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
}4 2014年正月十三 我拜谒榔梨镇陶公庙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榔梨镇陶公庙,是我儿时和现在每年正月十三必定准时拜谒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座古老且享奉千年,香火不绝,史称“六朝遗庙、千年名山”的古陶公庙。还有一株树龄达800年的古樟,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戏楼!
晉朝,一个出身寒微家境酷贫的少数民族少年一一陶侃,靠自己的努力,驰骋疆场四十年,累立战功,成为一代名将,官至太尉,掌握重兵;他为官勤勉,惜时爱民,节物尚廉,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晚年,仍欲北伐有所作为,因其病重而罢。
他死后,尚书梅陶说:“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曹操),忠顺勤劳似孔明(诸葛亮),陆抗诸人不能及也。”
后人有诗颂扬他:“飘摇风雨满神州,日下江河乱未休;戡定荆州非易事,论功应独让陶侯。”
主持细讲的陶公的故事,深深印在我儿时的脑海里。
;~-M$a
}4
陶侃的哲嗣陶淡、陶烜叔侄,既痛国仇,又伤家难,晋亡后,先隐居长沙县福临的隐珠山上,后在临湘山上结草为庐。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叔侄双双尸解,遗蜕如生。陶淡和陶烜羽化成仙之后,成为知万事,医百病,呼风唤雨,能退兵灾水火,有求必应的仙人肉身菩萨,乡民仰其清名盛德,在此建庙以祀,享奉千年,香火不绝,史称“六朝遗庙、千年名山”。
据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长沙大旱,湖南巡抚赵申乔亲赴榔梨陶公庙迎接陶公真身菩萨进城求雨,仪式过后,果真“天忽大雨,水盈尺”,自此,声名远播,朝拜者遍及赣、鄂、川、桂、豫、闽、粤各省。
;~-M$a
}4
陶公叔侄的生日,一个在正月十三,一个在八月十七。每逢这一两个日子,陶公庙的就要举行盛大的庙会。街上四方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庙内香烟缭绕,善男信女虔诚跪拜,诵经念咒声、编炮钟鼓声不绝于耳。
;~-M$a
}4
庙中有座数重楼阁凤舞龙飞的“长沙地区第一戏楼”,正面悬挂清光绪帝师翁同龢亲书写之“古楼”两个雄浑遒劲的大字,戏楼两边6根粗大的立柱上,分别用篆书、隶书、行书书写3副楹联,有:“世事何需认真,境过追维成梦幻;人生莫以为戏,眼前法戒当针规。” ;“四百八十寺,皆成灰劫,山水结奇缘,尚留得两晋衣冠,隐迹神仙堪合传;三万六千场,无非戏局,春秋多佳日,好演出历朝人物,忠奸贤妄有分明。”台背面还有一副:“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对联中包含一些为人处世的哲理。
古戏台上通宵达旦地演出湘剧、京剧及一些地方戏曲,丝竹之声,十里相闻。
这些优秀的传统戏剧,宣扬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明辨是非曲直、善恶忠奸。戏文我全然听不懂,但从那衣着缤纷的红男绿女,威严整肃的帝王将相,刀枪棍棒的华彩飞舞中,我幼小的心灵受到熏陶和浸润,懂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庙中还有许多精美的匾额、碑刻、楹联、壁画、雕刻,无一不是他醉心欣赏的艺术珍宝和受益匪浅的形象教材。
陶公庙是一个大课堂,让我读到了小学课本上读不到的许多东西。
;~-M$a
}4
此后,我在7岁至37岁坎坷的生涯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善良正直的品质!从读书、创业、结婚三个时期艰难度过了坦坦荡荡、有作有为、虽平凡却无愧于我游氏祖先的一生。
现在,古庙依然巍峨,古楼依然屹立,古樟仍枝繁叶茂,煥发勃勃生机!古老的文化将不断培育新一代人成长!
;~-M$a
}4
此时,临湘山下,浏阳河畔,又是车流如潮,马达轰鸣,一场根治水害的巨大工程的战斗正在打响!以陶公庙旅游项目为代表的榔梨旅游休闲工程也正在紧张地规划运作中,新时代的 “陶公”,将继续造福人民。
历史和现实的紧密连接,湖南游酢文化与湖南传统的湖湘文化和现代文明继承融合和发展!我相信:闻名遐迩的榔梨镇,将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2014年3月21日
;~-M$a
}4
;~-M$a
}4
;~-M$a
}4
;~-M$a
}4
;~-M$a
}4
;~-M$a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