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50阅读
  • 14回复

[问题]寻乐山公后代所建宗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7198
金钱
50830
贡献值
4396
交易币
19
好评度
387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2-27
据永定大溪游四公渡台开基族谱《永定游氏历代族谱》记载,“迨乾隆乙丑年四月三大房子孫各出銀壹仟弍佰兩共買置地基建造宗祠於漳州府城內龍溪縣背西市頭大夫第邊坐癸向丁崇奉 始祖樂山公妣江鄒孺人及三房開基祖妣考神位每年春秋定於八二月初十日前程齊集恭行祭禮君逢鄉試之年秋祭易於八月念九日其地基契卷叁紙三大房各執壹紙存炤” no`>r}C  
乐山公传下三大房(实为四大房)于乾隆乙丑年各出银1200两(合计3600两白银)在漳州府龙溪县背西市头大夫第边建造宗祠,不过这事在1999年族谱和2010新修的《永定游氏族谱》都没有提及,不过既然有记载,而且事情记载非常详细,应该有此事。 no`>r}C  
乐山公所传下后代,分布永定大溪、洪源、平和秀峰、诏安秀篆、台湾、东南亚等,这么多子孙公有的宗祠,但不知现在安在? no`>r}C  
no`>r}C  
路线一:漳州府龙溪县背西市头这个古地名究竟在哪? no`>r}C  
路线二:大夫第边。“大夫第”,一般是指文职官员的私宅。“大夫第”就是士大夫的门第,不是平民百姓的草庐。如同“进士第”、“翰林第”一样,都是一种身份的标榜、一个家庭的显赫。漳州府内存在大夫第数量有限,可一一追踪。 no`>r}C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为中华游氏的资料正确、全面地出现在网络上为世人方便查看而努力

发帖
7198
金钱
50830
贡献值
4396
交易币
19
好评度
387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2-27
no`>r}C  
沙发附上最全面的龙溪县资料。不光游氏,很多姓名寻宗,都会遇上这个古地名 no`>r}C  
no`>r}C  
no`>r}C  
no`>r}C  
no`>r}C  
no`>r}C  
no`>r}C  
no`>r}C  
龙溪县古地名(龍溪縣古地名) no`>r}C  
no`>r}C  
no`>r}C  
古代的“
no`>r}C  
no`>r}C  
  漳州历史悠久。漳州战国属越。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又于公元前214年征服百越,建立了桂林、象郡、南海和闽中郡。今漳州地区梁山山脉以北属闽中郡,梁山山脉以南归南海郡。东晋义熙九年(413)在今漳州境域内建置了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间又置兰水县;梁大同六年(540)在九龙江畔建立县.属泉州府管辖,据传衙设在古(今海市颜厝镇古村)。;隋开皇十二年(592),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 no`>r}C  
唐垂拱二年(686)正式建州置郡,因州治临漳江而称漳州。初州治设在今云霄境内的西林,开元四年(716)又迁至今漳浦县城的李澳川。乾元二年(759年) 因漳浦瘟疫,漳州治所又从漳浦李澳川迁至龙溪县治桂林村(今颜厝古县鹳林),兴元二年(785年春)九龙江大水,溃堤,江水改道,致使龙溪城通往九龙江的河道堵塞,水路不通,大船不能直接进入龙溪城。无奈,漳州刺史柳少安再请迁治永宁乡唐化里,福建观察使卢录奏,贞元元年(785年冬)十一月十六日,敕从之(唐.德宗皇帝李适准奏),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迁入永宁乡唐化里登高山下(现在的漳州城)。 no`>r}C  
漳州郡城外农村基层建制先以乡、里设置,南宋末改为、图制之,以后历代沿袭“”的建制。许多台湾同胞及海外乡亲为寻根谒祖,常以其祖宗的记载而查询,却不得要领,弄清“”的历史存在与当今地名对照,是很有必要的。
”的始源与嬗变
no`>r}C  
我国基层建制,亘古有之。早有《周礼》记载,周代地方首官大司徒下令设“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这就是乡村的基层乡役之制;周隶属地的官遂人,以土地之图经四野,造“鄙田野”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五为鄙,五鄙为,五为遂,这是周隶属地郊野的基层组织之制。秦汉代基层组织改为乡、亭之设。秦西汉在乡村基层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别称亭父),十亭一乡,乡有乡官,掌佐令治一乡之事。 no`>r}C  
no`>r}C  
唐宋以来,基层建制设有乡、保、里等名,以百家为一里,五里为乡,每里设置里正。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变募兵为保甲,实行新户籍编制,规定以十家为一保,置保长领之;以五十家为一大保,置大保长领之;十大保为一保,置正、副保正领之。南宋时,改五保为一大保,保正由通选产生,宋代已出现“保”基层建制。 no`>r}C  
no`>r}C  
北宋基层组织实施乡、里制,所以宋代的《登科录》必书某某乡某里人。那“、图”制始于何时?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曾提及“、图”条目。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到,《萧山县志》曰:“改乡为,改里为图,自元始。”康熙《漳浦县志》说“、图”为明制,曰:“明制,城中曰坊,在乡(指乡村)曰,每十一户为一甲,十甲为一里,每里一图”,并说“、图”为赋役而设。对此,清乾隆进士及第、史学家赵翼注《日知录》时说,“……则乡(指农村)图之制起于南宋也”,并说“图”制起始时间“顾氏盖亦失考”。
各“”的演变
no`>r}C  
的“图”制始于何时?据乾隆《县志》载,南宋时已出现“”,《志》卷首曰:宋时分六乡三十三里,一百一十五保,淳祐间,改里为三十”。就是说在南宋末,由北宋的6乡33里115保改为30。宋时龙境域之大,相当或接近今之海、南靖、平和、华安、芗城、文等6个市区及厦门之海沧。 no`>r}C  
no`>r}C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因、龙岩、漳浦交界处,地距各署较偏远,不便统治,于是析三部分地区另置南胜割最多,从原30个中,拆7个置南胜,即第十四至第二十(古属兰水地)。这样,由30减为23,辖第一至第十三,第二十一至第三十 no`>r}C  
no`>r}C  
到了明代,古各“”有两次较大的变更。一是嘉靖时,据嘉靖《县志》载,辖15;一是隆庆初置海澄,据明万历《府志·卷十三舆地志》载:“隆庆元年(1567年),析五置海澄,今治……(在乡村)十云”,辖10。宋淳祐间30个,元割7个置南胜,至明嘉靖年间缘何只剩下15个呢?这可能因为历代区划与人口的嬗变,基层区划有的拆并,有的撤消,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现只能了解大致情况,如第一、二、三,并称一二三;第四、五,并称四五;第六、七,并称六七;第十二、十三,并称十二三;第二十三、二十四,并称二十三四;第二十九、三十,并称二十九三十(见明弘治《八闽通志》卷十六·乡;明嘉靖《县志》卷一·地理)。其中第十不知因何而缺,早在清乾隆《县志》就说:“十缺无可考”。隆庆元年(1567年),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5个建立海澄,并割二十八的第五图隶属海澄。至此,辖10个,即十一十二三、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no`>r}C  
no`>r}C  
清代基本保持隆庆后的10以下改社为保。 no`>r}C  
no`>r}C  
民国时,改明清的、保为区、乡、镇及保甲,但“”在某些方面,还沿用明清的通俗叫法,如道教做道场,佛教做佛事的超度等等,指某人是某保人。 no`>r}C  
no`>r}C  
因北部的华崶等地离县治偏远,民国十七年,北流域大部分地区另成立华安县,以的十五为主,并割北原二十三四的部分地属之。
明清各“”辖区
no`>r}C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县志》载在乡建制有15个,现将其列出。 no`>r}C  
no`>r}C  
1、一二三统17个社:苏林社、青礁社、澳头社、登瀛社、嵩屿社、郑井社、长屿社、海沧社、卢渐尾社、东坑排头社、林东社、马石 社、渡头社、沙坂社、钟林社、石囷社、苏厝社。 no`>r}C  
no`>r}C  
2、四五统10个社:浮宫社、禾平社、东社、高社、陈墩社、屿尾社、际山社、方田社、青浦社、车鳌社。 no`>r}C  
no`>r}C  
3、六七统9个社:排浦社、双分社、山东社、中禾社、洪埭社、东头社、渐山社、龙井社、坂社。 no`>r}C  
no`>r}C  
4、八统11个社:谢仑社、太江社、陈巷社、头社、桥头社、儒山社、蔡浦社、珠浦社、鹿石社、河福社、温林社。 no`>r}C  
no`>r}C  
5、九统8个社:桥头社、祖山社、黄田社、官山社、屿兜社、美山社、普玄社、侯山社。 no`>r}C  
no`>r}C  
6、十一统17个社:福河社、文山社、紫泥社、南坂社、院前社、亭尾社、卢州社、北江亭社、许社、浦边社、南山社、洪团社、严林社、蔡港社、双埭社、锦江社、水居社。 no`>r}C  
no`>r}C  
7十二三统14个社:水头社、后林社、莲浦社、头社、洪塘社、上洋社、塔尾社、东山社、田子社、古社、邹塘社、下庄社、林前社、木棉社。 no`>r}C  
no`>r}C  
8、二十一统10个社:渡头社、山美社、双路社、林前社、山兜社、新塘社、梅社、天宝社、墨场社、莲花社。 no`>r}C  
no`>r}C  
9、二十二统8个社:翁建社、西头社、登科社、院前社、黄柑社、石浦社、浦口社、鸿山社。 no`>r}C  
no`>r}C  
10、二十三四统8个社:金沙社、蓬州社、香洲社、磁窑社、松州社、吴浦社、鲁林社、桃源社。 no`>r}C  
no`>r}C  
11、二十五统16个社:升平社、岭社、桃源社、黄洋社、迎富社、草坂社、宜招东山社、宜招刘山社、大深社、良村社、华崶上营社、华崶中营社、归德社、奇叶社、浦西社、陈山社。官坝头 no`>r}C  
no`>r}C  
12、二十六统10个社:李林社、霞石社、赤岭社、路边社、孚美社、吴坑社、南坑社、油车社、龙山社、璞山社。 no`>r}C  
13、二十七统11个社:龍溪縣梧橋社廿七都第七世祖先鄭清(青)水长洲社、马岐社、下尾社、西坑社、上苑社、陈州社、浦头社、东洋社、岭兜社、西浦社、水居社。 no`>r}C  
no`>r}C  
14、二十八统12个社:山邊吾宅社,寶樹社,江东社、澳头社、文甲社、坂尾社、勾东岑山社、东山社、北边社、玉洲社、許茂社许茂洲社、乌礁洲社、深泥社、乌泥仔社。 no`>r}C  
no`>r}C  
15、二十九三十统15个社:田里、洞口、福井社、白石社、龍溪縣二十九都白石堡吉上社,沙坂社、四望山社、乌屿社、石尾东社、石尾西社、石尾南社、石尾北社、石尾中社、洪埭社、新埭上社、新埭下社、青洋社、橄榄屿社。 no`>r}C  
no`>r}C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县志》载:设3隅、3廂、10,共102图124保。清设保甲制,在乡村下辖保。 no`>r}C  
no`>r}C  
1、十一辖8个保:郑黄高保、方硕保、王平保、吴真保、郑周林保、王五伦保、高许林保、石码保。 *P mk1h2  
*P mk1h2  
2十二三辖17个保:诗墩保、陈李伦保、邹郑伦保、杨郑吴保、蔡林王保、蔡美保、林尾保、马兴保、芋园保、木棉保、任勤保、颜德贯保、连任保、田西保、唐吉保、马洲保、六协保。 *P mk1h2  
*P mk1h2  
3、二十一辖23个保:康瑶坪保、杨松保、张郭李保、谢前塘保、怀安保、南山保、山尾保、天宝保、北山保、西文保、路边保、塔尾保、登坪保、鲁行保、山兜保、陈曾保、周伦保、陈推保、梅应保、何方林保、林怀保、林堂保、墨场保。 *P mk1h2  
*P mk1h2  
4、二十二辖6个保:杨浦保、黄柑保、萧王陈保、陈黄讲保、郭坑保、石浦保。 *P mk1h2  
*P mk1h2  
5、二十三四辖12个保:陈宏保、乌头门保、磁窑保、蓬州保、洛滨保、杏林保、松洲保、张奇保、寨坂保、金沙保、银塘保、沙建保。 *P mk1h2  
*P mk1h2  
6、二十五辖11个保:浦西保、桃源保、归德保、迎富保、升平保、岭保、宜招保、华崶保、珍山保、大深保、蓬莱大坑保。 *P mk1h2  
*P mk1h2  
7、二十六辖10个保:洋尾保、田边保、乌石保、茶园保、璞山保、流岗保、六石保、西洋保、坂头保、内林保。 *P mk1h2  
*P mk1h2  
8、二十七辖10个保:诗浦保、浦头保、蔡耀保、陈洲保、蔡润保、李阳保、蔡吉保、林云保、关下保、蔡吴唐保。 *P mk1h2  
*P mk1h2  
9、二十八辖5个保:乌礁保、浒茂保、太平保、澳头保、刘端保。 *P mk1h2  
*P mk1h2  
10、二十九三十辖6个保:四望山保、田里保、新埭保、洪岱保、石美保、白石保。
”古今地名对照
*P mk1h2  
的建置始于南宋淳祐间,距今760多年。南宋30,元析7置南胜,明又拆并剩15,后又析5置海澄,至此,辖10,清代无大变更。至民国改称区、乡、镇,但在民间“”却仍经常使用。由于朝代更迭,战乱灾害,以及河道改道,区划拆并,的古今对照已很难说清,这里只是概说,以求抛砖引玉,敬请熟知这方面的同仁指正。 *P mk1h2  
*P mk1h2  
(一)一二三 *P mk1h2  
宋属永宁乡新恩里。南宋设一、二、三,后演变成一二三,明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前属管辖。海澄建之初,设三坊五里②,一二三大部分划归第四里,部分与二十八之五图划归第五里。清属城外北路保甲。民国29年,属海澄第四区。民国36年属海澄海沧乡。1952年属海澄海沧区。1958年4月属海澄海沧、新安二乡。1958年8月划属厦门市,现为厦门市海沧开发区。 *P mk1h2  
*P mk1h2  
(二)四五 *P mk1h2  
宋属始安乡太平里,南宋设四、五,后演变成四五。明海澄建后,与漳浦二十八之九图划归海澄第三里。清属海澄县城外东路的保甲。民国29年属海澄陂内乡、浮宫镇、城西乡的部分保甲及方田等。1960年至今属海市东园镇、浮宫镇大部及白水的方田等。 *P mk1h2  
*P mk1h2  
三)六七 *P mk1h2  
宋属始安乡崇政里,南宋设六、七,后演变成六七。明海澄建前属,后属第二里。清属海澄县城外南路及西路部分保甲。民国29年,属海澄第一区东马乡的保甲。民国36年属海澄康乐乡部分保。今海东泗乡等及白水镇部分。 *P mk1h2  
*P mk1h2  
(四)八 *P mk1h2  
宋属始安乡惠恩里,南宋设八,海澄建前一直属。后属海澄第一、二坊及第一里。清属海澄县城及城外东路、城外南路部分保甲,及西路温林保等,民国36年属海澄县城区镇,今海海澄镇。 *P mk1h2  
*P mk1h2  
(五)九 *P mk1h2  
宋属始安乡崇仁里,南宋设九,明海澄建前一直属。海澄设后,分属第三坊及第一里。清属海澄县城外西路等的保甲,民国36年属海澄县城区镇,今属海市海澄镇。 *P mk1h2  
*P mk1h2  
(六)十一 *P mk1h2  
宋属始安乡惠恩里,南宋设十一名保留至民国。民国28年属第六区(石码区),民国36年属石码镇、文山乡。1959年属石码镇及榜山公社,为今海市石码镇、榜山镇。 *P mk1h2  
*P mk1h2  
七)十二三 *P mk1h2  
宋属始安乡惠恩里,南宋末设十二、十三,后演变为十二三,一直延续至民国。民国28年划归第二区(古区),今为海市颜厝镇,包括今九湖镇的邹塘、木棉、林前等村社。 *P mk1h2  
*P mk1h2  
(八)十四至二十(7个 *P mk1h2  
南宋末设的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因地处、龙岩、漳浦交界处,距各县治署偏远,且山岭连亘,不便统治,于是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析三部分地区置南胜署设在九围矾山之东(今平和南胜乡境内),辖地约今南靖、平和两及漳浦部分地域,其中割十四至二十。古称习贤里、归得里、由义里、永丰里、居仁里及清宁里、新安里7个里。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又割清宁里、新安里建立平和,县治设大洋陂(即今平和九峰镇)。今属南靖、平和二 *P mk1h2  
*P mk1h2  
(九)二十一 *P mk1h2  
宋淳祐间属游仙乡瑞泉、乐仁二里。南宋设二十一,一直保留至民国改为区,辖莲塘乡、铁凤乡、天宝乡,现辖芗城区芝山镇、天宝镇,还有石亭镇的南山,以及海市九湖镇西北部新塘、琪塘、庵兜、梅、蔡坂、莲花等村社。今南靖靖城镇的南部圆山周围,九龙江西的西岸廍前等村社,古时也属二十一 *P mk1h2  
*P mk1h2  
(十)二十二 *P mk1h2  
宋为龙游仙乡州里,南宋设二十二,一直保留至民国改为区,辖郭坑乡(不包括扶摇、蓬洲、洛滨等村社),今文区郭坑镇大部分(不包括北面的扶摇、洛滨等村社)及朝阳镇大部分(不包括镇境西面蓬州、西洋、璞山、流岗、六石等村社)。 *P mk1h2  
*P mk1h2  
(十一)二十三四 *P mk1h2  
宋龙溪游仙乡州里。南宋设二十三、二十四,后演变为二十三四名一直保留至民国。民国28年为第五区(浦南区)的南洲镇、沧埔乡,即现在的芗城区浦南镇全部,还有石亭镇北面鳌门等村社,文区郭坑镇西北面的洛滨、磁磘(即扶摇)等村社,朝阳镇北端的蓬洲等社,华安县的下半,即沙建镇大部分,丰山镇的全部。 *P mk1h2  
*P mk1h2  
(十二)二十五 *P mk1h2  
宋为龙游仙乡九龙上里,南宋设二十五名一直保留至民国。民国17年,因北部华崶等地离县治漳州偏远不便管理,以原二十五全部及原二十三四的沙建、丰山等地建立华安县。所以,二十五为今华安县,但沙建镇、丰山镇应为古时的二十三 *P mk1h2  
*P mk1h2  
明清《县志》载云:二十五中包括浦西的社保,这可能是旧《县志》之误,浦西与浦南镇一之隔,即浦南九龙江北岸,怎么会划到二十五呢?其实浦西属二十三四,浦西的老一辈老人也说是二十三四,今属丰山镇辖地。 *P mk1h2  
*P mk1h2  
(十三)二十六 *P mk1h2  
宋属游仙乡瑞泉东里。南宋设二十六名一直保留至民国。民国为乌石乡,但北面的鳌门(即乌头门)、南山等村社应为古时的二十三四,今为文区朝阳镇的西北部西洋、璞山、流岗、六石、板头等村社,芗城区的石亭镇大部分(除鳌门、南山等村社之外),以及南坑街道的古塘等村。 *P mk1h2  
*P mk1h2  
(十四)二十七 *P mk1h2  
宋为龙永宁乡唐化里。南宋设二十七名一直保留至民国。民国28年为第四区的修滨乡、关霞乡。今文区蓝田镇、步文镇及芗城区的市尾、浦头、诗浦等村社,还包括海榜山镇的长洲、马崎、梧浦及颜厝镇的陈洲社村社 *P mk1h2  
*P mk1h2  
(十五)二十八 *P mk1h2  
宋为龙永宁乡海洋上里,南宋设二十八名一直保留至民国。民国时为的乌礁乡、浒茂乡,即今海紫泥镇。 *P mk1h2  
*P mk1h2  
(十六)二十九三十 *P mk1h2  
宋为龙永宁乡海洋下里,南宋设为二十九、三十,后演变为二十九三十。民国改为区,包括角美乡、石美乡、东美乡,今为海市角美镇(不包括镇东南端的白礁、鸿渐等村社)。 *P mk1h2  
”之建制虽然早已经消失,但在古籍、族谱及海外华人、台港澳宗亲的记忆传承中依然存在,本文意在帮助寻亲谒祖作资料之用,并为相关历史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P mk1h2  
注释: *P mk1h2  
①明建制以下辖社,沿用元朝的建制,下同。 *P mk1h2  
②海澄建时设三坊五里,在城称坊,在乡村称里,同属隶下的设置,除南靖、平和及海澄沿袭宋元“里”的叫法外,其他各称“”。 *P mk1h2  
*P mk1h2  
*P mk1h2  
*P mk1h2  
*P mk1h2  
厦门海沧, *P mk1h2  
唐宋始为海滨聚落,三面环海。以海为名,时称海口镇。历史上隶属漳州府龙溪县,宋为永宁乡新恩里第三都,明嘉靖九年巡抚都御史胡琏议移巡海道驻漳弹压之、于海沧置安边馆。明嘉靖四十四年认龙溪、漳浦县划出部分辖地,1966年置海澄县第四里三都,下设乡保里户。以后几变动,至1958年底划归厦门市郊区的海沧镇,据闽政1995年253号文,划归杏林区;2003年7月厦门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撤销杏林区,设置海沧区,辖海沧和东孚两镇。 *P mk1h2  
*P mk1h2  
海沧镇历史上有保里村社的地名。下分五保: *P mk1h2  
*P mk1h2  
永昌保: *P mk1h2  
*P mk1h2  
前埔、林厝、鼓楼、王厝、上窑、青礁、岭街、过曲、何山兜、田厝、暗厂、龙店、官宅、洪坑、卢堂、廖坑、鸿江、卢坑、院前、徐蓝头、马埭头、柯井、渐尾、后安、瓷窑。 *P mk1h2  
*P mk1h2  
集兴上保: *P mk1h2  
*P mk1h2  
石囷、坑里、雍厝、大程、后山尾、温厝、马垄、赤口、陵坑、徐坑、大观后、石仓、坑边、长园、肖坑、草仔尾、坂尾、西陵坑、山仔、石囷山后、毛蟹、陈都尾。集兴下保:澄瀛甲 *P mk1h2  
*P mk1h2  
衙里、后井、内坑、石甲头、澳头、蓝尾、郑边、前庵、杨厝、钱屿、埭头、屿头、洪坑内、埭口、京口、坑内、岭上、盐下水、寨前、嵩屿。 *P mk1h2  
*P mk1h2  
崇隆保: *P mk1h2  
*P mk1h2  
海沧、山头、庙兜、大路头、长屿、柯厝、钟林尾、东坑、郭厝、虾尾、铁铴后、水头、英厝、马内坑、排头、田边、林埭头、蔡岭、石林兜、山尾、楼下、吴贯。 *P mk1h2  
*P mk1h2  
新垵保: *P mk1h2  
*P mk1h2  
下杨、林东、叶厝、山狗吼、马厝、许厝、上曾、邱厝、翁厝、新垵。 *P mk1h2  
*P mk1h2  
民国元年海沧属海澄县第三都;1940年划海沧为第四区署,下设沧江镇、金钟乡、新霞乡。 *P mk1h2  
*P mk1h2  
沧江镇:路头、大街、横街、新街、山仰、柯井、青礁、院前、古楼、囷瑶共10保。 *P mk1h2  
*P mk1h2  
金钟乡:锦里、内坑、贞庵、嵩屿、石仓、温厝、渐美、钟山、东屿、石塘10保。 *P mk1h2  
*P mk1h2  
新霞乡:鳌冠、霞北、霞南、霞西、东社、海墘、巷内、上丘共8保。 *P mk1h2  
*P mk1h2  
1942年7月海澄县第四区改为海沧区,初由区辖乡。至1945年区署全部撤销。1946年5月调整乡、镇保甲,设海沧、金霞两乡。 *P mk1h2  
*P mk1h2  
1958年8月11日析海澄县海沧、新霞2个甲归厦门市郊区管辖。同年10月15日成立海沧人民公社、乡改为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海沧乡,1985年改为海沧镇。 *P mk1h2  
*P mk1h2  
海沧村委会:驻地后垵村。由后垵、路头、柯井、洪厝、龙庙、莲花洲6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后井村委会:驻地后井村。 *P mk1h2  
*P mk1h2  
由后井、内坑、地岸头、涵头、欧垄、石头、衙里7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贞庵村委会:驻地贞庵村。 *P mk1h2  
*P mk1h2  
由贞庵、岭上、寨前、嵩屿、京口、澳头、林尾7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温厝村委会:驻地温厝村。 *P mk1h2  
*P mk1h2  
由温厝、马垄、肖坑、长园、宁坑、石仓、山后、赤石、宁店9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渐美村委会:驻地渐美村。 *P mk1h2  
*P mk1h2  
由渐美、芦坑2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东屿村委会:驻地东屿村。单一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钟山村委会:驻地钟山村。单一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石塘村委会:驻地石塘村。 *P mk1h2  
*P mk1h2  
由石塘、埭头、刘山、东坑、水头、排头6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青礁村委会:驻地青礁村。 *P mk1h2  
*P mk1h2  
由青礁、鸿江、炉塘、院前、过田、官宅6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囷瑶村委会:驻地毛穴广村。 *P mk1h2  
*P mk1h2  
由毛穴广、大埭、山仰、西宁坑、北市、后山尾、大埕、雍厝、石囷9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锦里村委会:驻地锦里村。 *P mk1h2  
*P mk1h2  
由锦里、草仔尾2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鳌冠村委会:驻地鳌冠村。 *P mk1h2  
*P mk1h2  
由鳌冠、庙兜、郭厝、英厝、蔡岭、下尾6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古楼村委会:驻地古楼村。 *P mk1h2  
*P mk1h2  
由古楼、上瑶两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新垵村委会:驻地新垵村。 *P mk1h2  
*P mk1h2  
由新垵、惠佐、林东、许厝4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霞阳村委会:驻地霞阳村。 *P mk1h2  
*P mk1h2  
单一自然村组成。,于1992年春撤销,两自然村村民搬迁入驻霞阳村东侧。重建新住宅,称“霞阳新村”。 *P mk1h2  
*P mk1h2  
东孚镇: *P mk1h2  
*P mk1h2  
东孚自宋至清隶属同安县明盛乡积善里十七、十八都,十七都统十一保,辖今东孚镇、漳泉公路以北及山边、莲花、凤山、贞岱。十八都统六保,辖今之祥露、东埔、后村、鼎美、芸尾、东瑶。 *P mk1h2  
*P mk1h2  
“东孚”之名来源于东坂、中孚两个地名,约在1940年,东坂、中孚两保合为一保时,各取一字为东孚。1949年将贞岱、东埔、莲花、水头、鼎美等和为一乡时,仍称东孚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沿用原名。隶属厦门市郊区管辖。该镇有13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85个村民小组。 *P mk1h2  
*P mk1h2  
东埔村委会。驻地东埔村。单一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山边村委会。驻地山边村。由山边、崎头、浦头、下土楼、东坂5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寨后村委会。驻地寨后村。由寨后、庵头、长北、西山、林后、诗山6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过坂村委会。驻地过坂村。由过坂、后坑、新社、下社、杨厝、寨仔、大溪7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东瑶村委会。驻地东瑶村。由东瑶、山后、后头、下尾、周瑶、大芸、林埭、水头、西园9个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鼎美村委会。驻地鼎美村。由鼎美、龙门2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后柯村委会。驻地后柯村。单一自然村组成。 *P mk1h2  
*P mk1h2  
祥露村委会。驻地祥露村。单一自然村组成。 v]UU&Jq8U  
v]UU&Jq8U  
芸美村委会。驻地芸美村。由芸美、埭头2个自然村组成。 v]UU&Jq8U  
v]UU&Jq8U  
凤山村委会。驻地凤山村。由凤山、后浦、乌石埔3个自然村组成。 v]UU&Jq8U  
v]UU&Jq8U  
贞岱村委会。驻地贞岱村。由贞岱、后溪钟2个自然村组成。 v]UU&Jq8U  
v]UU&Jq8U  
莲花村委会。驻地莲花村。由莲花、田洋、南山、茂林、汤岸5个自然村组成。 v]UU&Jq8U  
v]UU&Jq8U  
洪塘村委会。驻地洪塘村。由洪塘、龙井、刘营、赤土、芸头、过芸、西塘、东坑8个自然村组成。 v]UU&Jq8U  
v]UU&Jq8U  
国营厦门第一农场:驻地湖头村。由湖头、孚中央、山边洪、下陈4个自然村组成。 v]UU&Jq8U  
v]UU&Jq8U  
福建省厦门国营天柱山林场:北面山界海拔900米以上的仙灵棋山和天柱山,两峰主山脉东西走向,连接一起,总面积32.13平方公里。分为坑内、天竺山、溪头三个工区。 v]UU&Jq8U  
v]UU&Jq8U  
v]UU&Jq8U  
v]UU&Jq8U  
人文景观海沧: v]UU&Jq8U  
v]UU&Jq8U  
1、       钟山:“石峰岩寺”。 v]UU&Jq8U  
v]UU&Jq8U  
2、       海沧大岩山“云塔寺宋建、元大德四年重修。里人林翰文摩右石柱得“云塔院”三字。 v]UU&Jq8U  
v]UU&Jq8U  
3、       “三贤堂”三贤书院在文圃山,是唐谢翰,五代洪文用,宋代石蒉俱读书处。 v]UU&Jq8U  
v]UU&Jq8U  
4、       祝圣堂:在嵩屿与西二里宋少帝乘舟过此,值圣诞从官筑行殿朝贺。 v]UU&Jq8U  
v]UU&Jq8U  
5、       “石室院”霞阳村以南三魁岭后。 v]UU&Jq8U  
v]UU&Jq8U  
6、       霞阳三魁岭峰南有“烽火台”古称“尖山寨”,“游寨城”。 v]UU&Jq8U  
v]UU&Jq8U  
7、       “太平院”在太平山,元至正年间建,明成化年间僧净聪重建。 v]UU&Jq8U  
v]UU&Jq8U  
8、       “灵惠庙”在鳌冠社口。 v]UU&Jq8U  
v]UU&Jq8U  
9、       东宫北宫南宫 v]UU&Jq8U  
v]UU&Jq8U  
10、    正顺宫,应元宫 v]UU&Jq8U  
v]UU&Jq8U  
11、    龙文岭 v]UU&Jq8U  
v]UU&Jq8U  
东孚: v]UU&Jq8U  
v]UU&Jq8U  
1、真寂寺:相传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于此。 v]UU&Jq8U  
v]UU&Jq8U  
2、“龙门”两字石崖摹刻,在鼎美龙门社刻有“龙门”二字,宋文天祥手迹。 v]UU&Jq8U  
v]UU&Jq8U  
3、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夫人柯玉芝故里后柯村。 v]UU&Jq8U  
v]UU&Jq8U  
4、后柯村西2里处有“大明忠义将仕郎胡元轩之墓”。
[ 此帖被大溪游振华在2013-02-27 18:05重新编辑 ]
为中华游氏的资料正确、全面地出现在网络上为世人方便查看而努力

发帖
7198
金钱
50830
贡献值
4396
交易币
19
好评度
387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2-27
占楼二,收集漳州境内的 大夫第 v]UU&Jq8U  
v]UU&Jq8U  
大夫第一---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湘桥村 v]UU&Jq8U  
大夫第二---漳州市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 v]UU&Jq8U  
v]UU&Jq8U  
湘桥村大夫第 v]UU&Jq8U  
v]UU&Jq8U  
湘桥村地处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位于漳州平原九龙江畔,九龙江支流九十九湾内河绕村而过,称为湘江,古有一桥供学童通往隔岸上私塾,故名为湘桥。临江傍水的湘桥村,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清康熙奉政大夫黄金钟、清雍正刑部主事黄天瑞、清乾隆翰林院检讨黄阑枝、清康熙广西州同知黄宏遇,以及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黄稷堂等历史文化名人均是生长于湘桥村这块沃土上的乡贤俊彦。 v]UU&Jq8U  
        走进湘桥村,“大夫第”、“翰林第”、“贡元第”、“进士第”等10余座历经数百年的明清古建筑便赫然于眼前。这些古厝建于清朝至民国初期,均坐东北朝西南,每座之间留有2米多宽的通道,一字形排开,座座相连,总长200多米。每座古厝结构规格大致相同,为五进式或三进式。屋前石埕连片,都设旗座,立旗杆,旗杆石上有凿孔,依官阶大小分为圆、方、六角、八角等形状,旗座四面雕有飞禽走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v]UU&Jq8U  
v]UU&Jq8U  
  “大夫第”是这些古厝中最早修建的,也是最壮观宅第之一,占地近五亩,是典型的清代官宅建筑。“大夫第”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康熙年间进士黄金钟的故居。“大夫第”属五进大宅,宽33米,深90米,采用砖石土木结构,古香古色,气宇轩昂。宅院大门额顶悬挂“大夫第”匾,一对雕有喜鹊、寿鹤、麒麟等吉兽祥鸟的石鼓,历经几百年风雨依然蹲守在大门旁。大院内朱廊画壁,长廊曲回。宅内每进各设屏风,且均有天井,晴时能晒日,雨时能排涝。天井内花架、花坛倚墙而设,淡雅清幽。 v]UU&Jq8U  
大夫第系黄金钟故居,属五进大宅,宽33米,深90米,为石、砖、土木结构。第一进为二房一厅,傍有廊连接第二进。第二进有四房二厅,两侧留有通道,便利进出其他各进;第三、四、五进各四房一厅,每进均设屏风,屏风上各有雕刻精细的镂空花鸟及象形图案。每进之间为天井,供通风采光,养花种草。大夫第西侧为护厝,均为二房一厅,并留有四个护门,形成了与各进之间既能相通又相对独立的居住空间,这对于当时的大户人家来说,其设计是别具匠心的,既可减少各房之间的矛盾,又可防盗防火。更为特别的是其屋顶建造,不仅各进均采用闽南传统的歇山式燕尾翘脊,就连护厝的屋顶也采用了这种建筑风格。这样主次屋顶浑然一体,更显其古朴端严及主人地位之尊贵。 v]UU&Jq8U  
v]UU&Jq8U  
[ 此帖被大溪游振华在2013-02-27 18:13重新编辑 ]
为中华游氏的资料正确、全面地出现在网络上为世人方便查看而努力

发帖
7198
金钱
50830
贡献值
4396
交易币
19
好评度
387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02-27
占楼3
为中华游氏的资料正确、全面地出现在网络上为世人方便查看而努力

发帖
5868
金钱
55111
贡献值
759
交易币
0
好评度
714
家乡
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萝卜冲组884号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2-27
敬请各位宗亲登陆我QQ258949503欣赏苗圃相册动态影集。                                                              
 建萍绿化园林花卉苗圃业务联系游建武电信新号码13319564148、0731-86882718、长途专用电话号码13077326125
                                      
离线游家陶

发帖
10923
金钱
16339
贡献值
1170
交易币
307
好评度
1380
家乡
湖南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2-27
建议重点在明末、清初龙溪县范围内,乐山公早期居住地及后裔聚居地查找。 v]UU&Jq8U  
湖南常德游氏<九言堂>

发帖
7198
金钱
50830
贡献值
4396
交易币
19
好评度
387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2-28
回 5楼(游家陶) 的帖子
游家陶:建议重点在明末、清初龙溪县范围内,乐山公早期居住地及后裔聚居地查找。 v]UU&Jq8U  
 (2013-02-27 21:17)  v]UU&Jq8U  
v]UU&Jq8U  
乐山公是一直居住在永定县金丰里月流(今永定县下洋镇长岭下),原葬在月流长岭下坐北向南号眠牛形,生和老都在月流,后代分居各地皆成祖。 v]UU&Jq8U  
当时在漳州府管辖的后代居住地,一为平和秀峰,二为诏安秀篆,此二地比较有可能; v]UU&Jq8U  
且族谱上有云是宗祠在漳州府城内,这是否是说在漳州府驻地所在的城市里?
为中华游氏的资料正确、全面地出现在网络上为世人方便查看而努力

发帖
7198
金钱
50830
贡献值
4396
交易币
19
好评度
387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2-28
查询诏安文史资料,得知背西市头的“背”字并不是地名,从这份资料也看到更多的乐山公后代所建宗祠资料,此宗祠号称“追远堂” v]UU&Jq8U  
v]UU&Jq8U  
v]UU&Jq8U  
[ 此帖被大溪游振华在2013-02-28 11:44重新编辑 ]
为中华游氏的资料正确、全面地出现在网络上为世人方便查看而努力

发帖
7198
金钱
50830
贡献值
4396
交易币
19
好评度
387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2-28
据万历《府志》卷二之《厢里》篇载:漳州城内“东北隅:行春街、东桥街、兴贤街、马坪街、旗纛庙前街、北桥街、桂林二十九街(即马道街)。西隅:开元寺前后街、后街、西市头街、布政司前街、硕仁桥街、察院前街、观巷街、县前街、西桥街。南隅:南市街、花园前街、双门街、后坂后街、府学前街共21条街和龙骇瀛(即今龙眼营)等。 v]UU&Jq8U  
v]UU&Jq8U  
据旧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城内有27街,即府前街、新府街、卫口街、南市街、西桥街、马坪街、道口街、海道后街、东坂后街、公府街、渔头庙街、步武街、东桥街、少司徒街、东铺头街、县口街、西市头街、开元口街、总爷街、正气街、镇台后街、观口街、三圣庙街、北门街、北桥街、院路街、霞井街 v]UU&Jq8U  
说书,漳州俗称“讲古”,开讲的场所叫做“讲古场”,说书人叫做“讲古仙”,这大概是取自专讲古代历史故事的含义而沿用下来的。它是曲艺的一个形式类别。漳州地区的“讲古”历来十分盛行,而且全部用方言讲述,很受群众的欢迎。 v]UU&Jq8U  
(一)讲古场 v]UU&Jq8U  
  漳州民间把听讲古作为业余的一种文娱活动,尤其是一些老眼昏花或不识字的老年人,更加喜爱听讲古,把它作为消遣和增长历史知识的场所,所以讲古场遍设于城内大街小巷各个角落。先后分设于新桥头大庙口、新桥下竹排沃电船码头、南河市场、大路头码头工寮、姜太爷庙、澄观道王爷庙、旧桥头、杉巷大道庙、东桥亭、断蛙池、城隍庙、漳州府埕、县城隍庙、南台庙、西市头、北桥亭、东市场、接官亭、巷口三空桥、凤霞庙、东岳庙内等(以上都是旧地名)。 v]UU&Jq8U  
v]UU&Jq8U  
[ 此帖被大溪游振华在2013-02-28 12:02重新编辑 ]
为中华游氏的资料正确、全面地出现在网络上为世人方便查看而努力
离线游树坤

发帖
1291
金钱
35228
贡献值
679
交易币
2
好评度
325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秀峰乡秀峰村  古地名:龙溪清宁里林居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2-28
    
秀峰第廿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