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 本帖被 游春波 从 游氏人文 移动到本区(2012-11-12) —
K"2|[5  
子游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子游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元代翰林学士张起岩称:“夫以周之季世,列国争雄,功私是尚,以吴人乃能独悦周公之道,北学中国,身通受业为孔门高弟。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目录 vO"E4s  
vO"E4s  
简介 vO"E4s  
生平 vO"E4s  
子游残碑 vO"E4s  
与韶巷 vO"E4s  
子游问孝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简介 vO"E4s  
vO"E4s  
  子游,胸襟广阔,位列文学科第一名;孔子曾称赞他:“吾门有偃,吾道其南。”也就是说有了子游,孔子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而胸襟广阔的子游也是在博览群书,并且经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子游过老师孔子的指导之后才能做到这些。正是因为子游胸襟广阔,所以才能充分地理解孔子的一些观点的真实含义,而孔子也特别喜欢这位“善解人意”的小弟子,在他的面前讲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侑睦”的话语。让自己的思想得以在世人面前充分地展现。做为孔子学生的子游为武城宰后,尊崇孔子的儒学思想,倡办教育,教化民众。列于文学之科,又为鲁所器重,委以民社。推引学道爱人之语,以诗书孔乐熏陶其民,弦歌之声复闻于今……”明翰林学士周洪漠在《重修丹阳公祠记》中写道:昔者吴公言子游为勾吴人而悦吾夫子之道,壮学于中国,卒能以文学擅科而得夫圣人之一体,至其宰武城也。夫子入其境,而闻弦歌之声乃喜而戏之曰:‘‘割鸡焉用牛刀。’’公以实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群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明代大学士李贤作《重修武城儒学记》载:“昔者言偃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而民皆化之,兴起弦歌之声,……吾君果能体言偃之道以教民,而民之所感化者必不异於言偃之时,所化之民,是能继言偃芳躅也……”。自汉代起至明清,子游尊崇儒学,兴办教育,教化民众之风一直影响着世世代代的武城人,沉积和丰富了武城的民族文化底蕴。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生平 vO"E4s  
vO"E4s  
  子游少孔四十五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 vO"E4s  
vO"E4s  
vO"E4s  
子游夏合称为“游夏”。 vO"E4s  
vO"E4s  
  子游二十多岁就担任了“武城宰”(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甚为嘉许。子游自称重视仁义之根本,批评子夏的门人曰:“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未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vO"E4s  
vO"E4s  
vO"E4s  
  (《论语·子张》)其留下的名言有:“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丧致乎哀而止”( vO"E4s  
《论语·子张》)孔子去世后,子游自己授徒徒讲学,其后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但却受到荀子的严厉批评。明翰林学士周洪漠在《重修丹阳公祠记》中写道:昔者吴公言子游为勾吴人而悦吾夫子之道,壮学于中国,卒能以文学擅科而得夫圣人之一体,至其宰武城也。夫子入其境,而闻弦歌之声乃喜而戏之曰:‘‘割鸡焉用牛刀。’’公以实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群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vO"E4s  
vO"E4s  
vO"E4s  
  唐玄宗时,子游被追封为“吴侯”,宋代又被封为“丹阳公”,后又称“吴公”。今江苏常熟存有“言偃宅”、“言子墓”等遗迹。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子游残碑 vO"E4s  
vO"E4s  
  东汉子游碑残石拓片长59厘米宽42厘米正面存隶书“贤良方正”等93字,可辩识者90字。此残石与河南滑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子游居所县文化馆藏残石为上下两截,世称“子游残碑”。河南一截为下截,此残石为上截。此残石刻于东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为邺县乡绅子游颂德之碑。它对研究我国东汉安帝时期的举贤良、延术士,讨叛羌等史实,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所刻隶书方圆并用,古朴浑厚,为研究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例证。汉元初二年(115)六月刻,隶书。碑断为二,下截存78字,上截存93字。此碑下截“允字子游”残石,于清嘉庆三年(1798)四月出土于安阳丰乐镇之西门豹祠旁,旋移至孔庙。为著名的“安阳残石四种”之一。后复移置洛阳存古阁。今藏安阳文化馆.民国二年(1913)于安阳出土此碑之上截,即“贤良方正”残石,今藏天津艺术博物馆。东汉元初二年(115年)六月刻。民国二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为上下两段。此碑是汉隶体系中境界较高的作品,结字方扁茂密,用笔圆劲浑厚,布局则疏朗有致。康有为评其书“有浑厚之形而气态浓深,笔颇而骏,殆《张黑女碑》所从出也。”开《张墨女墓志》和六朝石刻的先河。旧拓本“子游”之“游”字左三点,因苔土所封,尚未剔出。有重刻本。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与韶巷 vO"E4s  
vO"E4s  
  官林镇的韶巷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之地,相传在春秋战国以前,这里就是一个人口众多、市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子游场兴旺的农村街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韶巷村的形成和韶巷的原名虽已失考,但“韶巷”地名的启用却与孔子的学生子游到过韶巷的历史有关。 vO"E4s  
vO"E4s  
vO"E4s  
  子游(公元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常熟人,以其言行似孔子,有“南方夫子”之称。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是孔子七十二贤人和“孔门十哲”之一。他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材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夏合称为“游夏”。子游二十多岁就担任了“武城宰”(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甚为嘉许。孔子去世后,子游自己授徒讲学,其后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vO"E4s  
公元前470年前后,子游从楚地游学归时,路经韶巷,在此休整小憩,曾在该街市的一个闾巷设坛讲学,宣传孔子的礼乐之仪,以教化当地百姓。讲学之余,子游集合随从弟子,吹奏上古舜帝所作的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的雅乐———《韶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子游乐》(古有“《萧韶》九成,凤凰来仪”之说),又演唱舜传帝位于禹时和臣僚一起唱的《卿云》之歌。歌云:“卿云烂兮, 缦缦兮,日月光华,旦 vO"E4s  
旦兮(卿云,指祥瑞之气)!”村人听后深受感化。 子游东归后,《韶乐》之声在韶巷“悬梁三日而不绝”,以致醇厚民风、弦歌之声便在当地世代相传。村人怀思子游其德,便把他和随从弟子吹奏《韶乐》之处改名“韶巷”,同时又把村名改为“招贤”(韶巷小学的原名即为“招贤小学堂”)以资纪念。然而,后人认为将韶巷作为村名更具代表意义,从此便用“韶巷”替代“招贤”作为村名沿袭下来。后经世代变迁,“招贤”村名已无人提及,但韶巷之名却至今流传。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子游问孝 vO"E4s  
vO"E4s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vO"E4s  
《论语·为政》 vO"E4s  
vO"E4s  
  据台湾学者傅佩荣翻译,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就连狗与马,也都能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样分辨这两者呢?[1] vO"E4s  
vO"E4s  
vO"E4s  
vO"E4s  
子游 vO"E4s  
vO"E4s  
  子游、孔子所处的时代有许多道德约束,尚有许多人无法理解孝的真谛,而当今社会更是如此。孝不仅仅是形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是一种爱的心情。曾有一则公益广告将此意抒发得淋漓尽致:一位年迈的母亲在中秋佳节之时满心欢喜,精心准备了饭菜,最终却只等来了儿女们的电话,顿时神情落寞。充裕的物质生活只是表面的形式,老人甘愿每天粗茶淡饭,只要儿女能够常回家陪伴,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一首歌——《常回家看看》,怕是所有父母的心声吧。 vO"E4s  
vO"E4s  
vO"E4s  
  有这样一则故事,儿子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要母亲随他进城,母亲执意不肯离开清静的乡下,说过不惯都市的生活。儿子没有勉强母亲,说好以后每个月寄300元生活费。这个村子十分偏僻,邮递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近年来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因此邮递员在村里出现的日子便是留守老人的节日。每次邮递员一进村就被一群大妈、大婶和老奶奶围住,争先恐后地问有没有自家的信件,然后又三五人聚在一起或传递自己的喜悦或分享他人的快乐。这天,邮递员交给母亲一张汇款单,母亲脸上洋溢着喜悦,说是儿子寄来的。这张3600元的高额汇款单在大妈大婶们手里传来传去,每个人都是一脸的羡慕。过了几个月,儿子收到了母亲的来信,只短短几句,说他不该把一年的生活费一次寄回来,明年寄钱一定要按月寄,一月寄一次。很快一年就过去了,儿子由于工作缠身,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想法不能实现,本想按照母亲的嘱咐每月寄一次生活费,又担心忙忘了误事,便又到邮局一次性给母亲汇去3600元。几天后,儿子收到一张3300元的汇款单,是母亲汇来的。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又一次在信中嘱咐说,要寄就按月给她寄,否则她一分也不要,反正自己的钱够花了。儿子对母亲的固执十分不理解,但还是按她的叮嘱做了。后来,他无意间遇到了一个来城市打工的老乡,顺便问起了母亲的近况。老乡说,你母亲虽然一个人生活,但很快乐,尤其是邮递员进村的日子,你母亲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收到你的汇款,她要高兴好几天哩。儿子听着听着已泪流满面,他此刻才明白,母亲坚持要他每个月给她寄一次钱,就是为了一年能享受12次快乐。母亲心不在钱上,而在儿子身上。孝不仅仅在于形式,空巢老人缺的绝不仅仅是钱,他们更希望得到儿女的关心。 vO"E4s  
vO"E4s  
vO"E4s  
[ 此帖被游春波在2012-11-12 20:07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成陈

发帖
945
金钱
13726
贡献值
181
交易币
2
好评度
228
家乡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凤池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1-12
春波兄,恐怕此“子游”非吾家始祖“子游”。 vO"E4s  
vO"E4s  
此“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 vO"E4s  
而子产,(?-前522),字子产,又字子美,郑国贵族,与孔子同时。 vO"E4s  
这说明子产与世长辞16年之后,这个吴国人“子游”才出生。子产与孔老夫子同时期,也许还比孔子年龄大呢,而这个吴国的“子游”比孔子小45岁,是孔子的“孔门高弟”。 Bp*K]3_  
而游氏始祖“子游”,公子偃(?-?),姬姓,名偃,字子游,谥宣,是郑穆公的儿子,郑灵公、郑襄公的兄弟,七穆之一游氏的始祖,郑国的卿。 Bp*K]3_  
饮广平茗茶,扬游氏文化!

发帖
8486
金钱
65620
贡献值
3223
交易币
14
好评度
5373
家乡
湖南株洲姚家坝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11-12
此子游是言氏子游,不是我们先祖游氏子游
待人以真

发帖
8456
金钱
108004
贡献值
2206
交易币
3
好评度
1622
家乡
福建平潭县白青南盘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11-12
游氏资料,分享了。
《中华游氏网》微信公众号为:《游氏网》。
欢迎各栏目版主与会员投稿,邮箱:380515888@qq.com
福建游氏QQ交流群:15633809
离线游新源

发帖
8918
金钱
128578
贡献值
2526
交易币
0
好评度
1269
家乡
福建省上杭县同康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11-12
子游是孔子最得力最喜欢的弟子之一
因为一个游字,紧紧的把我们连在一起
离线游江

发帖
2764
金钱
63484
贡献值
1110
交易币
186
好评度
49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西科朝东楼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11-12
此子游非游氏之子游。


离线游协兴

发帖
1653
金钱
25694
贡献值
372
交易币
2
好评度
35
家乡
浙江温州苍南灵溪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11-12
此子游非吾游氏始祖之子游。
富治公派下第21世
离线游贤坤

发帖
3874
金钱
22721
贡献值
1083
交易币
3
好评度
1478
家乡
重庆渝北区两路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11-12
此子游不是我始祖之子游,请版主考证。
离线游大亮

发帖
7461
金钱
12
贡献值
3313
交易币
246
好评度
586
家乡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新丰街镇梅溪村界潭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11-12
这是吴子游
真诚相识,真诚相见,真诚相遇,真诚相助。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11-12
回 1楼(游成陈) 的帖子
游成陈:春波兄,恐怕此“子游”非吾家始祖“子游”。
此“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 Bp*K]3_  
而子产,(?-前522),字子产,又字子美,郑国贵族 .. (2012-11-12 00:12)  Bp*K]3_  
Bp*K]3_  
嗯 估计是非吾家始祖“子游”。
有志者事竟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