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杜钢建:儒释道都源于上古湖湘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儒释道互补的思想是非的。大常重要家都知道湖南人周敦颐糅合儒释道开创了理学,书写了湖湘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可能不知道,其实儒释道本身都源于上古湖湘文化。”在“弘扬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精神”的纪念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游酢和杨时诞辰960周年的报告会上,湖南省法律顾问、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如是说。
杜钢建认为,原来人们普遍认为湖南是蛮荒之地,但最近的考古证明,在上古时期,中国北方是蛮荒之地,南方恰恰是文明之地。从伏羲到神农,到黄帝,到黄帝分封的儿子,他们的后代逐渐移民到北方以后,北方才逐渐发展起来。这是由南到北的移民过程,这过程在地理学界已经证明了,在考古界也已经证明了。
那么湖南人是从哪里来的?杜钢建指出,根据最近几十年的考古,湖南人来源于湘南跟广西交界的柳江人,大概距现在有5万多年。柳江人向北发展到湖南,在这块山纵水横之地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文明。于是,从伏羲,到炎帝神农,到黄帝,到黄帝分封的儿子少昊、昌意等等,代代相传,形成了上古的湖湘文化,也构筑了古老而灿烂的中国文明记忆。
“湖湘上古文化对于儒释道意味着什么呢?湖湘上古文化就是一个源头,中华文化在这里初具雏形,儒释道文化共通的基本元素已经形成。”杜钢建认为,儒释道的形成和黄帝及他分封的三个儿子密切相关。
中国历史从炎帝过渡到黄帝后,黄帝本人曾在湖南活动过很长时间。黄帝封了三个儿子在湖南。一个是少昊金天氏,封在了云阳山,就是现在茶陵的云阳。在远古的时候,湖南最有影响的地方就叫云阳,因为黄帝是以云师为图腾。当时少昊国的中心是在湖南,后来逐渐向北向东转移,一直到了山东,后来的东夷实际上都是湖南少昊金天氏的后代。乃至少昊的后代到了美洲,建立了少昊国。现在印第安人有好几个部落也源于少昊金天氏。
黄帝另一个儿子叫蛮龙苗,封在现在的湘中、湘西、湘南一带。湖南人性格霸蛮,或者说湖南人是南蛮,就和蛮龙苗有关,这在古代不是贬义词,“蛮”的上面是“山”,下面是“虫”,山底下压个小虫子,这是“龙”的意思。福建人也被称为南蛮,“闽”中间是一个“虫”,都与蛮龙苗有关。
黄帝另外一个儿子叫昌意,也封在了湖南,生活在湖南的若水,就是现在会同县的若水乡。昌意后来生了儿子帝颛顼,帝颛顼从小就是跟着少昊金天氏,由他抚养长大,然后接班做了帝颛顼。
杜钢建指出,儒家文化并不是孔子创立的,孔子是想恢复周礼,而周礼要归结到夏商周三代,黄帝儿子昌意的后代做了夏王,而商朝、周朝历代的君王,都是少昊金天氏的后代,所以北方儒家文化的根其实在湖南。儒家经典《尚书》中写的尧帝、舜帝,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而尧舜又都是黄帝的后代,是炎黄文化哺育的。也就是说,他们最早都是从湖南这里发源出去的。
道家与湖南渊源更深。尧帝和舜帝曾南巡湖南,到湖南以后都住在同一个人家里,这个人叫何侯。尧帝到湖南来找接班人,在今天常德的德山找到了善卷。善卷是一个修道高人,谢绝了帝位。然后尧帝又要何侯来接班,何侯也拒绝了。舜当帝王后同样找到了何侯。何侯不愿做帝位,最后修炼得道成仙,他的书童以及邻居刘氏也跟着他得道成仙。从现在史书的记载看,道家最早的高人都源于湖南。而在马王堆出土的《黄帝四经》中,黄帝文化就是道家思想的一个渊源,所谓黄老思想,就是指黄帝和道家的渊源很深。
关于佛家,杜钢建指出,大家都认为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佛文化要追溯到渊远流长的黄帝文化。黄帝三个儿子的一部分后代,不断从湖南移民到了西部,成了西戎,包括羌戎族。这些家族后来有的移民到了尼泊尔,其中就有释迦牟尼佛所在的部落,就是释迦这个家族,据考证和基因分析,释迦牟尼佛就是古羌人。佛祖在创立佛教之前,他这个部落就有很多人在修行,就像何侯、善卷那些道家人士在湖南修行。释迦牟尼佛顿悟、开悟以后,通过创立佛教把这个修炼的方法传下去。但佛祖自己也承认,他是观音菩萨的弟子。而观音菩萨恰恰也是中国人,后来移民到了印度。
佛教流行以后,随着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实行所谓的等级制度、门阀制度,四大等级当中的释迦家族,被列入了劣等种族,佛祖释迦牟尼对此非常愤怒,就倡导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反对用等级制度来确定人的谱系。所以,佛祖弘扬的佛教在印度没有根,慢慢淡出印度的文化了,现在印度已经找不到佛家文化,只有印度教和其他宗教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佛教的基本思想本就源于中国文化,源于上古的湖湘文化,和印度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杜钢建强调,宋朝时儒释道在湖南这里完成融合,几乎所有的大儒都出入佛道,思考和研究一些共通的话题,恰恰是儒释道的源头就在湖湘大地,儒释道同源于上古湖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