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410
对了,通常是中间两联,最多的时候四联全对,有时一二三联对仗,有时二三四联对仗,有时一三联对仗,有时,最极端的时候,只有颈联一联是对的,其他三联都不对,所以,律诗的对仗可以少到一联,多到四联。中间两联对仗的咱们就不说了,比比皆是。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其它几种比较特殊的对仗。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相比之下,老杜的《春望》则要好很多: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七律也不是没有,看这里: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大家比较熟悉的颔联、颈联、尾联这种三联对仗的,应该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中首句起,二句承,颔联与颈联渲染、描写“欣喜”之态。尾联是流水工对的典范,字面工,字音对,“从、穿”“下、向”,这四个动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想必此诗创作时老杜也是屏住一口气刷刷而就。所以,老杜的诗,要学却又不可学,因你不是他。
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
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暗上丹梯。
刚才说了,七律最多也就是四联全对仗。这种写法的难度不言而喻,例作我们最熟悉的是老杜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里还有一篇小李的《陈后宫》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之作,通篇似极力在写陈宫的精致、奢华、纵乐,笔风沉稳而平静,似乎没有任何情绪在内,甚至结句也是在陈述:从臣半醉,天子无愁——这里用了北齐高纬皇帝的典,他自称是“无愁天子”。
再来一篇宋诗吧:
追随富贵劳牵尾,准拟田园略滥觞。
未栽姑熟桃李径,却入江西鸿雁行。
以上这些都是正经对仗的,还有两种不太正经的对仗形式,我们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可能碰到:偷春体与蜂腰体
偷春体:也是两联对仗,不过不是中间两联,而是首联与颈联对仗,颔联不对,此种写法如“梅花先春而放”,故名偷春。这种写法五律居多,像比较早期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还有一首偷春名作便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作也是标准的偷春体,首联对仗极工,颜色对颜色、方位对方位、地理对地理、建筑对建筑;颔联勉强可以视为半对,我觉得王勃那个还可能是无意为之,因为他们的时代还不是律诗遍地的时代,但李白这个肯定是有意为之。从首联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对仗的把握与理解完全不是问题,他是不会不知道这里没对的,而且他也肯定知道怎么对,但他就是弄了具这样的宽得不像对的对放这里了。这种写法唯一的好处就是节奏由紧到松,语气缓下来,情感深下去,同时大概他特别喜欢那个首联,所以这里宁可牺牲颔联让格局破一破,以避免前三联全对出现僵硬之感。
蜂腰体——所谓“蜂腰体”是一种变格的律诗,全诗只颈联对仗、颔联却是不对仗的。相对通常两联在中间支撑全诗而言,这种仅颈联对仗的,无疑有点像“蜂腰”了。但这种说法本身也是五言的概念,在五律诞生之初出现过,后来渐渐消失。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还有一首《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亚伯阳推荐)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宋以后极少见优秀的蜂腰体作品,但清人黄仲则有一首格外出名:
《清明步城东有怀邵二仲游》:
征鸿归尽书难寄,燕子来时雨易成。
大体来说,律诗在对仗上的变格就这么多了,一联也不对的肯定就不叫律了,再不济颈联也是要对的;最多四联全对(排律可以更多)——我们学习这几种特殊对仗的律诗,日后在读诗、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不至于看到个“偷春体”的或者“蜂腰体”的便讥笑人家不是律诗喽!
UID:13376
游荔生:征鸿归尽书难寄,燕子来时雨易成。 (2018-06-03 15:24) M&rbXi.
UID:16471
游伦芳:受教了! (2018-06-04 08:39) M&rb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