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1;v6;
豆腐人生 zN1;v6;
zN1;v6;
莆田游氏,许多美食,如豆腐。我一直非常喜欢吃豆腐的,我的性格,也有一点点豆腐的元素。 zN1;v6;
后埔游氏,是有古风的。后埔游氏的过年习俗,大多依着宋例,为着怀念宋代后埔游氏文化的辉煌。 zN1;v6;
扫尘祭祖,备办年货,恭贴门联,新桃换符,祀年谢天,围炉夜话,爆竹除岁,更衣吃面,游春踏青,相互拜年,元宵吉庆……心意须诚,礼仪须周。细节之中见真情,既是简单的,又是庄重的。 zN1;v6;
后埔游氏过年习俗,细微处,都透着厚道、中庸的意味,用以表达对于老天爷的崇高敬意。这一切,当然都是文化。 zN1;v6;
焖豆腐,后埔游氏的一种传统佳肴,过年是要吃的。在我的记忆里,祖父留一石磨,一直稳稳地安放在厅堂前,院子上。 zN1;v6;
老石磨显得古朴而简单。过年,石磨是忙碌的。在磨荡钩的推动下,石磨不知疲倦地转着圆圈,并发出隆隆如闷雷的声音。本来粗糙的生活,可推出一点精致来。 zN1;v6;
石磨,主要磨豆浆做豆腐的。有石磨的人家不多,记忆深处,有村人到我家磨豆浆。那时,平时的生活中,能偶尔吃点豆腐的人家,可算得上是“小康人家”。 zN1;v6;
我们家,非常节俭的。打我记事时起,吃豆腐、吃肉,那是过年时才会有的幸福的事。平常日子,经常是奢望。 zN1;v6;
偶尔吃上一顿豆腐或肉,也只有品尝一点而已,解不了馋的。只有年来了,孩子们盼望已久的年来了,或者有“家事”、“喜事”,才能尽兴饱吃一回豆腐。 zN1;v6;
吃豆腐,真是幸福的事情。过年时,还有焖豆腐。焖豆腐,后埔游氏的婚宴,“年宴”,一定有的。 zN1;v6;
焖豆腐,以清淡素雅、别有风味见长,一道名菜。一般宴会上,也有此一道菜。今天,新时代,生活水平提高了,平常家居时,餐桌上亦往往有此一道菜。此一道菜,大概是宋流传下来的,具体已不可考。直到现今,它仍然作为后埔游氏的一种风味菜肴,成为席上珍。 zN1;v6;
后埔游氏特别爱吃。结婚吃、过年吃、团圆吃,办酒席的名堂花样百出。酒席上,真正可以体现特色的,只有一道菜,焖豆腐。衡量一个厨师的水平,通常也只看一道菜,焖豆腐。 zN1;v6;
做焖豆腐这道菜,备料有讲究。主料豆腐当然就不用说了。佐料呢,也需要去粗取精,丰富多彩。大致上,要比较鉴别,细细推敲,才可以找到焖豆腐备料的最佳方法。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一看备料,就知道一个厨师的能耐。 zN1;v6;
一般地,焖豆腐所用的原料:“嫩豆腐六百克,瘦猪肉一百克,虾肉二十五克,水发香菇二十五克,净冬笋三十克,芹菜五十克,蒜头十克,姜五克,葱十克,鸭蛋一个,酱油二十克,精盐五克,味精五克,骨汤七百五十克,花生仁二十克,花生油一百克。” zN1;v6;
我以为,焖豆腐之为人所好,主要由于它是一道有关豆腐的莱。也许,可以说,凡知味者均嗜食豆腐;再则,豆腐价廉、清洁,以后埔游氏而言,豆腐普通、大众化,此物因此也易为老百姓所接受。“昔日王谢堂前堂,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鲍鱼,也可入菜。 zN1;v6;
当然,焖豆腐烹调之中庸、独特和得法,也是它为人所喜之又一原因。 zN1;v6;
焖豆腐, 后埔游氏美食的招牌式的主打品牌,也是后埔游氏的一种传统佳肴,许多人爱吃的。焖豆腐,豆腐文化,好啊! zN1;v6;
豆腐与众不同之处:一是口感细腻绵滑、营养倍加丰富;二是细若凝脂,洁白如玉,清鲜柔嫩;三是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其味在清淡中藏着鲜美,吃起来适口清爽生津,可荤可素。 zN1;v6;
永日微吟在竹前,骨清唯爱漱寒泉。豆腐问世,已有许多年历史,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在后埔游氏,豆腐制作工艺不断发展,豆腐制品种类繁多,豆腐菜肴日益丰富,构独特“豆腐文化”。 zN1;v6;
豆腐文化,一朵瑰丽的奇葩,以豆腐为载体,独特品味、丰富营养、风格品质、蕴含哲理、历史渊源等为基础,由饮食渗透文化。 zN1;v6;
古代,豆腐诗许多,追溯了豆腐的源头,凭吊了豆腐的发明人,描述了豆腐的制作工艺,赞美了豆腐的优美质地,解释了豆腐蕴含的哲理,内容丰富。 zN1;v6;
如:“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浊酒聚邻曲,偶来非宿期。拭盘推连展,洗釜煮黎祁”,“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 zN1;v6;
“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等。 zN1;v6;
半顶发根白,一生心地清。豆腐,藻雪精神,由磨砺而出,方正清廉,不流于世俗,风格高尚,为人所喜。 zN1;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