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6453
-
- 注册时间2016-09-03
- 最后登录2025-04-03
- 在线时间3457小时
-
- 发帖1851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金钱80423
- 贡献值3063
- 交易币0
- 好评度2783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1851
- 金钱
- 80423
- 贡献值
- 3063
- 交易币
- 0
- 好评度
- 2783
- 家乡
- 湖北省黄冈市
- 性别
- 男
|
陆游为什么取名“游”?陆游与沈园有什么联系? c:$:j,i} c:$:j,i} 陆游是谁,相信大家都清楚。《山阴陆氏族谱》载:“游字务观,小字延憎,号放翁,晚号龟堂老人” c:$:j,i} c:$:j,i} c:$:j,i} 但是本文,不与大家探讨陆游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是想要与大家说说,陆游为什么叫“陆游”。 c:$:j,i} c:$:j,i} c:$:j,i} 陆游为什么叫“陆游”,读起来十分拗口,但是的确是本文第一个关键点。名人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人们想要知悉他的一举一动,每一处细节,包括名字为什么这么叫。陆游为什么取名“游”?后世许多人对此表示疑问。 c:$:j,i} c:$:j,i} c:$:j,i} 宋朝的叶绍翁曾经表示,陆游之所以取名“游”,因为陆游的母亲唐氏在临产生下陆游之前,曾经梦见过秦观。秦观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词大家,字少游。所以后来唐氏将陆游生下来之后,就给自己新生的儿子取名陆游。 c:$:j,i} c:$:j,i} c:$:j,i} 第二种说法,说的是陆游仰慕秦观,所以取名“游”。这一点源于陆游所写的《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亦说“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但是先不说,古时候名字都由长辈取名。只说这首诗,尽管的确表明了陆游对秦观的钦慕,但是另一点“我名公字正相同”,恰恰说明陆游和秦观的名字只是偶然相同。所以 c:$:j,i} c:$:j,i} 第三种说法,说的是《列子·仲尼》有“务外游,不知务内观”之说。古时候人们取名最喜欢就是从古时之语中寻找有哲理和警示意义的词句取名。陆游之名很有可能就是从中取之,而秦观也许也是如此,有“游”有“观”,也许这才是两人之间偶然的原因。这一点被后世许多人赞赏,觉得比较可信。 c:$:j,i} c:$:j,i} c:$:j,i} 说实话,有没有一手资料,所有的答案都不是最正确的答案。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测,还可以说陆游之所以取名“游”,是因为他正好出生在陆父从水陆前往京师任职的船上,所以有了“游”这个名呢! c:$:j,i} c:$:j,i} 陆游一生中与沈园之间的纠葛,来源于他一生挚爱唐婉。陆游与唐婉青梅竹马,成亲之后感情极深,最后却因为母命,棒打鸳鸯被迫分离。离婚之后,又各自成亲。 c:$:j,i} c:$:j,i} c:$:j,i} 沈园是两人分别,各自组成家庭之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仕途不顺的陆游在沈园偶然间遇见了与夫婿赵士程前来游园的唐婉,留下《钗头凤》一词,而唐婉也同样写下一首《钗头凤》。 c:$:j,i} c:$:j,i} c:$:j,i} 这次相遇,让陆游始终无法忘怀。这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年老之时都多次回忆起沈园的这次相遇,并且多次作诗表达自己心中之意。 c:$:j,i} c:$:j,i} c:$:j,i} 《沈园怀旧》二首 c:$:j,i} c:$:j,i} c:$:j,i} 其一: c:$:j,i} c:$:j,i} c:$:j,i}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c:$:j,i}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c:$:j,i} c:$:j,i} c:$:j,i} 其二: c:$:j,i} c:$:j,i} c:$:j,i}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c:$:j,i}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c:$:j,i} c:$:j,i} c:$:j,i} 《梦游沈园》 c:$:j,i} c:$:j,i} c:$:j,i} 其一: c:$:j,i} c:$:j,i} c:$:j,i}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c:$:j,i}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c:$:j,i} c:$:j,i} c:$:j,i} 其二: c:$:j,i} c:$:j,i} c:$:j,i}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c:$:j,i}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c:$:j,i} c:$:j,i} c:$:j,i} 八十五岁的时候,陆游又写下了一首“沈园情诗”: c:$:j,i} c:$:j,i} c:$:j,i}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c:$:j,i}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c:$:j,i} c:$:j,i} c:$:j,i} 就这样带着遗憾离世。 c:$:j,i} [ 此帖被游汉银在2023-03-10 23:23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