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中心
每日签到
中华游氏网的微博
银行
道具中心
下拉
用户名
UID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QQ帐号登录
内容互通,快速登录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论坛社区
字辈库
游氏古籍档案网
群组广场
博客空间
网站基金
功 德 榜
游氏网站史
游氏网公众号
帖子
文章
日志
用户
版块
群组
帖子
搜索
热搜:
应德
应天府
游家冲
字辈
麻城市 游姓
台湾字辈
游氏网
>
文化长廊
>
领悟中庸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1
阅读
0
回复
[其它专题]
领悟中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游荔生
UID:13376
注册时间
2014-08-31
最后登录
2025-01-28
在线时间
29小时
发帖
7804
搜Ta的帖子
精华
4
金钱
25056
贡献值
1012
交易币
4
好评度
6066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版主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发帖
7804
金钱
25056
贡献值
1012
交易币
4
好评度
6066
家乡
莆田
性别
男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1-08
*%5#\ I
领悟中庸
*%5#\ I
伸眉为作湄洲诗,八股中庸四卷知。我持之以恒做新妈祖,运作《八股诵》四卷本,其内涵是孔孟之道。我勤读四书五经,认真领悟《中庸》,对中庸的理解
在
慢慢进步。中国人特色是中庸,中国的
“中”,我个人认为就是中庸。中庸积淀在传统文化中,成为大多数人的为人处事原则。“中”和“庸”的观念早就有了,“中庸”合称,始于孔子。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非常高的品德修养和认识原则。中,
就是
中正、中和。庸即是用
,
是常,是简单,就是规律。
*%5#\ I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不易”,定,在变动的自然和人生背后,存在永不变更的定数。中庸,把中和与中正当做常道,加以应用。以性情言之,谓之中和;以礼义言之,谓之中庸。中庸提倡宽厚,以诚、以宽、以礼待人;不偏听偏信,也不搞放弃原则,而要以社会的利益为重,高瞻远瞩地、全面地、冷静地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对于中庸能时时省察,做到随时而异,适中不偏。小人对于中庸的理
解
,
有偏颇,
任性妄为。
*%5#\ I
“时中”,可理解成“适度”,也就是事物的均衡性或者说是行为的适度性。《论语》记,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如何评价另外两个弟子。孔子说,这两个人,一个太过,另一个不及。子贡又问,过比不及好一些吧?孔子回答说“过犹不及”。就是说,过与不及,这两个极端的后果和失误,都是一样的。只有去
掉
极端,以
“适度”的准则,既无“过”又无“不及”,方为中庸之道。孔子倡导的中庸,应该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并且牢牢的把握了恰到好处的中正处,即坚持了“适度”的原则。
*%5#\ I
有儒八股宗,性理得中庸。孔子说: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孔子认为,中国古代的那些圣君明主,他们之所以得到百姓的拥戴,在于他们能够做到隐恶扬善,把握过与不及的两端,采用中庸来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其实,处理家庭的事情,处理任何事情,都应该中庸。请君试把中庸会,何事笃恭天下平。孔子把中庸视为个人明哲保身、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并把它当作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
与基本方法
,妙不可言。
*%5#\ I
中庸,避免两端,该把握两端,之后经过度量,找到不宽不严、不重不轻的中点,这就是
“适度”。合于“度”,才恰到好处。有德之人,都合于“度”;中庸,理想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与思的结合,把握度。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极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5#\ I
南方人以
“宽”或“柔”为强,北方人以果敢或“强”为强,都是有偏颇的。如果能处于二者之间,以中庸之道为核心来体现强,才是君子之强。中庸,要求将几种原则或思想调和,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这与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法有所不同,中庸之道更加强调两者之间的制约,而非两者的转化。它包含着一种思想,即任何事物或行为都包含着两个相互对应或对立的方面,只有当这两个对应或对立的方面处于平衡,也就是“和”的状态时,才属最合理、最理想。
*%5#\ I
中庸的制约与调和,
也
体现在
“和”的思想上。礼之待他日,八股述中庸。礼是用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如果过分强调尊卑等级,就会使阶级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在推行“克己复礼”的同时,又主张“和为贵”,通过引进“和”这种平衡性原则,以求达到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思想,它本身就是中庸的一种体现。孔子认为“和而不同”是君子所应促成的理想目标,因此力图把这个原则贯彻到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以期达到“和”,即达到兼容两端,以和为贵,恰到好处。
*%5#\ I
学勤八股先天妙,合取中庸一点诚。中庸,好。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应该为了事业和而不同,不要为了个人的面子、尊严而谄媚邀宠、搞同而不和。中庸的对立面之所以能并行不悖,共同支撑其学说,离不开起制约和调和作用的中庸思想的平衡。“仁”和“礼”符合中庸,中庸也离不开“仁”和“礼”。孔子说:“仁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中庸的原则就是“仁”和“礼”。要识中庸义,中庸乃是庸。中庸之道的真谛,就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
共
条评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相关话题
老老实实
儒学莆商
极高明庙
赓续儒学
四平八稳
聪明花开
回复
▲
返回顶部
▲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www.chineseyou.com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特别关注
新人报到
家园公告
游氏动态
寻亲问祖
游氏研究区
游氏源流
游氏族谱
游氏字辈
游氏宗祠
游氏人文
立雪书院
游氏仙姑
游酢文化研究
岁月游家
游氏休闲广场
艺术之窗
摄影天下
情感小屋
文化长廊
悠哉游哉
国事天下事
百事通
易经玄学
建筑工程
生活广场
电脑诊所
宗亲创业
商务交易
网站事务
站务处理
教程辅导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