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随感
HMd?` 我,福建省莆田市的。
HMd?` 莆田,与台湾一衣带水,有许许多多台湾的故事,妈祖的故事,光阴的故事。
HMd?` 我,读中学,在莆田八中。莆田八中,在黄石,有一点点名气。黄石,小城故事多。
HMd?` 1970年代,黄石街,标语多,内容均为“红色”之类的——很显然,这一活动,是公社书记亲自倡导“深入开展”的,当然要“唱响主旋律”喽!
HMd?` 标语,有意思的。
HMd?` 那时,政治运动一来,都要悬挂标语,条幅也好,横幅也好,过街的也有,悬垂在楼上的也有,反正要极尽宣传之能事,让所有人知道,“形势大好,不是小好!”。
HMd?` 标语,内容重复的多。其中,有二条标语,点击率高。一个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对台湾的;另一个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莆田八中的政治课,天天讲,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必须要解放的。二条标语,今天,我依然印象深刻。
HMd?`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现象(姑且称其为“标语现象”吧),但透过这种现象,有其它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
HMd?` 标语,对某一项政策、工作起到宣传的作用。在中国,对标语的应用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从一定意义上讲,持久战的标语现象,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被纯化为“中国现象”,或者说是体现了“中国特色”。
HMd?` 标语的广泛应用,大概始于新文化运动、新民主革命时期吧。那时,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各种工人运动,都打着抗日救国标语去“示威游行”、“请愿”。后来,到了革命战争年代,我党为了加强政治思想攻势,标语的运用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电影里,可以看到,农村革命根据地,家家户户墙上,都刷满了各种“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之类的标语......
HMd?` 1970年代,黄石街,对标语的应用,已经达到了“最大化”,其领域之广、内容之丰富、文采之精辟,可谓是“登峰造极”。每干一项工作,都要标语先行,“加大宣传力度”、“为xx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成了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措施。
HMd?` 标语,它也是一种文化。任何一个阶级或者政党的经济、文化,这些基础,都是为统治阶级或者执政党的上层
建筑(政治)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长期以来,中国的标语是一定时期政治思想斗争的产物,始终是为执政党的政治思想建设服务的。
HMd?` 标语是为各级党政机关宣传思想服务的,标语用于宣传革命口号、各种大政方针,作用大。大小标语满街挂的“大好”局面,今天已经是现实了。
HMd?` 标语本身是一种宣传媒介,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标语,反复宣传,1997年办了香港,1999年办了澳门,马上要办台湾了。
HMd?` 各色各样的标语,好的内容,鼓舞人心的语言,漂亮的字,挂起来很好看,“形势大好,不是小好!”,装点了小城故事。
HMd?` 路上,一点点标语,小城风光一览无余,阳光明媚,仰望蓝天白云,眼前是青山秀水——很好的。
HMd?` 标语,是风光,也是思想。
HMd?`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这个标语,今天,我依然印象深刻。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然要解放的。其实,台湾人民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要不要解放呢?
HMd?` 我看,也要解放。
HMd?` 今天,祖国统一,“台湾”的事情,就是“形势大好,不是小好!”。台湾,有“蓝”的国民党,已经不堪一击了;台湾“绿”的民进党,蔡英文,精神、心理也即将崩溃
;“独”的 游锡堃,有骨气,可能是最后一道防线,游氏文化应该发挥作用。 HMd?` 游氏文化,要有一些标语。
HMd?` 标语,有意思的。
HMd?` <span yes="" mso-font-kerning:=""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new="" r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