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理论与自律,与我们的成长,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RTEzcJ>
RTEzcJ>
甚至可以说,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RTEzcJ>
RTEzcJ>
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RTEzcJ>
RTEzcJ>
RTEzcJ>
RTEzcJ>
什么是“穿针心理”? RTEzcJ>
RTEzcJ>
大家穿过针吗? RTEzcJ>
RTEzcJ>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当人们在给一根缝衣针穿线时,越想集中注意力,越容易手抖,线就很难穿进针眼中。 RTEzcJ>
RTEzcJ>
换句话说,太在乎输赢的人,反而会有心魔,看不清真相。 RTEzcJ>
RTEzcJ>
《吕氏春秋》有言:“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RTEzcJ>
RTEzcJ>
顺其自然地接受,却不知不觉间抵达了目的地。 RTEzcJ>
RTEzcJ>
真正的强者,懂得“事半功倍”。 RTEzcJ>
RTEzcJ>
人生要努力,也要勤奋,但更要找对方向,劳逸结合。 RTEzcJ>
RTEzcJ>
真正的高手,懂得事半功倍,把时间花在刀刃上:专注在20%的核心上,剩下80%的问题迎刃而解。 RTEzcJ>
RTEzcJ>
RTEzcJ>
RTEzcJ>
终结拖延症的 " 2分钟定律 " RTEzcJ>
RTEzcJ>
你知道,2分钟的时间就会造成拖延症吗? RTEzcJ>
RTEzcJ>
它指的是:如果你想要完成一件事,一定要在2分钟之内去做,否则这件事你便会拖延好久,甚至直接放弃掉。这是心理学中著名的 " 2分钟定律 " 。 RTEzcJ>
RTEzcJ>
往往打败你的不是工作,而是拖延。 RTEzcJ>
RTEzcJ>
千万别觉得拖延只是简单地犯懒,它需要我们引起重视,更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纠正。 RTEzcJ>
RTEzcJ>
(1)从心态本身出发,会更容易改正 RTEzcJ>
RTEzcJ>
当我们出现任何拖延行为的时候,暗示自己:" 先做完再去玩,玩得会更开心。" RTEzcJ>
RTEzcJ>
(2)要付出实际行动 RTEzcJ>
2<'ol65/c
可以用一些被动式的方法, 2<'ol65/c
2<'ol65/c
比如:把手机给家人,断网,换个陌生但适合工作的环境。 2<'ol65/c
2<'ol65/c
(3)目标简单化 2<'ol65/c
2<'ol65/c
越是复杂,你越不容易真正行动起来。 2<'ol65/c
2<'ol65/c
通常来说,在行动之前,你的大脑会劝你三思而后行。 2<'ol65/c
2<'ol65/c
2<'ol65/c
2<'ol65/c
惊人的“懒蚂蚁效应” 2<'ol65/c
越勤奋,越平庸? 2<'ol65/c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2<'ol65/c
2<'ol65/c
他们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进行追踪,以观察它们的分工情况。结果发现,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快,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幼蚁,几乎没有停歇。然而,有少部分蚂蚁却无所事事,终日在蚁群周围东张西望,从不工作。 2<'ol65/c
2<'ol65/c
有趣的是,当研究小组断绝掉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勤快的蚂蚁立马乱成了一团。而“懒蚂蚁”们则不慌不忙,带领蚁群向新的食物源转移。 2<'ol65/c
2<'ol65/c
原来懒蚂蚁们不是懒,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上。 2<'ol65/c
2<'ol65/c
《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部分人看似的勤奋,不过是思维上的懒惰导致的。”一个囿于杂务而懒于思考的人,注定会陷入平庸的困境。摆脱低质量的勤奋,养成思考的习惯,才是你人生进阶的第一步。 2<'ol65/c
2<'ol65/c
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