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大女神 引领千年信俗
福建省尤溪县文体广电出版局游良耀
福建省是唐中原大将王审知率军南下开化的神奇之地,孕育出三大女神,护民安境,留下许多感天动地的传说。福建人都说:“莆田有妈祖,古田有靖姑,柘荣有游仙姑。”妈祖(林默娘)、陈靖姑和游仙姑都是令人敬仰的奇女子,民间传说中的巾帼英雄。她们生前做过许多济世救人的善事;她们逝世后,分别成了海上保护神、妇幼保护神、健康延寿神。引领了福建千年的信俗,并传播到台湾、浙江、广东等海内外。
三大女神信俗文化具有共同的特征。一是都具有千年的信俗史,千年来妈祖、临水夫人、游仙姑三大女神在民间香火不断,庙殿不毁,信众多广。二是都具有拯救危难、亲和善良、保境安民的传说和神力。三是都具有海峡两岸的广大信众,成为闽台以及海内外的主流信俗文化。四是在两岸实现三通、开放民间交流以来,海峡两岸掀起了共同祭祀三大女神的信俗文化潮流,成为闽台两地的文化交流亮点。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三大女神成为闽台“五缘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推动了海峡两岸妈祖、临水夫人、游仙姑等信俗的宣扬和传播,推动了海峡两岸民间的广泛交流往来,增进了海峡两岸同是炎黄子孙、同是中华血脉的认同感。
弘扬福建三大女神的信俗文化,对福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大女神都共有拯救危难、举善济困、和谐共荣、保境安民的功力,为福建以及信仰区域的社会和谐、道德普及、百姓安居带来不可估量的感化动能。
一、 临水夫人陈靖姑
1、陈靖姑身世
据史料记载,陈靖姑(公元767-792),生于福州下渡,其夫刘杞系古田人氏。相传陈靖姑曾赴闾山学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年方二十四就毅然施法祈雨抗旱,为民除害而殒身于古田大桥临水。死后英灵得道,被海内外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女儿童保护神。邑人感其恩德,建殿崇祀。历代帝王加封敕赐,五代闽王赐予三十六婆官,树碑纪念;南宋淳佑年间,理宗帝追赐为“慈靖夫人”,赐额“顺懿”;清乾隆帝封赐其为“太后”。历代帝王封赐,历代重修,使临水宫成为一座巍峨壮观,瑰丽绝伦的宫殿。陈靖姑信徒数以万计,主要分布在闽浙、台湾和东南亚国家地区。
关于陈靖姑的身世,历来说法不一。根据《中国民间诸神》,陈靖姑是福州下渡人,生于唐大历元年(766)的正月十五,父亲陈昌在朝廷官户部郎中。她17岁时给隐居山中学道的哥哥送饭,途中遇一个要饭的老婆婆,就把饭送给她吃了,这老婆婆原来是有道行的仙人,便教给靖姑符术,驱使五丁。后来皇后难产,靖姑运气用法术赶到后宫,帮助皇后生下了太子,宫娥上奏,皇帝大悦,马上封陈靖姑为“都天镇国显应崇福顺意大奶夫人”,并在福建古田为其建庙。于是民间就把陈靖姑说成是“催生护幼”之神。
《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云:“临水夫人,古田人。唐大历二年(767)生。归刘杞。夙慕元修,年二十四卒。邑临水有白蛇洞,常吐气为疫疠。一日,有朱衣人执剑,索蛇斩之,乡人诘其姓名,曰:‘我江南下渡陈昌女也。’遂不见。乃知其神,立庙洞上。凡祷雨旸,驱疫求嗣,无不灵应。宋淳佑(1241~1252)间,封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八闽多祀之。”
《台湾县志》云:“夫人名进姑,福州人陈昌女。唐大历二年生,嫁刘杞。孕数月,会大旱,脱胎祈雨,寻卒,年只二十四。卒时自言:‘吾死必为神,救人产难。’建宁陈清叟,子妇孕十七月不娩,神见形疗之,产蛇数斗。古田临水乡有白蛇洞吐气为疫疠,一日,乡人见朱衣人仗剑斩蛇,语之曰:‘我江南下渡陈昌女也。’言讫不见。乃立庙于洞侧。自后灵迹甚着。宋淳佑中封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后又加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
2、陈靖姑祖庙
临水宫坐落在古田大桥镇中村,距县城39公里。临水宫是一座风格别致的仿唐代宫殿建筑,始建于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后经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分布国内外各地临水宫的祖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水宫是祀典道教女神,海内外公认的“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宫殿。
明代学者徐某为古田临水宫题诗云: “临水遗庙祀婵娟,少女空灵五代年。蝌蚪纵横阶下出,妖蛇跨压水中眠。春秋野老更罗帐,伏腊村童送纸钱。苔满古碑行客吊,妆台无主锁寒烟。”
3、陈靖姑传说
闾山学法:
陈靖姑十五岁时,为了学法,逃婚到南台岛龙潭角闾山**院,参拜许真君为师,学习道家法术。陈靖姑入闾山**院学法后,由于专心勤学苦练,从而学得设醮法、斩蛇术、破洞门、呼风唤雨、缩地腾空、退病却瘟等道术,唯不肯学习扶胎救产、保赤佑童。许真君叹问她为何不学?靖姑对曰:"未嫁之人怎便入秽室,故**不学也。"三年后,命其下山医父救夫。因而授她七星剑法、平妖角及十部道书,并嘱咐说:"贤徒离**院后不宜回首观望,切记勿违。"可是她行廿四步时,想起师父精心传授恩重如山,心中依依难舍,却回首再拜。许真君叹她不听己言,认为靖姑廿四岁难星难逃,便戒曰:"你须谨记廿四岁时,不可动法器,切勿忘!"靖姑十分感激。
平妖斩蛇:
按《晋安逸志》等有关记载,永福有白蛇为魅,为害乡里,甚至隐形宫中,幻化为闽王的王后,以迷惑闽王。弄得闽王及亲信官员无法辨别真假王后,弄得鸡犬难宁。值此患难之际,闽王召靖姑入宫驱蛇,她便率领众姐妹连夜包围王宫,念起真言,喷雄黄酒,迫使蛇妖现出原形,靖姑仗剑斩之,又布闾山正法,复活卅六宫娥。闽王感念靖姑之功,遂将卅六宫娥赐予她,敕封她为慈济临水夫人。
脱胎祈雨: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天大旱,稻田龟裂,禾苗枯黄,人民十分困苦。堂兄陈守元奉令祈雨,半个月不应,闽王欲焚诸道士,守元不得已再三哀求靖姑相助;廿四岁的陈靖姑已怀孕居家,为了摆脱堂兄的困境,在"脱胎祈雨"将九死一生,同时也是违背师父廿四岁戒动法器的教导,她明知不可为却为之,为解除久旱,做到"杀身成仁"。她拜翁姑、别丈夫,回娘家叩见双亲,披发仗剑,吹角拜斗步天罡,祈星辰入母房,脱胎,念真言,化其屋。然后驾云白龙江,在南台岛龙潭角附近为民祈雨。左手执龙角,右手持宝剑,渡片席立江中,念真言焚血云,立时乌云密布,大降甘霖,旱解,施泽万民。此时,白蛇精、长坑鬼结伙作祟,风浪翻滚,草席漂流欲沉。在这危急时刻,闾山**院许真君得知靖姑有难,派出四个仙童在闽江变为四只鸭?,各衔草席一角,从闽江万寿桥的上游随水漂流而下,到闽江下流(今台江第六码头)一块沙坡上时,她弃席上岸,驾云而归。于是,后人便把这块沙坡地叫做"鸭?洲"(即今瀛洲街道所辖的竹排埕、尾墩、排尾等一带地方)。白蛇精、长坑鬼结伙乔装靖姑回家,窜入靖姑母房盗胎并食之。靖姑得知大怒紧追之,长坑鬼逃落水口,白蛇精飞入临水洞,靖姑法压蛇精,令其永不出洞。由于她未学救产之术,产后因受大雨湿身,又曾坠落水中,风寒侵入不能自救,遂于蛇精洞门坐化,终年仅24岁。
救产护胎,保赤佑童:
陈靖姑身殉产厄时,立誓:"吾死后不救人产难,就不为神也!"她灵魂重生后,赶往闾山恳求许真君再传救产保胎之法,愿救天下妇女之产难。学成返回古田屡救产护胎,保赤佑童。她遁地腾空,被认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法力无边,有求必应。临水陈夫人声名更见显应,一再为历代帝王加封。清代道光皇后难产,胎三日不下,危险万状,太医束手。闽丞陈望坡奏称:"古田临水夫人,善救产难。皇上可降香求救,定能见效。"道光帝从之,皇后于恍惚之中,见一仙女,披发仗剑,进入房内,心神一振,胎儿立下,母子均安。皇上连呼陈夫人乃朕之重生父母也。陈靖姑便从"临水奶"称为"临水陈太后"了。
4、两岸共祭
陈靖姑信仰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民俗文化。陈靖姑信仰在台湾经过300多年的流传,如今以陈靖姑为主神的宫观就有400多座。
2009年10月24日,两岸信众盼望多年的夙愿:顺天圣母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起驾仪式,在陈靖姑民俗文化发源地古田临水宫祖庙隆重举行。
2010年3月8日,第三届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在福州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26支临水宫观代表团,来到陈靖姑的故乡福州,参加临水夫人陈靖姑祭祀大典。庄严隆重的祭祀大典在悠扬的鼓乐声中拉开帏幕。20多尊来自两岸各地的临水夫人金身在祭祀台上威严而立,祭祀大典按照传统礼仪进行,吸引了众多民众参与。台湾顺天圣母协会也首次组织了代表团参加祭祀活动,并捐建了陈靖姑故居牌坊。
2010年12月25日,福州陈靖姑信众代表赴台访问,与当地信众共同在台北指南宫举办“顺天圣母祈福大会”,堪称两岸陈靖姑民俗文化交流一大盛事。而福州仓山是陈靖姑故里,得到海内外信众的认可。此地现存陈靖姑出生地、陈靖姑祈雨处、陈靖姑的师傅许真君庙及临水陈太后庙等四处遗迹。
2011年2月14日,来自海峡两岸20多家临水夫人宫观的千余名信众,14日在福州闽江畔举行“临水夫人”陈靖姑祭祀大典,拉开第四届陈靖姑(福州)文化节的帷幕。
二、海上妈祖林默娘
1、妈祖身世
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湾贤良港一个仕宦家庭。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是当地的望族。妈祖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一天晚上,王氏梦见观音大士慈详地对她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于是便怀了孕。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将近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又听得四周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生。因生得奇,甚为疼爱。她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
宋雍熙四年(987),默娘年二十八岁,犹以未嫁之身,扶危救世。是年夏初,父兄同出航海,突遇风浪覆舟,林默娘赴海救兄生还,而父遇难。于大海遍寻父尸,三日负尸而归。时人感其孝道,称为孝女。同年九月九日,端坐山头而化。里人感其恩德,将其肉身立庙祀之,至今蒲田湄州祖庙尚存其肉身神像无损。羽化后常显威灵,香火不绝。又迭于海上显圣救难,为各地航海人士奉为圣神,尊称为妈祖。历代皇帝均有封赠。南宋高宗敕封“灵惠昭应夫人”。元世祖封为“护国明著天妃”、明成祖晋封“弘仁普济天后”、清康熙加封为“天上圣母”、乾隆时旨敕列入祀典。今各地皆有天后宫之祠庙。为世人所崇拜。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
2、马祖祖庙
湄洲妈祖祖庙坐落在“妈祖信俗遗产地”莆田市湄洲岛。湄洲岛因形似娥眉而得名,面积14多平方公里。这里四季如春,绿树成荫,天蓝水净,空气清新。岛上景色秀丽,有号称“天下第一滩”的黄金沙滩九头尾,有“天然盆景”之绝的日纹坑,有鬼斧神工之妙的鹅尾山,还有如诉如歌的千古绝唱湄屿潮音……
湄洲妈祖祖庙始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后世经过不断扩建修葺,至天圣年间(1023-1032),已初具规模。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1978年,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大规模的妈祖祖庙重修工作。莆田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始建年代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祭拜规格最高的妈祖庙,也是世界上5000多座妈祖庙的祖庙。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经审议表决,决定将由莆田湄洲岛管委会和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申报的《妈祖信俗》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也是我国首个信俗类非文化遗产。
湄洲祖庙为长323米、宽99米的五进仿宋建筑群,由大牌坊、宫门、钟鼓楼、顺济殿、天后广场、正殿、灵慈殿、妈祖文化园组成,妈祖庙后的岩石上刻有"升天古迹"、"观澜"等石刻,在祖庙山顶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
湄洲妈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妈祖庙(宫)2500多座。根据1987年台湾报刊统计的数字,台湾省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全世界妈祖信众约有2亿人,单台湾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3、妈祖传说
据《天妃显圣录》记载:
A:莱屿长青:湄洲岛旁边有一个小屿,传说有一天,妈祖到小岛上游玩时将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迹般成长,花开满地。随后,每年无需耕种,自然生长。当地人视仙花采之。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菜子屿”。
B:祷雨济民: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候,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往日生机。
C:挂席泛槎: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天,海上起风浪,妈祖要渡海,岸边船只是有,但是船上没有船桨,也没有船篷,加上风急浪大,船手不敢开船,妈祖对船手说:你只管起船。随即叫人将草席挂在桅杆上用作船帆。船开上海面,乘风破浪,飞驰而去。
D:化草救商: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屿西边有个出入湄洲的要冲叫门夹(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风袭击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即将沉没,村民见狂巨浪,不敢前去营救。在这紧急时刻,妈祖信手在脚下找了几根小草,扔进大海,小草变成一排大杉划到并附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没,船中人免难。
E:降伏二神:相传在妈祖二十三岁时,湄洲西北方向有二神,一为顺风耳,一为千里眼。二神经常出没贻害百姓。百姓祈求妈祖惩治二神。为了降服二神,妈祖与村女们一起上山劳动,这样,一直过十多天,二神终于出现了,当二神将近时,妈祖大声呵斥,二神见妈祖神威,化作一道火光而去,妈祖拂动手中丝帕,顿时狂风大作,那二神弄不清所以,持斧疾视,妈祖用激将法激二神丢下铁斧,丢下铁斧之后二神再也收不起铁斧,于是认输谢罪而去。两年后,二神海上再次作祟,十分厉害,妈祖用神咒呼风飞石使二神无处躲避,二神服输,愿为妈祖效力,于是妈祖收二神为将。
F:解除水患:相传妈祖二十六岁时,那年上半年,阴雨连绵,福建与浙江两省倍受水灾之害。当时当地官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无改观。当地请求妈祖解害,妈祖道:灾害是人积恶所致,既然皇上有意为民解害,我更是应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天开始起大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还获得了好收成,人们感激妈祖,省官于是向朝廷为妈祖请功并准得到褒奖。
G:救父寻兄:相传妈祖十六岁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驾船渡海北上之际,海上掀起狂风恶浪,船只遭损,情况危急。妈祖哭道:父亲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来报,情况属实。兄掉到海里后,妈祖陪着母亲驾船前去大海里寻找,突然发现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众人十分担心,而妈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来迎接她,这时海水变清,其兄尸体浮了上来,于是将尸体运回去。此后每当妈祖诞辰之日,夜里鱼群环列湄屿之前,黎明才散去,而这一天也成为当地渔民的休船之日。
H:恳请治病: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妈祖有解难之法力。于是,县尹亲自拜请妈祖,妈祖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来官,告诉他用菖莆九节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在门口。县尹回去后遵嘱施行,不日疾病痊愈。
妈祖
妈祖
I:收伏二怪: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有嘉应和嘉佑二怪,经常出没害民。有一天,一位船客遭怪物作怪,船将沉没。妈祖见之即化作一货船,前去救难。嘉佑见货船前来,立即来追货船。妈祖口念神咒,将其制服。嘉佑当即叩首服罪,妈祖将其收入水阙仙班。为制服嘉应,妈祖施计,于山路独行,嘉应以为只是民间美女,便起歹心前来触犯,妈祖一挥尘拂,嘉应见之不妙逃去。时隔一年,嘉应又出来为害百姓,妈祖说:“这个怪物不归正道,必然扰害人间。”于是叫村民带符焚香斋戒,自己则乘小舟,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应。妈祖也将嘉应收为水阙仙班一员。
J:窥井得符:相传妈祖十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与一群女伴出去游玩,当她对着井水照妆时,一位后面跟着一班神仙的神人捧着一双铜符,拥井而上,把铜符授给她,一起玩得女伴们都吓跑了,而妈祖则接受铜符,并不怀疑。妈祖接受铜符后,灵通变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见神通,以至她常能神游,腾云渡海,救急救难,人们称她是“神姑”,“龙女”。
K:妈祖诞降:妈祖父亲林惟悫(讳愿),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惟悫年四十多岁时,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担忧一子难保传宗接代,所以经常焚香祷告,想再生一个儿子。惟悫夫妇的虔诚感动了南海观音,一天晚上,观音托梦给王氏并对王氏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不久王氏便怀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时,西北处一道貌岸然红光射入屋中,并伴有隆鸣之声,妈祖降生了。因妈祖是女孩,父母非常失望,但妈祖生得奇异,因此十分疼爱。妈祖从出生到满月,一声不哭,所以,其父母给她取名林默。相传妈祖诞生在湄洲岛。
L:湄屿飞升:宋太宗雍熙四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重阳节的前一天,对家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明天是重阳佳节,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家人都以为她要登高远眺,不知将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妈祖焚香诵经之后,告别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湄峰顶上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显圣,护国佑民,救人危难,当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供奉。据传祖庙后的摩崖“升天古迹”处就是妈祖飞天的地。
M:驱除怪风: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对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桥,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风刮起,刮断了全部桥桩,一时交通断绝,人们无法过往。百姓以为是风神所为,于是祈求妈祖解难。妈祖到石桥处察看,见远处天空一道黑气,知道是有怪所为,于是施展灵术将怪驱逐远去,从此石桥通畅无害。
N:收伏晏公:相传妈祖在世时,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时常在海上兴风作浪,弄翻船只。有一天,妈祖驾船驶到东部大海,怪物又开始兴风作浪,妈祖乘坐的船只摇晃的非常厉害。妈祖即令抛锚,见前方波涛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绣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妈祖不动声色,掀起狂风巨浪与之抗击,晏公害怕妈祖的神威,叩拜荡舟离去。但怪物一时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于是变成一条神龙,继续兴风作浪,妈祖说到:“此妖不除,风波不息”,在中游抛锚,制服神龙。妈祖命令晏公统领水阙仙班(共有十八位),护卫海上船民,后来晏公成为妈祖部下总管。
O:收高里鬼: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个叫高里的地方出了一个妖怪,当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当地百姓前去求妈祖医治,妈祖给求治者一符咒,叮嘱百姓回去后,将符咒贴于病人床头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于是变成一只鸟逃去,妈祖追出,见鸟藏在树上,鸟嘴还喷出一团黑气,妈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为患乡里”,追击并将鸟抓获。原来是一只鹪鹩,妈祖用符水喷洒小鸟,小鸟落地变成一撮枯发,妈祖取火烧之,枯发现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请妈祖收留,妈祖于是将它收在台下服役。
P:铁马渡江:相传有一天,妈祖要渡海,可是没有船只,这时候,妈祖见旁边屋檐前悬有铁马,于是灵机一动,取之挥鞭,铁马奔海对面风驰而去,待人上了对岸,忽然之间,铁马无影无踪,旁边的人无不惊叹“龙女”的神通广大。
4、两岸共祭
湄洲妈祖祭典与黄帝陵祭典、孔庙祭典并列为“中华三大祭典”。2011年11月,两岸湄洲共祭妈祖活动“升级版”祭典,参加人数由原来的266人扩大到456名,着力丰富妈祖祭典内涵。从鸣炮、擂鼓、鸣号,仪仗队、仪卫队、歌生、乐生、舞生、主祭、陪祭等就位,至奏《迎神曲》、上香、奠帛、诵读祝文,又到奏《海平之乐》、《和平之乐》、《咸平之乐》,再到行三跪九叩礼、行敬献花篮礼、行三鞠躬礼。整个仪式历时45分,完美地展示了妈祖祭典“升级版”的魅力。
2010年5月7日,妈祖诞辰1050周年纪念日,台中市市长胡志强赴台中县大甲镇澜宫,与福建经贸文化交流团一起进行妈祖祭典。胡志强说,两岸共祭妈祖,为妈祖1050周年诞辰庆贺是一件很好的事。两岸文化来自一个源头,台湾拜的所有神都来自大陆,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两岸的关系良性发展。宗教、文化方面的互动对两岸绝对有益。胡志强表示,两岸分隔这么久有差异是正常的,双方在相同的源流上,去珍惜彼此是很有意义的。人和人相互吸引,不一定因为相同,还因为不同。两岸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从宗教交流开始,从一样的地方开始,让两岸关系好好发展,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来源:东南网)。
三、健康延寿神游仙姑
1、游仙姑身世
游氏仙姑生于北魏年间,世居河南光洲固始县,乃名门闺秀。相传,她一出生就开口说道:“吾乃三天门下传香玉女。”众乡邻皆称奇。她一生行善,为民排险除难;她精于医术,数度拯救遭受瘟疫流行之苦的民众;以因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与其兄游四尊官散尽家财,周济百姓。因励志行善,终身未嫁。共善举在当地广为传颂。仙逝后,当朝皇帝赐封为“游氏仙姑”。此后,游氏仙姑显灵乡里,抑恶扬善,保佑众生安居乐业。民众仰其善德,立庙奉祀,以示经念。
唐末,黄巢起义,中原战乱,王绪起兵南下,游氏先祖游游瑸公随军迁徙,国保佑大军顺利南下和传承仙姑香脉,瑸公携仙姑香火来到福建。在王审知治闽期间,瑸公“宦建阳”,在当地长坪里奉祀香火。宋景佑四年(1037),游瑸的第三代孙游榕迁祀仙姑香火于长溪县(今霞浦)土家山(今属福安市辖)。宋治平年间(1064-1067),柘荣游氏一世祖游时和游晔兄弟迁入柏峰(上黄柏),随将香火从土家山迁祀之。时到今日,祈福活动日趋频繁,演绎在俗。
2、游仙姑祖庙
游氏仙姑宫,是海内外游氏公认的游氏祖神——游氏仙姑的宫殿,其建筑是目前发现的海峡两岸现存最古老的游氏祖神庙。亦称延寿宫:俗称“姑婆宫”。祀游四尊官(中),游氏仙姑(左),灵通周法师(右)。宋代始建,明永乐二十年(1422)重建,历代重修。宫占地104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台基两级,下台基建门楼,左右廓庑中间天井;上台基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硬山顶。所祀主神是闽、台游氏先祖唐末从河南广平郡光州固始县随王审知入闽时奉香火带入,是海峡两岸游氏共同的祖神。
古人陈应雷题诗赞曰:“庙貌隆闽海,光州早濯灵;千秋兄妹重,百里苹蘩馨;环水通明镜,横山列翠屏;敬神即敬祖,延寿祝遐龄”。该宫对于研究海峡两岸游氏渊源关系和民间宗教信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福建省重要“涉台文物”之一。2007年7月26日,被柘荣县人民政府列入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游氏仙姑信众遍布大陆和台港澳等地,人数约有1000余万人。
3、游氏仙姑宫祈福仪俗
游氏仙姑宫祈福仪俗是以民间社火和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信仰活动。祈福内容有:神诞祈福、四季祈福、除夕祈福以及婚嫁、出行、求学、经商祈福等。以每年农历正月十七日游氏仙姑神诞日祈福和四季祈福最为隆重,以婚嫁祈福和除夕祈福最具特色。如:“婚嫁祈福目前仅在柘荣一带保留,在柘荣境内,凡娶游姓女子为媳妇的男方,在迎娶前都要派使者到游氏仙姑宫取香火,以祈仙姑赐福。在迎亲前,男方选定一名德高望重的男子为取香火使者,使者在前三天要食素禁荤,男方备办“香袋”、黑伞、供品、唢呐班等。迎亲之日,使者沐浴更衣后,带上备办科仪,跟随迎亲队伍前往仙姑宫取香火。男方使者在游氏仙姑座前敬献供品、上香,向仙姑通报新郎、新娘的姓名、年龄、住址,祈求仙姑赐福新郎、新娘。使者行三拜九叩之礼,求得“三圣一阳”后,燃烧“元宝”答谢。接着,使者从仙姑的香炉中取些许香灰,装入“香袋”,佩于胸前,再向仙姑作揖拜别,福首点燃三炷明香交给使者。取到香火,新娘在众人的簇拥下上花轿,使者走在最前面。到男方家时,喜炮声声,人们夹道欢呼:“仙姑到了,仙姑到了。”此时,一盛装礼生上前双手接过使者恭迎到的游氏仙姑香火(香袋),众人尾随其后,毕恭毕敬地将香袋安置在大厅正堂或楼顶的神龛上,摆上供肴。接着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至此,婚嫁祈福仪式完成。香袋永世祀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游氏仙姑宫祈福仪俗作为一项极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弘扬,2008年11月“游氏仙姑宫祈福仪俗”被柘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柘荣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2月,“柘荣游氏仙姑宫祈福仪俗”又荣膺“宁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游氏仙姑传说
在闽台、浙江、湖南、广东、江西、四川、重庆、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游氏聚居地,民众都尊称游氏仙姑为“姑婆”、“祖婆”、仙姑等,其显灵救世、驱协镇妖、保境安民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
据《南阳庙记》载:“明嘉靖38年,倭寇入侵,流窜南阳(今黄柏),见一女子骑白马游境,光华万丈,倭寇惧,遂逃遁。”又载:“民国35年,有残兵闯入柘荣,经南阳,忽降大雾,见一青衣女子,骑白马,乃游氏仙姑显灵,雾愈浓,残兵迷,遂退”。
游仙姑故事诗五首(《石语箫魂》,杨国辉著):
玉女投胎:传香玉女化凡胎,世事如迷孰可猜?不是游家仁义著,花仙安肯入门来!
祛病拯民:瘟播百姓卧危床,小女焉知开药方?原系花仙通百草,行医祛病是侬长!
保妇哺婴:慈心常为妇婴忧,白马匆匆巡九州。婚育得君长庇护,千家高枕不需愁!
保境安民:惩寇消灾屡显身,为拯民厄不辞辛。名扬朝野赢钦赐,香火千秋祷女神。
玉守终身:终生守玉为修身,莫探前因究后因。本是三天门上客,清姿安肯托红尘?
5、两岸共祭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企业家、学者、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热心人士游岳勋先生多次组团到该宫进香朝圣。
2009年4月,游氏仙姑宫所在柘荣县黄柏乡成功举行了“首届海同峡两岸游氏仙姑祈福文化节”,来自两岸的游氏宗亲及各界人士共6000多人参加盛会,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2011年10月,台湾游氏仙姑宫派代表到柘荣游仙姑祖庙迎取游仙姑香火,柘荣游氏仙姑宫管委会组织信众代表160多人,护送游仙姑香火赴台参加安座仪式及相关交流活动。
2013年06月25日, 位于中华游氏文化园的游氏仙姑宫,来自两岸多地的游氏宗亲们正进香献祀,祈愿海内外游氏宗亲和谐共进、康泰吉祥。
2016.2.23.一稿于朱子故里尤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