。龙潭“盛衍堂”祖祠,每年元宵佳节都举行灯会,王游子孙家家户户都制作花灯送到祖祠展览,闽台两家亲,一年一度大聚会,祖祠中许多碑记,铭刻下两姓血脉亲情,两姓子孙珍惜保管,永存纪念。

      苍南游氏一族人丁不足二千余人.而苍南王氏一族乃是大族.2005年王氏一族祠堂重修祭祖典礼.我应邀前往参加该仪式,并在王氏祠堂上代表游氏族人发言.现场发言得到了各氏宗亲的热烈欢迎与认可.此次王氏族人所请旁系宗亲有游.叶.沈.还有一个姓氏我记不起了.在该典礼上,王氏族长说起王氏一族和旁系宗亲的渊源 及来由.归根到底我们本是一家之说.而且提出的观点有点牵强附会.听后本人对于此说法我认为缺少说服力.而本人相对比较认同上述情况.

富治公派下第十九世。
离线游江

发帖
2763
金钱
63118
贡献值
1100
交易币
186
好评度
49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西科朝东楼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09-06
王、游、沈、叶是一家

  古老相传,王、游、沈、叶是一家,今天福建仍有王游沈叶不结亲的习俗。

  公元885年,农民出身的兴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王潮、王审知兄弟带领一支起义军远征福建,所向披靡,八年后即荡平福建全境。四年后,王审知被唐朝迁任命为福建威武军节度使,封琅邪王,有了正式的名号。从此,便名正言顺地称霸八闽地区。这便是五代十国之一闽国的由来。

  闽国在开国四十七年年的内忧外患中被南唐灭掉,王审知的后裔也遭到入侵者的血腥屠杀。当时的王公贵族虽有"愿作太平犬,不生帝王家"之叹,但谁又能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史称闽国灭亡以后,除末帝王延政因受优待而留有后人以外,很多王姓子弟,犹如惊弓之鸟,纷纷改姓避祸。在新改的姓氏中,以游、沈、叶三姓为最多。

  原来,三姓的来源都与王姓和王审知、闽国有关:

  王姓改游姓,是王氏子孙自认国亡家破,犹如水中之鱼,游来游去,居无定所;

  王姓改沈姓,是取"沈"与"审"谐音,表示是王审知的后代,子子孙孙不忘其祖;

  王姓改叶姓,是谓犹似树叶飘零,不知所止。

  所以从那时起,东南沿海一带便有了"王、游、沈、叶是一家"之说。后来,随着这一部分人飘居海外,这种说法又传到了南亚、东南亚和台湾岛上。

  如今,福建仍有王、游、沈、叶不结亲的习俗。在台湾西南部的嘉义县,有王游叶沈宗亲会,便是,上当年闽国王公贵族的后裔们组建的。他们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4RJ8 2yq-  


离线游文

发帖
1297
金钱
5496
贡献值
336
交易币
118
好评度
903
家乡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9-07
王游一说

       游江宗亲所说与我当时在王氏祭祖典礼上王氏族长所说的一致.但没有游江说的详细.不过与我所说的来源都是很难考证.可以肯定的是王游两族确实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

富治公派下第十九世。
离线游心华

发帖
6889
金钱
88324
贡献值
1232
交易币
355
好评度
2525
家乡
福建省莆田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9-07
游江引证的上述史料值得探索,《中华姓氏通书—王氏》一书也做了记载!哦,记得我是在2003年亲眼看到这本书的。 4RJ8 2y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7 8:25:33编辑过]
寻根 寻源
离线游子兴

发帖
67
金钱
2344
贡献值
24
交易币
186
好评度
47
家乡
福建莆田秀屿区东庄镇莆头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9-07
我族的厅堂灯笼上就是写着游和王
用简单的思维做大事

发帖
38
金钱
2137
贡献值
24
交易币
189
好评度
44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10-04

在我们惠州惠东有这么一个说法.游黄陆贺是一家.而其中游姓与黄姓更是行得亲热.但个中原因我一直不知,

另在惠东游氏与文氏,一直是表亲相行!

俊业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发帖
5519
金钱
32934
贡献值
917
交易币
204
好评度
1965
家乡
福州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12-13
游氏联典

姓启周代;
望出广平。

  • 指游姓源流和郡望

声实俱茂;
秀美而文。

  • 上联:北魏游雅,字伯度,广平任人。累官雍州刺史,有惠政。 下联:春秋郑国大夫游吉,即子太叔,美秀而文雅,熟悉典故,继子产执政

尚书世第;
鸿胪名高。

  • 南北朝北魏广平任人游明根,字志远,博学经史,孝文帝时官仪部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余年,以仁和处世,以礼让接物,时论贵之

郑国家声远;
建阳世泽长。

  • 上联:游姓起源于春秋时郑国。 下联:北宋游氏名人、哲学家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师程颐兄弟。酢与杨时初师颐,颐暝目而坐,二子立而不去。既觉,门外雪深三尺,此即“程门立雪”成语典故的由来。元丰间登进士,为太学博士,历知和、舒、濠三州,有《易说》、《诗二南义》等,学者称豸山先生

程门新世第;
立雪旧家风。

  • 游氏宗祠“立雪堂”堂联

惠泽一州黎庶;
德感八郡诸生。

  • 上联:游雅。 下联:明代按察佥事游明,字大升。天顺中提督学校,待诸生有恩义,尤以廉著称。进副使,仍提督学校,卒,闽中八郡诸生皆哭之

大鸿胪仁和有礼;
贤卿士美秀而文。

  • 上联:游明根。 下联:游吉

独步六朝之伯始;
并膺三辟于高闾。

  • 上联:后魏游肇,孝文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外宽内刚,耽好经传。 下联:游明根

骈语雕龙焕异彩;
皇明正音遗芳声。

  • 上联:明代廉州知府游日章,字学纲,莆田人。嘉靖进士,知临川五载,洁惠民,后知廉州府。有《骈语雕龙》。 下联:明代学者游芳,字兰仲,婺源人。通五经,精博物理,隐居教授、有《皇明正音》

立雪程门,恭敬求教;
牧羊巨室,力学成名。

  • 上联:游酢。 下联:游明根

九言教晋卿,郑相声名周代震;
三尺尊程子,豸山著作宋朝芳。

  • 上联:游吉。 下联:游酢

基开阔滩,分坝头九大房,星罗棋布;
派衍椷林,自建阳而庐陵,椒盛瓜绵。

  • 游氏宗祠“立雪堂”堂联

绍定夫之征,读圣贤书,方不愧建阳门第;
继太叔之美,行忠孝事,乃克振郑国家声。

  • 上联:游酢。 下联:游吉

起源: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②出自姬姓。据《左传》所载,晋国桓庄二族有游姓。③出自王姓改姓。五代十国之一的闽国灭亡后,原闽国王室分别改以游、尤、沈、叶四姓,以避免新统治者的迫害。④出自他族。今台湾土著、布依等民族均有游姓。
  始祖:子游。

迁徙:

  春秋战国时期,游姓主要在其发祥地河南境内发展繁衍,如游楚在郑国任大夫;游吉之子游速、游楚之子游印,均在东周(都今河南洛阳)做官,后游楚因故被放逐到吴地(今江苏南部一带),当为游姓南迁第一人。郑被韩灭和秦统一六国后,游姓有北上河北之地者。秦汉以后,游姓著望于河北广平郡(治所在今河北鸡泽县东南),与宋、焦、谈并称广平四大姓。东汉末期,有冯翊(今陕西大荔)人游殷、游楚父子见诸史册,表明此际已有游姓入陕。秦汉至隋唐,广平郡一直是游姓的繁衍中心,呈族大人众,名人辈出之势。如广平游姓主要一支族祖游鱼军。子游幼、孙游根明、曾孙游肇、游肇子游祥、曾孙游元俱为名宦,历仕东晋至隋朝,绵延不断,福泽桑梓。当然,此际剧烈的社会动荡,亦导致不少游姓因避战火取道南下江浙之地。隋代,播迁于扬州广陵的游姓兴盛起来,他与戴、商、盛合称广陵四大姓。唐定都长安后,本来就早已形成大的聚落的冯翊游姓,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清明的政治,和平的环境、繁荣的经济等因素的滋润,兴旺发达自不待言。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和唐末的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也使北方人民陷入了生灵涂炭的灾难之中,游姓部分人由于官职调迁,躲避战乱等原因,西迁山西,东迁至山东,而主要的则是向东南迁徙。南迁的主要地区是福建和江西,其次为湖北、安徽、四川;其中江西游姓,系由河南汝南迁去。南宋时,扬州几遭夷族铁蹄蹂躏,广陵游姓避难向邻近南方省份播迁。宋末元初,福建游姓一支西迁入广东省境。明初,山西游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下,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湖北、陕西等地。明中叶以后,有闽粤之游姓入台,并有两广、四川之游姓播迁云贵。清初,两湖之游姓随湖广填四川之风潮入迁今四川、重庆。如今,游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贵州、四川、湖北等省为多。目前游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六十六位。

郡望:

  冯翊郡 东汉置,治临晋(今陕西大荔)。
  广平郡 汉置,治广平(故城在今河北鸡泽东二十里)。
  广陵郡 西汉为广陵国,东汉置郡,治广陵(今江苏扬州)。

堂号:

  广平堂 游氏春秋时期发祥地在原河南广平郡(今河北鸡泽东二十里)。古书《交际大全》载有广平郡望,其中有“声实俱茂,秀美而文,清德重名,善诗卓识,独步六朝之伯始,并膺三辟于高闾”,分别指游雅、游吉、游酢、游诚之、游肇、游明根等广平郡游氏历代先贤。
  美秀堂 春秋时游吉貌美才秀,举止文雅,熟于典故,继名相子产之后任郑国宰相,为政宽和。
  仁和堂 北魏游明根,任大鸿胪,处身仁和,接物礼让。
  立雪堂 宋代学者游酢,字定夫,号豸山,与学友杨时都已是四十来岁的进士了,还要继续求学,从福建到河南洛阳拜著名儒学家程颐为师。游、杨来到程家,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蒙眬中知有二人来却不动声色,二人恭恭敬敬肃然侍立,一声不吭,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是游、杨二人,装作一惊道:“啊!贤辈犹在此乎?”那天正是严冬,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冯翊、广陵。②自立堂号:追思、东兴、聚辉、聚顺、涵有、叙伦等。

字辈:

  湖南绥宁游氏老字辈:子再焕文必正世永昌。旧字辈:鸿谟光祚应,伦叙庆延长,孝友承先志,华荣定吉祥。新字辈:祖德泽深远,裕后启书香,家传敦雍睦,万古显名扬。
  重庆永川游氏字辈:明道钦先正,时昌惜伏同,源少阳光起,雪启烈常丰。
  江西信丰游氏字辈:达之卫公卿,高足显明廷。

名人:

  游吉(?~前507)春秋郑卿。姓游,名吉,字太叔,亦称子太叔。简公、定公时为卿。善于辞令,曾出使楚、晋等国。定公八年(前522)继子产为政。初不忍猛而宽,因而郑多盗,于崔苻之泽中劫持行人。他发兵攻萑苻之盗,尽杀之。孔子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猛济,猛以宽济,政是以和”(《左传》)。
  游子远,十六国时前赵将领。光初三年(320),以劝阻刘曜杀害巴氏首领被囚。不久,关中氏、羌、巴、羯等族大举起义,曜乃任他为车骑大将军,都督雍秦征讨诸军事,以安抚为主,统兵平息。他进驻雍城(西安西北)降者十余万;移军安定(甘肃泾川北),反者皆降。灭抗命者句氏宗党五千全家于阴密,进军陇右(泛指陇山以西)。氏、羌首领虚除权渠不服,出兵抵抗,五战皆败。权渠子伊余率劲卒五万,清晨,进至他垒门。他坚壁不战,伊余有骄色。他乘其不备,于拂晓大风昏暗之际出击,生擒伊余,尽俘其众。权渠降。赵迁其部落二十余万户于长安。
  游雅(?-461),北魏臣。字伯度,小名黄头。广平任(今河北任县东南)人。少好学,有高才。魏太武帝时,与高允等俱知名,曾任中书博士、东宫内侍长,迁著作郎。曾出使刘宋,赐爵广平子。后升任太子少傅,领禁兵,进爵为侯。受诏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出任东雍州刺史,在任廉洁,甚有惠政。召为秘书监,委以国史之任,竟无所成。曾受诏作《太华殿赋》,文不传。与高允同业为友,高允重其文学,所作《征士颂》,对游雅评价甚高。雅性刚戆,好自夸,贵己贱人。曾作诗:“人贵河间邢,不胜广平游。人自弃伯度,我自敬黄头。”作品多佚,今仅存《论高允》与《上皇太子疏请罪人徙边》,载《魏书.高允传》及《刑罚志》。
  游明根(419-499),北魏臣。字志远,广平任(今属河北)人。父仕北燕。明根幼为牧羊奴,以羊奶与路人求学字。太武帝时,游雅荐为中书学生。清简谨慎,累迁至大鸿胪卿、仪曹尚书,封广平公。历任内外官五十年,礼让和平。孝文帝时,与高闾常随帝,闾常嘲侮明根,明根无所忤。年老,免职。尊为五更。卒于家。谥靖侯。

  游肇(452-520),北魏学者。字伯始。广平任(今河北任县东)人。父明根,魏孝文帝时儒者。孝文帝行辟雍礼,以明根为五更。肇幼为中书学生,博通苍(《三苍》、《埤苍》)雅(《尔雅》、《广雅》、《小尔雅》)林(《字林》)说。孝文帝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后为散骑侍郎、典命中大夫、太子中庶子。宣武帝景明末(503)徵为廷尉少卿,固辞,乃授黄门侍郎,迁散骑常侍,黄门如故。转太府卿,徙廷尉卿兼御史中丞。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高肇擅政,以名与己同,欲游肇改名。肇以己名孝文帝所赐,拒之。卢昶在朐山,肇谏以为不可,昶寻大败。迁侍中,谏纳梁降人徐玄明及高肇伐蜀,宣武帝并不从。孝明帝立,迁中书令、光禄大夫,又为相州剌史,迁尚书右仆射。元叉废胡太后,害清河王怿,游肇固执以为不可。《魏书》本传谓“肇外宽柔,内刚直,耽好经传,手不释书。治《周易》、《毛诗》,尤精《三礼》。为《易集解》,撰《冠婚仪》、《白珪论》,诗赋表启凡七十五篇,皆传于世。谦廉不竞,曾撰《儒棋》,以表其志焉。”
  游元(?-613),隋臣,字楚客。广平任(今河北任县)人。历仕北齐、北周。隋炀帝时,累迁治书侍御史,执法不畏权势。大业九年督运黎阳,杨玄感约其参与举事,不从被杀。
  游简言(914-969),五代南唐臣。字敏中,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少孤力学,初为吴秘书省正字,后以荐入徐知诰幕府。徐知诰代吴建立南唐后,以旧恩擢翰林学士。元宗立,晋礼部侍郎,独不附权贵。元宗推重其人,命判中书省,兼吏、兵二部选事。位职期间,裁抑侥倖。时与吴越交兵,朝廷拟遣使诣吴越,众人莫敢,独他不辞而往。擢吏部尚书、知省事。他亲治簿书,不受人请托。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病卒,谥宣靖。
  游师雄(1038-1097),北宋臣。字景叔,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第进士,为仪州司户参军,迁德顺军判官。元祐初,为宗正寺主簿。吐蕃酋鬼章青宜结谋据熙河,师雄率姚兕、种谊分兵出击,克洮州,擒鬼章等大首领九人。为陕西转运判官、提点秦凤路刑狱,拜卫尉少卿。向哲宗陈庆历以来廷议之得失及守边之要,为《绍圣安边策》献上。累官知陕州,卒。
  游酢(1053-1123),北宋臣、学者。字定夫,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登元丰六年(1083)进士第,调越州萧山尉。元祐(1086)初,大臣举荐其贤,召为太学录,改宣德郎,除太学博士,知河清县。四年,范纯仁守颍昌,辟为府学教授,复为太学博士。绍圣二年(1095),除签书齐州判官厅公事,移泉州。徽宗即位,召为监察御史,出知和州,管勾南京鸿庆宫,复知汉阳军、舒州、濠州。罢归,寓居历阳。宣和五年(1123)卒,年七十一,后谥文肃。游酢早年师事程颢、程颐,以文行知名,程颐称其“德器粹然,问学日进,政事亦绝人远甚”(危素《游先生文集目录后记》),为“程门四先生”之一,学者称麃山先生,又称广平先生。所著有《中庸义》一卷、《易说》一卷、《诗二南义》一卷、《论语》《孟子杂解》各一卷、文集十卷(杨时《游公墓志铭》)。文集久已佚,后人辑有《游麃山先生集》四卷。
  游仲鸿(1138-1215),南宋臣。字子正,号果斋,又号鉴虚,南充(今属四川)人。淳熙二年进士,初调犍为簿。李昌图奇其才,荐为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改秩知中江县。绍熙四年,以赵汝愚等荐召赴阙,差干办诸司粮料院。尝因光宗久不朝重华宫,遗书赵汝愚陈宗社大计,请率百官哭殿庭。宁宗即位,汝愚为右丞相,奉命核实淮东西总赋积弊,改监登闻鼓院以行。庆元元年,迁军器监主簿。二年,出知洋州。越三年,起知嘉定府。擢利州路转运判官,忤宣抚副使吴曦。曦卒,参政李壁奏除利州路提点刑狱,寻奉祠而归。嘉定八年卒,年七十八。绍定五年,谥曰忠。著有《鉴虚集》,魏了翁、李昴英为作序,李序称其学粹养洪,“笔下流出,自无软腐语,诗律尤老劲,深诣理妙”,“非颦呻敲推辈所能到”,今已佚。
  游九言(1142-1206),南宋文学家。字诚之,初名九思,号默斋,建阳(今属福建)人。十岁为文诋秦桧,及长,锐志当世。师张栻,以祖荫入仕,举江西漕司进士第一,历古田尉、江州录事参军、沿海制司干官。淳熙十五年,监文思院上界。张栻帅广西,辟置幕下。庆元间,起为江东抚干。记上元县明道祠,痛讥党禁,闻者壮焉。知全椒县,以不便亲养辞。开禧元年,为淮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寻知光化军,薛叔似辟充荆鄂宣抚参谋官,未行。二年卒,年六十五。端平中特赠直龙图阁,谥文靖。其诗格不甚高,而时有晚唐遗韵,不涉生硬杈桠。其《义灵庙迎享送神曲序》记台州司户滕膺镇压方腊起义军之事甚详,可作野史观。著有《默斋文稿》,侄勉之刊行,刘光祖、魏了翁为序,原本已佚。今存《默斋遗稿》二卷。
  游九功,南宋臣。字勉之,一字禹成,号受斋,建阳(今属福建)人。以父任为临海县主簿。开禧二年,知咸宁县,移江宁县。嘉定十一年,为大理丞,以直秘阁知金州(刘克庄《玉牒初草》)。十六年,除湖北运判兼知鄂州。十七年,为尚书郎,劝宁宗收民心、军心、士心。为台臣劾罢,出知泉州,五年不召。端平元年,除司农少卿,兼枢密院副承旨。北伐议起,入对,极言边民和籴之苦,出知庆元府。二年,除司农卿,兼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除权刑部侍郎,力辞。闲居八年而卒,年八十一,谥庄简。著有《受斋集》,已佚。
  游似,南宋臣。字景仁,号克斋,又号果山,南充(今属四川)人,游仲鸿子。嘉定十四年(1221)进士。历官大理司直,升大理寺丞,迁太常丞兼权兵部郎官。绍定四年(1231),迁秘书丞兼权考功郎中,出为夔路转运判官,移漳川路提点刑狱,兼提举常平。迁军器监、宗正少卿,兼权枢密都承旨。端平三年(1236),以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权工部侍郎,充四川宣抚司参赞军事,兼给事中。迁吏部尚书,入侍经幄。嘉熙三年(1239),同签书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四年,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淳祐二年(1242),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奉祠。四年,兼侍讲,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五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一年致仕,卒谥清献。尝以古律诗一编四百七十篇、杂文三百五十一篇寄刘克庄,刘赞其《述怀八首》等诗“体大而思精,调严而义密”(刘克庄《与游丞相书》),今多遗佚。
  游明,明臣。字大升,福建丰城人。天顺七年(1463)为同安县提督学政,建文庙大成门。成化五年(1469)任泉州府副使,仍督学力行,卒于官。
  游百川(?-1883),清臣。山东滨州人。字汇东。同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1867年迁御史。上疏请求严剿捻军并查禁各省栽种罂粟,被清廷采纳。1873年,力谏慈禧、同治缓修圆明园,以敢谏名动朝野。1879年后,历任湖南衡永郴桂道、四川按察使、顺天府尹、仓场侍郎等职。1881年,黄河在山东、河南决口,前往治理,分水入海,颇获好评。回京后,因仓廒被烧,罢职。后病死。
  游智开(1816-1900),清臣、诗人。字子代。湖南新化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拣选知县,为安徽巡抚李续宾檄调,榷三河尖及河南固始厘金,署和州知州,补无为知州兼署泅州事,治行为江南第一。曾国藩奏调入直隶,补滦州知州兼署深州事,简授永平知府,升永定河道,加按察使衔。又实授四川按察使,升广东布政使,署理巡抚,转广西布政使,以病罢归。在官以循吏著称。初官永平时,朝鲜使臣卞吉云道经其地,与之酬唱,乞其诗稿归,为序而刻之。其诗《晚晴管诗汇》谓为“芬芳排恻,有元次山《春陵》、《道州》诸篇遗意”。著有《藏园诗钞》。
  游旭,清画家。安徽绩溪人,寓居婺源(今江西婺源)。工画山水、人物、虫鸟、花卉,种种奇绝。兼善秦汉篆刻,能诗。
  游寿(1894-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又名寿冒,清末南海(今广东佛山)人。愤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素为孙中山所赏识。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参加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次年又参加钦(今广西钦州)、(今广东江县)、上思(今广西上思)之役。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时,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其他游姓名人有南北朝北魏大臣游矫、游祥、游昙护;宋学者游醇、游复,文学家游次公;明大臣游居敬、游应乾,学者游芳;清将领游栋云,天文学家游艺等。近当代游姓名人有红军将领游瑞轩,解放军将领游好扬、游胜华,政治家游德馨、游碧竹、游宏炳、游宁丰,台湾政界名人游锡堃、游乾赐、游月霞、游盈隆、游弥坚,实业家游淮银,农学家游修龄、游曼青、游双兰、游禹锡、游捷、游天祥,化学家游效曾,数学家游宏,计算机专家游延丰,通讯专家游敏惠,测绘专家游存义,建筑专家游宝坤、游明国,地质学家游永雄、游振东,铁道专家游聚祥,石油专家游静裕,气象学家游景炎,食品专家游海,医学家游国雄、游伟程,人口学家游允中,民族学家游俊,经济学家游霭琼、游伯龙、游达明,法学家游绍尹,文学史家游国恩,文学理论家游友基,语言学家游汝杰,画家游龙姑,摄影师游云谷,电影导演游龙,动画摄影师游涌,话剧演员游本昌,舞蹈演员游惠海,足球裁判员游立新等。

4RJ8 2yq-  
1条评分
游心华 金钱 +10 优秀文章 2007-12-13
不高不矮,不乖不酷;
無銭無权,無忧無痛。

情感单纯,生活丰富;
月下举杯,花间作赋。

热心对人,冷眼对世;
没有野心,但有高度。
离线游东华

发帖
4
金钱
1743
贡献值
24
交易币
186
好评度
44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12-26
游姓氏的由来--源流!!
游姓氏的由来--源流!!
游(Y髐 游)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M&rbXi.  
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春秋时期,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称游姓。
M&rbXi.  
M&rbXi.  
得姓始祖:从《元和姓纂》一书考证,游氏起源于春秋时代的郑国,是郑穆公之子公子偃的后裔。由于公子偃字子游,所以他的子孙才有“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游。春秋时代的郑国,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所传,后世的游氏家族,既然是传自郑国的公族,则诚然是圣君周文王姬姓的后裔。古代的郑国在今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地带,国都设于新郑。故子游就是游姓的始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