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我的知青岁月(9)■作者:游海波 山里的一季稻全部栽种完毕,山外的二季稻也快耘完第二遍,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等待稻子成熟,做好收割前的准备工作。 全队人员前往十多公里外的西沅村去砍大毛竹,准备扛回来用作编谷箩和晒谷用的“围折”。我们生产队有自己的篾匠,也是跟我们一样,按出工时间记工分的,就像工厂的工人上班拿工资是一样的。 这天早上吃完饭,大家带好“装饭”,挎好柴刀就出发了。我们都自制了一个“刀架”,用绳子穿好,绑在腰间,把刀插在后面,省得用手拿,也很方便。我当时想为什么要到这么远的地方去砍竹子?我们队的后山没竹子吗?其实我们屋后这一片大山都是“红鸡冠”石,就是那种快风化的红石,属于丹霞地貌,根本长不出大毛竹,只有松树之类的耐旱树木。 这些人沿着乡村公路一路说笑,难得有这么一次“旅游”的机会。路边流水潺潺,旁边青山碧翠,沁人肺腑的清新空气,让人感觉心情舒畅。快到西沅,有个地方叫“天子墓”,他们告诉我,这里埋了一个未登基的“天子”,因此叫“天子墓”。 相传很多年以前,有个青年每天清晨起来练箭。家中有哥嫂,嫂子对他不怎么好,每天梳个头也得老半天,总也耽误弄早饭。他说:“你这样梳头梳不好。”果然梳了很久也梳不好,梳得人真是“七窍生烟”。他才说:“左边梳三下,右边梳三下就好了。”果然如此。嫂子心生怨恨,就是他捣的鬼。 这个青年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弓箭,功夫已很娴熟。他跟嫂子说:“明天早晨三更叫醒我。”嫂子故意不到三更,提前叫醒他。他起来后弯弓搭箭,对准皇帝的宫殿方向,射出了一支箭,皇帝正在洗潄,还没上朝。箭头射在脸盆架上,没有射中皇帝。立即派人下来巡查“刺客”。 这位青年射出箭后,就准备去京城打探消息,在路上走累了,头枕雨伞撒开手、叉开腿躺在地上睡着了,蚂蚁在他的脚下盘了一个“子”字,跟他连起来就是“天子”二字。正好巡查的人看见,把他抓起来,杀头处死。后来埋回了家乡,这地名就成了“天子墓”。到底有没有墓?我们也不知道。 大家好不容易走到了竹山,队长说:“拣大竹子砍,周围这几座山都是我们游家人的山,放心砍。”这么远还是我们游家人的山?简直不可思议。原来,这几座山是我们游家人的祖上买下来的,这周边村庄上的人也知道。把竹子砍好,运到山下的空坪,就开始吃中饭,然后找泉水或小河沟的水喝。喝着山里冰凉的河水,在这炎热的天气,不失为一种享受,可真是“水足饭饱”。 我扛的一根竹子也不轻,另砍了一根木棍叉子,一来竹子扛在肩上,用叉棍在左肩上撬着,等于两肩用力,感觉轻松些。如想休息,直接用叉叉住竹子,等会再扛时就不要太弯腰,方便多了。 竹子扛到生产队仓库,实质就是过去的祠堂,堆了一大堆,可以打不少东西。后来我挑了几个大竹节,兄弟俩各做了一只装饭用的“食筒”。 实际上装饭的食筒都是自己动手做。我参照别人的样子,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做盖子,下部分锯一节长些的,作为盛饭用。上部分盖子,内部边沿挖簿些,好嵌入下部分外部边沿挖薄的地方,成为一个整休。上下部分的左右两边打孔穿绳子,便于手提。也可上下拉开及盖紧,让食物保存较长时间而不馊。食筒在我们这里的使用率非常高。 很快又要去山里耘一季稻田。这天全队社员集中去“蛇形岭”耘禾,同样得装饭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