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船
小学毕业,1975年,四十多年了,回忆中,多是夏季的景色,到处都是绿色的水稻,清清的河水。水波在阳光中,愉快地缓缓闪动。每一闪动,我又都仿佛看见自己的人生旅程,有一种妈祖文化的灵光,让我对岁月顿生敬畏之情。
我读小学时,母亲调到笏石镇妇联。我也就转学到了笏石小学。我记得很清楚,那时走路到笏石,一路上有不少好风光。古旧的笏石街,第一次看,印象很深刻。
笏石小学的记忆,读书,有意义。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于读书灯。笏石街上,有重读书的传统。
笏石小学的记忆,许多个动人心弦的小城故事,总是和笏石街联系在一起。笏石街上,有一种说不清的妈祖文化的神韵。
我在笏石读小学,父亲在黄石工作。放假,我有时去黄石。走路,坐车,都有,也坐了几次汽船。绿水不改旧时路,添得鸟鸣四五声。汽船的记忆,有一种美。如今,从笏石到黄石的这一个水上航线,得到了有效保护,水深了,水清了,树多了,路仿佛公园小径,有一种古典美,可钓鱼,可散步,好啊。
笏石,顶社河边,原有一内河码头。有溪船和沟船,向外运出海鲜海杂,又外运小城故事和生活欢乐,并运进布匹粮食。顶社码头前的算盘声,引许多人家生出美好梦想。算盘声、金钱、梦想,真好食品,小城故事,为笏石街美好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笏石自古乃商业重镇,人们勤劳淳朴,有“三关司马桥”美称。司马桥下流水清澈见底,游动小鱼来去,皆看得明明白白。笏石是一座小城,雨很细,风很和,人们怡然自乐,数百年来,一直和谐。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那时,老师布置写作文,我也写这方面的内容。长大以后,去了许多地方,再回首,还是莆田的家乡好。家乡的美景,有旭日东升之景。
当旭日排开夜雾东升的时候,灿烂的金光使大地上的万物突然显得鲜亮通明。这金光像熊熊的火焰,使土地变得温热;这金光泉流使万物获得苏醒;这金光也像成缕金线,把大地织缕得艳丽、明媚。
旭日东升中的“汽船”,是美丽的。
“汽船”,也是一幅悠远深长的生活画卷。从中,人们可以读到笏石这一座小城的灵魂、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小城故事,也可以让人读出新鲜、独特的文化意蕴。莆田沿海的人性,和历史地理的特殊大有关系。历史上莆田沿海人的幻想情绪,必然孕育在这种环境中,方能滋长成为动人的妈祖文化。
汽船的起点,在顶社村。
笏石镇顶社村,有一条美丽的小河,乃莆田南北洋水路交通的支线之一。几百年来,走水客,即水路运输的生意经纪人,利用“溪船”贩运货物,往来于笏石与黄石二镇之间,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获得方便。
笏石是海鲜集散地,黄石是“莆田粮仓”。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这是获取商业利润的一个可靠途径。绿水不改旧时路。优美的溪船,穿梭于美丽的小河中,满载着金钱的梦想和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
顶社码头前的生意,兴奋着笏石街的每一个店铺,编织了许多个动人心弦的小城故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条水路,又承担了一个光荣的任务,用“汽船”来客运。
莆田人俭得很,大家都愿选择走路省钱。所以,坐汽船的人,多是妇女和小孩。船上乘客的诚实的脸上,浮着希望的愉快的微笑。
顶社码头前的早晨象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看见一片白帆。
昨夜江边春水生,今日汽船自在行。从笏石到黄石的这一个水上航线,也许是莆田境内最美的一个交通线路。渔舟晚唱,田园牧歌,美丽的小城故事,汇融在其中。
汽船缓缓地行驶着。两岸,有太多的漂亮民居建筑。绿稻横野六七里,凉风蛙鸣三四声。一种纯绿色的水乡旅途。风儿,吹过两岸绿油油的水稻,沙沙地响。和暖的阳光,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出鲜艳的辉煌。初夏,还有细细的小雨,温柔地覆盖着地瓜田。青青的地瓜藤,沿着那河水滋润的田地,亲密地生长蔓延。
春天里,百花开,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夏天,随外可以见到碧绿的庄稼和菜圃,美不胜收。秋天,风吹稻花满河香。冬天,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黄笏汽船,小城故事,带来令人回味无穷的古远记忆。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家乐,美妙,有意境。
阳光永远灿烂,天空永远晴朗,旅客永远和气安祥。
汽船,安稳地行驶着,在兴化平原画一条优美弧线,留下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小城故事。
新时代的春天来临了,我又走在柔软的田膛上,土海水乡略带点儿水腥味的亲切无比的气息迎面扑来,我恍若置身于梦里,许多年来南北奔波而积淀的倦意,便是在这里消融。
一颗在旅程中奔忙而干渴的心灵,就在略带点儿水腥味的春风里被滋润,被抚摸。
我这样感觉到春风的吹临,一些绿丝绒般的嫩草,从田膛的两边生长出来,点点的黄花漫不经心地开放在旷野里,地米菜也绽放开米粒一样洁白的小花,水鸟们成群地从水面上飞来,落到空旷的荷塘里,惊得悠游的小鱼儿慌慌张张地钻入到荷叶下。
望着水,春风撩动着我心,如孩童的小手。季节已是对我敞开了最温柔的胸怀,就像以往的春天,就像我年少时一样。
白亮的水,柔柔的风,清清的带点儿水腥味的气息,多好啊!
3^\?>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