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家训 王阳明的《示宪儿》
hG2WxYk hG2WxYk 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县人。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其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的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因而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淬至今。 hG2WxYk 王阳明的家规核心是良知教育,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长年在西南边疆为官、征战,家书即成其开展家族教育的主要途径,现存的《王阳明全集》收录了大量王阳明对兄弟、子女以及晚辈们的书信,字里行间融入了他对整个家庭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其中《示宪儿》这篇被称为王阳明家规“三字经”的家书堪称经典之作,整篇家书歌谣体式,三字一句,共32句,一韵到底,朗朗上口, hG2WxYk hG2WxYk
《示宪儿》原文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hG2WxYk hG2WxYk
hG2WxYk 后来,王氏后人秉承了王阳明的训子农夫理念,形成了以“三字十二条”为代表的姚江王族箴,成为这个家族安身立命的旨要与规范。 hG2WxYk hG2WxYk
hG2WxYk 《示宪儿》翻译 hG2WxYk 孩子们啊,要听从教诲:要勤奋地读书,还要孝顺父母;要学习谦恭待人,一切按照礼仪行事;节俭饮食,少玩游戏;不要说谎,不要贪心利益;不要任情耍性,不要与人斗气;不要责备别人,只要管住自己;能够放低自己身份,这是有志的表现;能够容纳别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凡是做人,主要在于心地的好坏;心地好,才是善良之人;心地恶劣,是凶狠之人。譬如树上结的果子,中心是它的蒂;如果蒂先败坏了,果子必然会坠落。我现在教训你们的,全部在这里了。你们应该好好听从,千万不要轻轻放弃。 hG2WxYk hG2WxYk
hG2WxYk 解读《示宪儿》 hG2WxYk 是篇家训的对像宪儿,即王正宪,时年十一岁,正是切须教训之时。王阳明长年在外任职军政,随寄一纸“家训”以教训儿子,最为紧要的了,于是便有了这则《示宪儿》的《王阳明家训》,希望家人对正宪儿严加教训,读书学礼。整篇家训,三字一句,共三十二句,一韵到底,通俗易记,便于朗颂,采用歌谣体的形式,向子弟们严正指明学习的方向。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承担着守护社会价值观的责任,当社会能够良性发展时,家庭也为道德礼义的实践提供了第一个场所。孩童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就在家风的熏陶下,对应遵守的秩序进行体认、模仿与自觉维护。《王阳明家训》“重德修身”是它的核心内容,经过“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以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讲授为主,达到“心化于内,形化于外”,极为直接地针对着本族子弟的实际行为,极为现实,效果明显。最终结果,也就是“阳明学说”的核心——“致良知”的实现。从“心地”开始,以德行着手,将儿子培养成为“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