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23阅读
  • 9回复

各位宗亲你们那里有正月十五送灯的习俗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林君
 

发帖
44
金钱
3068
贡献值
52
交易币
98
好评度
53
家乡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浒湾镇李榜村周湾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2-15
— 本帖被 游安民 从 游氏动态 移动到本区(2017-02-15) —
豫南部分地区元宵节送灯习俗调查
vz,LF=s2  
对于大多数的的孩子们来说,寒假似乎有着更强的吸引力,因为毕竟寒假包含着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孩子们不仅可以大吃大喝、像长辈索要红包,还可以逛庙会、看花灯。而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大三在读学生,春节和元宵节似乎对我们的吸引力不是很大,但是作为全家人少有的团聚时刻,我对春节和元宵节还是比较期待的。 vz,LF=s2  
相信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除夕”或者说“过年”的渊源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如果要问及“元宵节”是如何流传下来的,似乎没有几个人能够回答上来。因此,在今年寒假期间,我在我的家乡------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关于元宵节,特别是关于该地区元宵节上坟送灯的习俗做了一番调查。 vz,LF=s2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vz,LF=s2  
元宵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元宵节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而负责赐福的天官喜欢热闹,故民间就有了闹元宵的习俗。 vz,LF=s2  
当然还有其他多种传说,以上两种说法分别代表了佛道两家的思想,但是由于佛道两家长期在我国融合发展,因此很难确定哪个更具说服力。而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很多习俗在流传过程中变化比较大,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vz,LF=s2  
在商城人的心目中,元宵节甚至比春节更为重要,当地也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一个家可以每人回来过年,但是不能没人会来过十五(元宵节)。因为当地元宵节流传着上坟送灯的习俗,如果在正月十五日的夜里没人给逝去的亲人们上坟送灯,就说明这家后继无人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当地元宵节与清明节有点儿相似。根据相关资料,在豫南也只是部分地区流行元宵节上坟送灯上网习俗,其中有光山县、罗山县竹竿、庙仙等乡镇、潢川的付店、卜塔集、彭店、仁和、双柳等乡镇,以及商城县县城以南各乡镇,息县淮河以南的曹黄林等六七个乡镇和新县除南部和湖北接壤的郭家河、陈店、箭厂河、泗店、田铺等乡镇以外的所有乡镇,均有灯节给祖坟送灯的习俗。信阳市其他县区再无此俗,河南省其他市县也未曾听说。就全国而言,经互联网搜索发现,也只有江西的新建县及其以北至庐山以南的几个县市、山东省宁阳县、黑龙江省宜春市及湖北等地有此习俗。其余地方尚未发现。由此可见,豫南部分地区元宵节给祖坟送灯的习俗,在全省独具特色,在全国也不多见。 vz,LF=s2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商城人一般会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来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就像吃年夜饭一样,全家老少会一起吃个团圆饭,然后利用整个下午的时间为晚上的上坟送灯做准备。一般需要砍几根竹子,然后把它们削成一根根的指头粗细的竹签。与此同时要把五色彩纸裁剪、糊裱成灯罩,当地人把它形象地称为“灯笼裤子”,接着就是准备蜡烛、火纸、鞭炮等等。待到夜幕降临后,家人就会带上准备好的东西来到先人的埋葬地,为先人们点燃几盏彩灯、焚化纸钱,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同时传递着新春祝愿。最后在绚丽的彩灯前,在温暖的火光中,伴随这阵阵鞭炮声磕头祈福。 vz,LF=s2  
关于我们那一地区元宵节为什么要上坟送灯的问题,我曾不止一次的请教过很多人,但是即使是七八十岁高龄的老者,也很难清楚的解答这一问题。其中我姥爷告诉我说:春节作为全家人团聚的时刻,活着的人当然不能忘了那些已经去世的亲人,因此我们会在吃年夜饭之前要在屋的正厅中祭奠先人(当地的确有此风俗),迎接他们回家过年,然后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送他们回去,通过上坟送灯这一方式来照亮他们回去的路。但是这一说法并没有完全解开我心中的疑问,因此我又查阅了很多资料,请教了更多的人。 vz,LF=s2  
如果将元宵节与燃灯与上坟送灯联系起来的话,有一个说法似乎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vz,LF=s2  
相传“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的“火把节”,远古时期,正月十五这一天,汉代民众聚集一起,手持火把到乡间原野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间地头或晒谷场跳舞。此俗因为是在夜间进行,时而路过荒郊野外的故人坟地,冬天的大风经常刮起,时而把手中的火把吹灭,有人立刻想到夜间定有鬼神出没,必是故人的亡灵在作怪。故此,有人想出了个好主意,给故人坟前也点上灯火,好让他们在阴间助一臂之力。然后再用木棍或铁丝,把结实的纸或透亮的布支撑起来,围在火把的四面,不管是圆形、方形还是长形、棱角形的,只要是能遮挡住风不吹火把就行,然后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就逐渐发展成为上面所说的元宵节上坟送灯的习俗。 vz,LF=s2  
这一说法似乎合情合理,而且与“除夕”除年兽的传说也有几分相似,而且与我们当地的民俗传统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当地人都说如果正月十五这一天无风又下雪,就预示着来年庄稼一定会获得好的收成,意为“收灯”。相反如果下雨或者刮大风等恶劣天气则“不收灯”。其实这与“瑞雪兆丰年”的农谚的含义是一样的,由此看来我们那个地方元宵节上坟送灯的习俗还是有一点渊源的,而且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 vz,LF=s2  
同样关于元宵节上坟送灯的习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更为有趣。 vz,LF=s2  
据说灯节送灯的习俗是从明朝开始的。传说朱元璋自小失去父母,在亲戚家寄养长大。成为皇帝后,便无从找到父母坟墓的下落,于是军师刘伯温出了个主意,说:“你是皇帝,没有人能够接受你的跪拜,除非你的父母。皇上可以令人在每个坟头前都插上蜡烛,能经你跪拜而蜡烛不灭的就是你父母的坟墓,朱元璋依此行事,果然效验。而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从此民间便留下了元宵节上坟送灯的习俗。 vz,LF=s2  
可是传说总归是传说,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豫南部分地区的元宵节上坟送灯的习俗也是有历史的。 vz,LF=s2  
根据明朝嘉靖年间1556年修成的《光山县志》,元宵节习俗为“自十三日为始,市民各于门首悬挂灯毬织巧不一,至十六、七方止。游者竞观之”。清朝顺治十一年(1654年)和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修成的两部《光山县志》,记载元宵节习俗更为简单:“元宵张灯,清明扫墓。”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修成的《光山县志》,记载元宵节习俗为“上元节自十三夕始,张灯连五夕,家户屑米为浮团子会食,入市游观。十六日,民家复掩户如元旦(此处指春节),复云过年。人多出游,曰走百病。俗用小儿扮演故事为台阁,金鼓遍游街巷,而泼陂河镇尤盛。”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的《光山县志约稿》及1959年《光山县新志》稿中,均无灯节给祖坟送灯习俗的记载。只是1989年修编的《光山县志》有记载:“家人团聚吃罢十五饭,大人带着子孙去先人墓地送灯插亮,烧化纸钱,以示对先人的悼念。”此记载无从知晓送灯始于何时。旧县志虽无记载,但是光山民间老人都肯定的传说,送灯习俗很早就有,他们孩童时候就听其祖父介绍送灯之事。按此推想,此俗至少有几百年历史了。 vz,LF=s2  
关于元宵节上坟送灯的习俗,虽然历史比较久远,但是在变化日新月异的现在社会,这一习俗也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沉默。今年元宵节在网上看到一首今人写的关于元宵节上坟送灯的古诗:
天寒农野阔,大岭草连云。
陌上人惊雉,荒芜兔隐坟。
松风天籁肃,爆竹火烟薰。
灯送上元节,先人或可闻?
vz,LF=s2  
通过以上这一首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元宵节上坟送灯习俗在现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现在社会的文明进程中,在野外上坟烧纸燃灯势必会对森林防火带来严重威胁,而且由于人们对元宵节上坟送灯的重视,或者说是现代人的攀比心理,上坟送灯正逐渐演变的越来越铺张浪费。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燃放的烟花爆竹越来越多,这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钱财,也不仅仅为刚才所说的森林防火带来威胁,更多的是,这些烟花爆竹带来了太多的污染,其中大气污染最为严重。而且通观近几年的新闻,我们不难发现元宵节上坟送灯引起的各种事故愈来愈多,这些都不得不让今人思索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vz,LF=s2  
面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积极的把它们传承下来,更应该是让这些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而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把它们完完全全的保存下来就行了,其中更多的是,结合现代的时代特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时刻保持强大生命力,从而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冲击,最终实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vz,LF=s2  
就像对于豫南部分地区的元宵节上坟送灯习俗,我们首先应该肯定这一传统民俗文化的存在,其次就是积极的引导当地民众在上坟送灯的过程中能稍稍做出一点儿改变,从而能够逐渐的抛弃野外烧纸、烟花爆竹的过度燃放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敬献鲜花、使用电子灯和在墓旁种植树木等文明绿色的活动。这样不仅保证了元宵节上坟送灯习俗的传承,更将这一古老的习俗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不断的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一定能够经受时代的考验,和中华民族一样永葆青春活力。
vz,LF=s2  
[ 此帖被游安民在2017-02-15 15:52重新编辑 ]
3条评分好评度+10贡献值+5
游贻广 好评度 +5 十五往祖先坟上送灯是汉人习俗。 2017-02-18
游荔生 好评度 +5 支持原创 2017-02-15
游荔生 贡献值 +5 支持原创 2017-02-15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游汉银

发帖
1846
金钱
76664
贡献值
2984
交易币
0
好评度
2758
家乡
湖北省黄冈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2-15
关于元宵节送灯的习俗我们地方象是没有。只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傍晚(即除夕前)各家都用稻草扎一烟把送到先人的墓旁点着,只冒烟不着火。以示家中有后人不断烟火。
不为曾经有过而失落 
不为从末有过而失望
离线游荔生

发帖
7729
金钱
24745
贡献值
1012
交易币
4
好评度
6015
家乡
莆田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2-15
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不断的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一定能够经受时代的考验,和中华民族一样永葆青春活力。
离线游耀勇

发帖
1742
金钱
34858
贡献值
624
交易币
0
好评度
93
家乡
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道士洑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2-16
我们这里从除夕到年初二最少三夜灯,家家户户毎个房间也包括厕所猪圈牛栏灯火辉煌,有驱辟邪氣之意,除夕和元霄晚有给祖人祭拜送灯习俗,有“”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灯‘’之说,除夕送灯为火伴,祖人不孤独寒冷,十五元宵夜给祖人送灯使其好行夜路,即换去旧灯重新点燃新灯,又曰﹕‘圆灯’寓意圆满,以寄托对先祖怀念之情。

发帖
8485
金钱
65610
贡献值
3218
交易币
14
好评度
5367
家乡
湖南株洲姚家坝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7-02-16
待人以真
离线游伦芳

发帖
2752
金钱
34722
贡献值
1131
交易币
2
好评度
1067
家乡
广东南雄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7-02-16
各地各风各俗,目的都是祈福,只是时间、方式不尽相同。
离线游林君

发帖
44
金钱
3068
贡献值
52
交易币
98
好评度
53
家乡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浒湾镇李榜村周湾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7-02-17
回 游耀勇 的帖子
游耀勇:我们这里从除夕到年初二最少三夜灯,家家户户毎个房间也包括厕所猪圈牛栏灯火辉煌,有驱辟邪氣之意,除夕和元霄晚有给祖人祭拜送灯习俗,有“”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灯‘’之说,除夕送 .. (2017-02-16 13:34)  vz,LF=s2  
vz,LF=s2  
我们那里只有除夕晚上,房间所有的灯全部打开,元宵晚上也是全部灯打开。元宵那晚坟山上非常热闹,只可惜都好多年没有在家陪父母过元宵。
离线游和忠

发帖
3598
金钱
8488
贡献值
118
交易币
0
好评度
465
家乡
江西九江市庐山区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7-02-17
九江风俗新坟送三天灯, vz,LF=s2  
vz,LF=s2  
以前过年时有祭祖送灯习俗。 vz,LF=s2  
vz,LF=s2  
解放后,政治上严厉,送灯习俗被迫禁止了。 vz,LF=s2  
vz,LF=s2  
凤凰山,广二祖六十六代裔孙,九江千八公二十三代裔孙。

发帖
4374
金钱
103127
贡献值
1716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0
家乡
山东滨州中游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7-02-17
分享,谢谢上传!
离线游春志

发帖
1995
金钱
18121
贡献值
188
交易币
98
好评度
212
家乡
广东河源市东源县骆湖镇致富广平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9-11-30
年三十祠堂挂花灯,到正月十三各家新丁喜宴,十六追香火龙,又一年的新添丁活动结束。 vz,LF=s2  
[ 此帖被游春志在2019-11-30 00:28重新编辑 ]
广平泰运,立雪华章。诗书继世,忠孝传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