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定夫祠位于南平市区城东28公里的南山镇凤池村。该祠建于元延佑三年(1316年),由游定夫九世孙游义仁建。明清时四次重修。现祠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遗存,主体部分基本完好。1988年游氏后裔集资维修,并在祠内设游定夫纪念馆,其部分建筑木雕图案资料被收入《中国美术图集》。祠内六楹五匾,神龛旁竖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五块碑刻,记载游酢后裔迁居史实和建祠始未,以及“延平四贤”的生平业绩。 co93}A,k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思想文化历史进程中,有两颗耀眼的明星,那就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他们在继承和发扬前人优秀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开创和建立了完善的、系统的、独树一帜的、全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和派别,为中国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朱子闽学,虽然缘于北方的河南二程,但却在南方发扬光大,在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了不可惑缺的作用。其中朱子闽学,最早的创始人就是游酢。 co93}A,k
游酢(1053-1123),字定夫。生于建阳市麻沙镇长平富垅村,北宋理学家,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宋元丰五年进士,历任萧山蔚、太学博士、监察御史、濠州知州等职,著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杂解》等文集十卷,系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翁之一。闽学之形成,缘于程门立雪之渊源。北宋时期,年轻的游酢携好友杨时同往河南洛阳程门拜师,恰逢程颐瞑目而坐,游杨侍立不去。程既觉道:“晚辈犹在此乎?”拜毕退出,门口雪深尺余。这就是“程门立雪”故事的由来。其不仅诚敬尊师问道之心,传为千古佳话,而且传道东南,先传罗从彦、胡文定、黄中,后传李侗、胡宪,再传朱熹集大成,成为朱子闽学的鼻祖。闽北素有“理学名邦”之称,经游酢、杨时将二程理学思想传给南平罗从彦、李侗以及建州的胡文定、胡宪等传承文脉,再传朱熹集理学之大成,是在中国继孔子之后又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游酢、杨时、罗从彦、李侗、胡文定、胡宪等著名的理学家均出生于闽北,讲学于闽北,在闽北留下丰厚的思想文化沉积,使闽北成为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扬地,也为中国思想文化史、教育史及世界文明史做出不朽的业绩。为了纪念游酢对闽学的贡献,闽北建瓯、建阳、延平等各地历史上都曾经建有游定夫纪念馆祠和书院。然因历史之变迁,世事沧桑,时至今日,原先各地的纪念馆祠、书院都已荡然无存,目前仅存延平区南山镇凤池村游定夫纪念馆一处,供后人敬仰、追思。 co93}A,k
南平市南山镇凤池村的游御史专祠,始创子元朝延祐丙辰年(1316),历经明弘治,嘉靖,清道光,民国各时期的多次重修才得以保存。据大梁墨书记载,现祠为清道光十七年(1837)的重修之遗筑,距今也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该祠坐东北朝西南,北为狮山,山势雄伟,南依风水,溪涧蜿蜒,背倚翠绿群山,面对百亩田洋。这里风光秀丽,环境幽美。站在祠堂门前纵目远眺,视野开阔。祠内楹联云:“砺狮山而钟秀气,带风水而焕文光”。祠堂从西南而东北的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庭院、天井、荷池、前堂、大堂。四面围墙,内分东西两庑。前堂为单檐悬山穿斗式,面阔9间,进深6米,大堂为单檐悬山穿斗式,面阔7间,进深13.5米,屋面坡度较缓,出檐深长,无翅角。祠堂占地面积1085平方米,建筑面积646平方米,平面呈“金”字形,左右两口荷池恰似金字的两点。从整体看,闽北古建筑风格十分突出。祠内木雕木刻和装饰相当精美,部分图案资料被《中国建筑美术图案》一书收入。尤为特别的是柯堂的大门做成衙门式的八字门,直进二堂,抬梁穿斗式,五开间,按照古建筑的等级规格。在封建社会中,这种建筑规格只有比较尊贵的人物才能享有。 co93}A,k
步入大堂,游酢塑像端坐正中,左为凤池开基主游开塑像,右为十六世孙、明两京刑部右侍郎游居敬塑像。大堂的额枋上悬有宋理宗帝钦赐的金字“御赞匾”以及“万年仪式”、“思成堂”、“慕德报功”、报本思源”、“孝思不匮”、“豸山世泽”和游居敬题《祭祠堂有述》诗牌等八块牌匾。 co93}A,k
凤池游酢祠迄今仍能保留古制:春秋致祭,俎豆馨香,历代不废。祠内保存的六块石刻碑记记述了自定夫五世孙迁居延平吉溪起,脉分三支,为遂报本之心而建祠堂和几次重修的详细经过。据说凤池山脉形同五凤,五凤常在盆地沐浴,五凤呈祥,“地灵人杰为山川灵气之所钟”,故文人彦士、达官显贵代不乏人,这里先后出过游开、游应祥、游居敬等一批历史名人。 co93}A,k
近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游氏宗亲出资修葺祠堂,使这座国内仅存的“游御史专祠”的面貌焕然一新,1992年辟为游定夫纪念馆,馆内文物为研究闽学、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开馆以来已有海内外专家学者及游氏宗亲近万人前来参观瞻仰。现在,游定夫纪念馆与当地游定夫书院、游定夫学校、程门立雪亭、朱熹高弟游开墓、理学家游居敬墓连成一体,成为闽北闽学祖师创基的一处古迹胜地。 co93}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