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97阅读
  • 0回复

[其它专题]得道多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荔生
 

发帖
7731
金钱
24755
贡献值
1012
交易币
4
好评度
6017
家乡
莆田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3-23
 zGlZ!t:  
 zGlZ!t:  
得道多助  zGlZ!t:  
 zGlZ!t:  
 zGlZ!t: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最突出的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孟子中年起游历各诸侯国,希望政治主张能够实施,但终不被用。晚年退居故里,与门徒讲学终老。他一生致力于阐扬孔子的思想,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称为“亚圣”。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的文章,气势雄健,文采富赡;议论风发,犀利明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五十步笑百步”、“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等,是历来传诵的名言。  zGlZ!t:  
 zGlZ!t:  
孟子每到一个国家,总讲“仁政”。当他知道国君无意用他时,他不肯为了趋附权势而有所迁就,就怅然离开。古代文人要实现抱负,须得到国君的赏识。孟子对国君傲然视之,为文人保持了最后的尊严。他离开齐国时,住宿昼邑,齐国有人挽留他,面前端坐和他谈,他不答话,靠在几上瞌睡。客人怪他,他就引了鲁缪公对待贤者子思的故事,责客人没有劝齐王使他得行其道。他在昼邑住了三晚,迟迟不行,看到齐王没有追他,他才“浩然有归志”。孟子离去的背影,让人品出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沧桑。  zGlZ!t:  
 zGlZ!t:  
大丈夫是品德高尚,节操俊迈者的尊称,优秀品质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间,更流转在文人之间,由司马迁到苏辙到文天祥,生生不息。  zGlZ!t:  
 zGlZ!t:  
《孟子》有精细的刻画,孟轲见到梁襄王后:“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画出了一个庸才的君主,同时注入憎恶的感情。写陈仲子:“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而后耳有闻,目有见。”“廉士”形象活现纸上。为了坚持和宣传主张,孟轲在论辩中感情充沛,却常能耐心分析,掌握对方心理,善于引导对方的思路,婉转说来,一步一步逼紧,最后让对方在他的引导中不能不顺从他的意见,并使人心服。  zGlZ!t:  
 zGlZ!t:  
在“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章中,孟子说孔子之徒不讲霸道,还是讲王道吧。齐宣王又问怎样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回答只要“保民”就能“王”。齐宣王问像他那样的人可以“保民”吗,孟子回答说“可”,又举了一些事例引到行“仁政”的问题上去,反复地说明行“仁政”没有什么难处,只要行“仁政”就可以“王”。事例亲切、生动,能结合齐宣王的实际;所设的比喻浅显、确切,容易为对方接受;所用的语言明确、犀利,说服力强,不独表现富有机智和辩才的大思想家的形象,文章也写得曲折尽情,波澜壮阔,处处引人入胜,处处能够打动对方。  zGlZ!t:  
 zGlZ!t: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这是孟子描绘的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安乐,经济繁荣的王道乐土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猪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数,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这是孟子留下的千古传诵的名言。  zGlZ!t:  
 zGlZ!t:  
孟子的平民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空谷足音;揭露和批判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更是石破天惊。《孟子》儒学的思想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最明显的是篇幅增长,由《论语》简明质朴发展为长篇巨制,是古典散文从“章”到“篇”的完美过渡。 jp\JwE  
jp\JwE  
“鱼,我所欲也”、“舜发于畎亩之中”等章,是其代表作。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则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而取义,符合“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人人皆有羞恶之心,又似乎在求“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这三者都是身外之物。全篇说人不应当为物欲所蔽,反之“谓失其本心”。文章逻辑性很强,婉转说起,步步深入,揭示主旨,让人信服。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而不省察于斯焉。 jp\JwE  
jp\JwE  
《舜发于畎亩之中》说,穷困挫折,能够坚定人们的意志,激励人们有所作为。处境安适,能够使凡庸的国君骄慢荒怠,以至亡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提出的命题。文章用历史上的一些事例和人们容易理解的道理,来证明命题的正确性:先举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六人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层意思;再提出与这层意思紧密相连的“人恒过……国恒亡”的道理;由此引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个结论。 jp\JwE  
jp\JwE  
文章简短而紧凑完整。其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多为人们立论励志,抗击挫折所引用,至今熠熠生辉。《孟子》言辞多辩,不同于《论语》的迂徐雍容;文章词采铺张扬厉,也别于《论语》的简练含蓄。长于譬喻,书中所用不下千余。如“宋人揠苗助长”,如“缘木求鱼”,如“齐人有一妻一妾”等,设想新奇,意思深刻,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孟子》散文文学性较强,是公认的散文杰作。 jp\JwE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