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三国魏游述是广平始祖的可能性略考
回帖:《寶刻叢編》[宋]陈思:

魏大長秋游述碑并陰
  碑云 君諱述 字庶祖 廣平任人也晉太始十年九月乙丑卒 咸寧三年九月甲子造【復齋碑録】

[注:《復齋碑録》 南宋 王厚之]
--《寶刻叢編》[宋]陈思

魏大長秋游述碑 泰始十/年 有碑隂 未/詳
-- 欽定四庫全書《通志》卷七十三金石略 宋·鄭樵

大长秋游君碑【泰始十/年九月】
右大长秋游君碑云 君讳述 字庶祖按元和姓纂云 魏河南尹游述(迷) 始居广平 六代孙后魏尚书明根 生仆射肇 今碑亦云 述广平人 惟姓纂云 述为河南尹 以碑考之 盖未尝为此官 又按后汉书百官志大长秋 承秦将行宦者 景帝时更名大长秋 或用士人 中兴常用宦者 述尝为冤句长 尚书郎左丞元城令 治书侍御史 南安北海 安平东郡太守 符节令 遂为大长秋皆非宦者之职 然则魏制盖亦参用士人矣
游君碑隂
右游君碑隂 按王莽尝下令禁二名 故当时士人皆以一字为名 东汉时尚尔 今此碑隂所记 凡二百五十三人亦无一人二名者 碑晋咸宁中建 距莽时二百年矣 而士大夫 犹遵莽之令不变 何哉
--《金石录》

注:泰始(265年十二月-274年),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0年
咸宁(275年--280年4月),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第二个年号,共6年。咸宁六年四月改元太康元年

河南尹: 地名,河南郡、河南府、东京、河南道、京西路 。 见《文献通考》 卷三百二十·舆地考六:
初平王时,雒邑与宗周(宗周,镐京也)通封畿,东西长,南北短,长短相复为千里。後为诸侯所侵,比周之亡,七城而巳(河南、洛阳、新城、平阴、偃师、巩、缑氏也。按七邑之境,西自今河南、洛阳,南自伊阙、缑氏,东得巩县,北至於河)。秦平天下,置三川郡。汉高帝置河南郡(领县二十二)。後汉改为河南尹(领县二十),兼置司隶(领郡七,理於此)。魏、晋郡因之,兼置司州(领县十一,理於此)。後魏孝文自代徙都之,亦为河南尹。至东、西魏,分有其地。北齐为洛州(石季龙已为洛州,至齐又改名焉),齐灭,属後周(当东、西魏及齐、周之时,二境交争,攻战边镇,俱在於此)。隋初为洛州,炀帝之初,移都创制,复曰豫州,寻改为河南郡,置尹。唐平伪郑王充,置洛州。开元元年,改为河南府。凡周、汉、魏、晋、後魏、隋至唐,并为帝都(周谓平王以下,汉为後汉,晋谓西晋也)。今号为东京,後改号东都(按故都城,目周氏至太业以前,常为都邑。今都城即隋炀帝大业元年所筑)。属河南道。领县二十(河南、洛阳、偃师、陆浑、伊阙、新安、巩、缑氏、阳城、登封、寿安、密、河清、渑池、福昌、长水、永宁、颍阳、伊阳、王屋)。汉乾 ?中,置望陵县。周显德中,废阳城县。宋乾德初,废望陵。景德四年,升永安镇为县。属京西路,号西京。

浏览大图

‹上一楼:广平游氏家世学术考
2012-09-14 22:35阅读:153
摘要:广平游雅, ..

查看全部回帖(2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