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游家人讲述五十多年的游家往事
回帖:我的知青岁月(16)■作者:游海波  为配合全县“一打三反”运动的正常开展,公社下派了驻队干部,就是下放在浔溪石璜大队墩头生产队的傅学喜。他在下放之前是南城县城关镇建国路小学的校长,也就是后来的实验小学。自从他来到生产队之后,每天晚上都要召开社员大会,学文件、念报纸、提出些指导性意见,队长每天都得参加或亲自主持会议。  有一天晚上队长没来,大家等了很久,会议最终没有开成。直到9点钟,满面红光的队长来了,傅学喜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原来他是到五、六里路开外的何家巷吃酒,把傅学喜交待晚上让他主持会议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队长后来跟我说:“我好怕他。”傅学喜给他上纲上线,又正在运动之中,你能不怕吗?  公社为了把“一打三反”运动搞得更加有声有色,决定在游家搞一个阶级斗争展览馆。我队的下放干部龚长财、下放老师蔡挺生和我都抽调去搞筹备工作。筹备地点就在岭上天主堂旁的一幢洋楼内。  当我们走到洋楼的二楼时,见其他人都到齐了,有绘画的全谨木和纪达老师,他们都属于下放人员。我们马上就开展了工作,由全老师和纪老师绘画,蔡挺生老师编辑,龚长财写说明文字,我暂时没分工。  过了一会,蔡老师检查龚长财写的图片解说字体,眉头一皱,对他说:“你这样写不行,把写好的全部裁下来,另外让海波拿白纸用隶书重新写过。”龚长财是用毛笔沾墨汁随手写的自由体,蔡挺生觉得这种“龙飞风舞”的字体不够庄重,直接给枪毙了。搞得龚长财半开玩笑半发牢骚地说:“我这是打扇无风,拖累无功。”  我遵照蔡老师的要求,用隶书体写图片的解说词,并不用墨汁而用酱红色的颜料,这样比较整齐和美观,还真的像那么回事。蔡老师看后,感到很满意,也就放心将展厅所有的文字交由我负责完成。  实际上我在四、五岁时就在父亲手把手的引导下,开始练习毛笔字。到了小学阶段,每天都要完成几页毛笔字的作业。特别是在“史无前例”的年代,到处的大字报都是用毛笔写的,全民的毛笔字普遍得到了提高。在“停课闹革命”那段时间,我跟着学校教美术并擅长雕刻手艺的谢老师学写各种字体:黑体、魏碑、隶书等,他毫无保留地教我写字的各种要领和方法。蔡挺生也看过我出黑板报的各种字体,因此抽调我跟他们一起办展馆。  公社对这次举办展览馆非常重视。公社妇女主任吴水容不时会过来看看,了解情况,需要解决什么困难?都会大力支持。她虽然是妇女主任,但在整个公社,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  不久,我们这里又充实了2个人进来,其中一个是县文化馆的副馆长、著名画家肖赛明,他也下放在我们公社。他的到来,“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提高了绘画展品的档次,整个展馆的部局和格调以及品味都上了一个台阶。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两层的小洋楼成了“阶级教育展览馆”。  开馆这天,全大队各个生产队轮流前来参观,接受教育。后来别的大队也派代表过来,人多的时候真的有点水泄不通,到处人山人海。这次展览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对大家的触动还是比较大的。在那个年代,“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一刻也不能放松。都说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时刻关注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思想问题能够解决,饿肚子的问题却一下子没有办法解决。全队六十户
下一页 (1/3)
下一楼›:我的知青岁月(17)■作者:游海波  今年春插,因为担心秧苗不 ..
‹上一楼:我的知青岁月(15)■作者:游海波  几天后,年终决算出来了。 ..

查看全部回帖(24)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