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游家人讲述五十多年的游家往事
回帖:我的知青岁月(2)■作者:游海波  到农村去“插队落户”的大潮席卷了全国的很多家庭,我们家的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而且都下放在四面八方。我和弟、妹及母亲等人在南城,大家还能团聚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可以说我们的境遇是最好的。宁都县教书的大姐和大姐夫,比我们惨多了,两人下放在宁都县不同的乡下,夫妻俩天各一方,咫尺天涯。在兴国县汽车站工作的二姐,据说下放在南昌县的一个农村,具体情况也不知道。  自二姐离开了兴国,父亲的消息一点也没有。三姐刚从省卫生学挍毕业分配到南丰县,具体分在哪个乡村?也无从知晓。我们就像一艘漂泊在大海的孤舟,在茫茫的海天之间中断了所有人的通讯联系。只知道二姐夫在省交通厅工作,单位也跟邮电局合并,成立了新的单位:省交通邮政局。最近也借调到省“精简办公室”去了。  我们到了农村首先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吃饭问题。柴火倒不是问题,因为下放前就买好了几百斤木柴,这次下放一并带来了。还带来了不少大米,如果吃完了,可以去粮站买,不会出现无米之炊的现象。下放人员保留了一年的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过渡期,第二年才会取消居民户口和粮油关系,直接转为农业粮。  问题是吃菜难以解决。这里没有市场,也就没有菜卖,即使马上栽种,也得等不少时日才能采摘。这一段漫长的时间如何解决吃菜确实是个难题。原先家里的母狗生了六只小狗,只带了一只黑狗回来,其余都宰杀腌制了,以备不时之需。这里的农村人还是比较热情纯朴,下厅的梅氏第一个摘了一大捆白菜送来,解了燃眉之急。感觉送来的不仅是白菜,还是温暖,相比在下放前的“苦难日子”,心里也激动不已。我们就靠东一家西一家送菜来接济,吃着“百家菜”,连着百姓心,乡亲们跟我们真的是血肉相连,水乳交融。  过了几天,生产队的人员都要奔赴红光河工地,担八宝河堤。弟弟跟着大队人马先走了,我还要办理相关落户手续,以及生活上的事情安排,晚几天再去。这几天在家里也不平静,心里唯一牵挂的是父亲,不知他现在可好?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在那里,一点音讯都没有,叫我们如何能够放心?  在家呆了几天,12月1日,隔壁的荣秀姑娘带我去红光河工地。我拿着从陈也带来的竹扁担和比这里大的“红军斗笠”,挑着简单的被褥跟着快步奔走的她,不停地追赶。我们经过荆竹山,沿着去贺家村的小路,大概走了十几里地就到了工地。  这里到处插着红旗,真的是“风展红旗如画”,人山人海的挑土场面,确实波澜壮阔。高音喇叭不停地响着,把大家的革命干劲一鼓再鼓,一幅“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前面不远处的开阔地,两个几十米长的大草棚和一个小草棚,就是这些人的栖身之所。另外还有一个专门弄饭的小草棚。队长带我进入一个大草棚,大概有五米多宽,恐怕有一、二十米长。中间是走廊,左右两边垫了稻草,上面铺的是晒谷用的围折。把带来的被褥铺在上面,就是你的床。这里两边早已安排满了,我就在左边靠门的地方挤下一个位置,然后拿着扁担融入了干活的人群中。  知青的到来,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扔了一颗石子,产生了阵阵涟漪,给这里注入了新的活力。乡下人祖祖辈辈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外面的世界对他们而言知之太少,但又非常有吸引力。这些人不停地问这问那,什么都感到新鲜、好奇。大家边干活,边聊
下一页 (1/4)
下一楼›:我的知青岁月(3)■作者:游海波  新年临近了,我们这些下放 ..

查看全部回帖(24)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