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游家人讲述五十多年的游家往事
回帖:我的知青岁月(15)■作者:游海波  几天后,年终决算出来了。大家围着会计游接龙,静静地听他把一笔笔账目进行公布:收入多少?支出多少?这些人不太愿意听他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字,最关心的是今年分值多少?我记得是六角几分,后面的厘毫根本记不清楚。  当时游接龙会计还说:“我们的分值能拿到六角几分还是不错的。当然跟厚坪村的一块钱分值没法比,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样算来,我七分五的底分,干一天只能拿到四角几分钱,我们兄弟俩一天还赚不到一元钱。  大家静静地听着,到底是能分到钱还是会超支?一年的辛苦终于有了结果,其实每个的人心里已经有底了。当念到我的名字,实际是代表我家的工分总计,除了所有开支,今年没有口粮支出,可分到二百多元钱,我们的价值太低了。  其他还有不少超支户,大多在二、三百元之间,少量在四、五百元这个数字。超支多的家庭,往往是吃饭人多、劳动力少的原因。超支户在当年有个心态:“超支几百不用怕,超支一千去问天。”反正超支有饭吃,生产队粮食照发,不会饿死人。如果超支在一千元以上,那肯定还不起,只有去问老天爷要。  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是没有收入的,比如修水库,一分钱收入没有,但是工分还得照记。大队的义务工也是无偿的,公粮是没钱的,唯一来钱的地方只能靠卖粮食,而且收购价只是几元钱一百斤谷子。有点棉花大豆的收入而已,副业是卖鸭蛋,所有的总收入不多,而支出还不少:买化肥、农药、农具以及耕牛等等。“除了锅巴,没有闷饭”。个人又不能搞任何副业,连砍担柴卖也不允许,自留地严禁扩大,“割资本主义尾巴”割得厉害。我们不知如何来摆脱贫困?如何才能富起来?  新年临近了,有钱没钱都要过年。反正生产队会杀猪、干鱼塘,家家户户分得有肉有鱼,自家有菜,照样是打年糕、做米糖、炒豆子,同样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父亲仍然没能回家来过年,还是没有一点消息,我们心里非常的牵挂,这种难以压抑的思念之情,苦苦地煎熬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父亲已经是第二个春节没有露面,乡亲们肯定会有所怀疑。总说他忙也会说不过去了。  这次年终结算分到的二百多元钱,我们全交给了母亲。自从下放一年多来,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一分钱,每月去粮站打米,都是母亲拿出钱来,其他的零星开支都得从母亲那里支出。我们没有任何的现金收入,以后全要靠挣工分来维持这个家庭,现在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农村人”。只有坚持天天不停歇地出工,希望能维持下去,年终能分到几个钱就可以了。  年后,大队召开了“五·七战士”大会。所有的下放干部和知识青年欢聚一团。大家都希望跨入了“伟大的七十年代”,我们会更加美好!希望国家对我们这些“五·七战士”更加关心。  这次会议除了给大家问好外,还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知识青年要扎根农村闹革命。意思就是知青可以在农村谈恋爱,结婚生子,长期在农村待下去。跟刚下放来的“不准谈恋爱,不准结婚”的要求,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大家都没吭声,各自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原先心里期待的美好愿望一下子彻底破灭了,我们以后就是读过书的“新型农民”。下放干部们心里也在翻江倒海,自己的工资到底还能拿多久?每个人心里都没有底。  下放还在继续,上海市长宁区1280名知识青年到南城县农村插队落户。分到我们公社的上海知青,安
下一页 (1/3)
下一楼›:我的知青岁月(16)■作者:游海波  为配合全县“一打三反”运 ..
‹上一楼:我的知青岁月(14)■作者:游海波  二晚已经成熟,很快就开始 ..

查看全部回帖(24)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