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cO&(&*J r
振江公的第三子联发(字叔康、乳名敏官),他在担任党的掩护工作那段时期曾用名承志。叔康生于1912年(民国壬子元年),在大夫第第十五世联字辈里排行第十九。他天资聪慧、玉树临风,与瀚波(行二)、毓桢(行十)一样,都具有一股的英气。他最突出的特点是思维敏捷、精通各种的窍门,凡是经他过目的器具皆能仿制,制作起来得心应手。无论是竹编、木刻、织网、制刃,甚至是制作鸟枪火药,在他来说视若小技一桩。敏官青少年时期,认识他的人都称赞他“绝顶聪明、无师自通”。倘若能得师传、倘若能持之以恒、倘若能专心于某一项,绝对是出类拔萃的专业人才。他生平爱好打猎、钓鱼,瞄得准、钓得多,同伙都心悦诚服。 cO&(&*J r
敏官十五六岁时,随父到马来西亚的槟城服装店习艺。仅仅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就会裁剪,因为父亲不幸去世,他安葬好父亲、处理好后事,只身漂洋过海回国返榕。回家后,不知为何不想继续学习裁剪的手艺,偶尔高兴,帮族人朋友裁剪一些式样新颖的服装娱之。不久后便跟随二哥(春官,行十六)到建宁、邵武一带游走,来去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因他的天性聪慧好动、富有胆识、豪放不羁,又经常神出鬼没的,熟人便送他一个水浒英雄“神行太保”的雅号。二十岁那年,他应朋友的邀请到邵武的一个山乡游玩,这个乡村居住的多是江西籍的移民。他在这个朋友家里玩得很开心,展示了他样样的特长,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竹编和钓鱼的技巧很得朋友父母的欢心和赏识,在那乡村可谓技高一筹。他的潇洒飘逸引起了朋友妹妹的青睐,打心眼里爱慕他。这个年方十四岁的小姑娘名叫刘金凤,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在这一带山乡可谓是飞出了一只金凤凰。二人接触了一些日子,敏官也对她产生了好感,她也不顾敏官比她年长了六岁,二人各自禀告了家里的尊长,在取得双方家长的同意下成了亲。成亲后敏官为她更名叫刘琴韵,意含夫妇百年好合、琴瑟和谐。当时林孺人已得了腹胀的病,以现在的医理来分析就是胃肠道的癌症。林孺人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能多看到一个孙子成家,就多了一份慰藉。刘琴韵漂亮贤淑、小鸟依人,很得林陈二孺人的疼爱,联源夫妇也觉得满意。此时小叔子季康在读私塾,六龄童少不更事,一家人尊老爱幼和谐欢乐。林孺人是她那辈妯娌中活得最久的一个,她唯一的遗憾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振江儿早逝),心里唯一放不下的是自己走了,留下陈氏这个儿媳备受孤苦。因为随着孙子一个个的长大成家,陈氏身边惟有幼子季康还得养育,心里实在很可怜她。于是她语无伦次的交代孙子孙媳要好好的孝敬婆婆疼爱小叔。林孺人的腹水到了晚期,已不能进食。她什么都不想,只想吃些红苋菜。这时正值清明时节,苋菜初长成,很是鲜嫩却为数不多。因为琴韵是刚来不久的新娘,对这里的生活还不适应,家里也得留个人照料,大家都忙活去了,琴韵看家侍奉林孺人。琴韵在房屋的周围寻寻觅觅,寻得一些鲜嫩的苋菜煮好喂林孺人吃,她吃了几口后感到很惬意。可是她的病情恶化常常呕吐,琴韵不怕脏臭,很殷勤周到地侍奉在她的身边直到她去世。 cO&(&*J r
陈孺人娘家有一哑巴的幼弟,他虽然残疾却有一技之长,精通于人物的绘画和肖像。陈孺人做闺女时就像母亲一样地照顾这个弟弟,因此他和这个姐姐很亲近,于是这个哑巴小舅舅经常在大夫第走动。敏官看到他的作品,心里很羡慕,二十三岁那年学画像于福州,仅两个月即告艺出师。族人有的不信请他试画,果然画得惟妙惟肖,众人皆赞叹不已。一日,他想为祖母林孺人画遗像,才画完面部便停笔不续,后来还是哑巴舅舅帮他完成,还替他的姐姐陈孺人也画张肖像。(这两张画像陈列在我家客厅的墙上,直到拆迁止。)乡里人和熟人慕名而来向叔康求画润笔,他均婉言谢绝,还把画具束之高阁,众人皆莫名其妙,不知他因何故?因此大家对他有异议,长辈恶之,斥之为“十学九废”之流。1937年敏官为了逃避壮丁,伪造关防印信,复辗转于邵武、建宁之间。1940年五月军校招生,敏官由二哥瀚波介绍考取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赴湖南武冈分校学习。毕业后,出任十三补训处少尉军官,抗战胜利后被编遣回籍,自此他一心向着共产党,以堂兄毓桢的关系参加地下党的活动,先后公开职务为凤岗乡乡队附、后勤部第八教养院第五队中尉分队长,他的革命事迹载入他的本人档案。他的妻子琴韵一边养育着儿女一边帮助婆婆打理家务,她的孩子接二连三的死去,(逃难到建宁后,刚出生的女婴被李桂英在大雪天放阳台上洗澡受凉夭折;回家后,四岁的长子瑞展得了疟疾去世。)因时局动荡敏官东奔西走,她也时常流离在外,之后又生的一胎女孩名叫名瑞四岁时也夭折了,这些孩子的病痛叔康很少关心,因为他干革命很少居家,致使她对敏官有了些怨言。另一个儿子取名子同(1948~1951)非常的天真可爱,青年时未成家的季康相当疼爱这个侄儿,觉得他长得漂亮又乖巧聪明。季康每星期从公司回家都会为他买好小礼物。而子同也挺粘他,到了周末傍晚就会在屋外的路上等待这位小叔叔,远远地听到小叔的脚步声,便像小鸟一样欢快的奔过去,笑哈哈的抱住叔叔亲个不停......然后一路举着小礼物飞跑回家给家里的人看,小脸象笑开了花,大家都沉浸在亲情的欢乐中。1951年的一个周末,子同照样在离家不远的路边等待着小叔叔回来,不意有只对面族人家里的黑犬疯了,冲过来直奔子同,子同吓得飞跑回家。可是才四虚岁的幼儿能跑多远?他跌倒了疯狗扑到他的身上......季康在远处听到他的哭叫声飞跑过去救护,可是已经迟了,小孩受了惊吓被疯狗咬后昏迷过去了。以后经过医治子同的病情稍有好转,可是迎年的锣鼓鞭炮又使病情加重,当晚就去世了,季康抱住他小小的身体痛哭不已,这件事成了他平生第一件最伤心的记忆。 cO&(&*J r
敏官在做地下交通工作时,经常要掩护一些革命志士,都得到了琴韵的配合。武冈的一对年轻夫妇到了大夫第,他的夫人要临产了。当时季康未成家,也在配合敏官工作。他告诉母亲三妹(我的奶奶不信邪,很支持他的孩子所作的工作。)取得她同意后把这对夫妇安排到自己的新屋,(季康准备自己结婚用的屋子,在洋中厝前座右边。)让他们的小女孩在这里顺利诞生。敏官解放后在福州航管局任某轮船政治指导员,我上小学时曾到那里玩过。1962年敏官患食道癌开刀,倒在手术台上没有醒来......享年51岁。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也经常和十九母(刘琴韵)作伴,晚上和她睡在一起,我听她说这些往事,她听我讲故事。她会像小孩一样的缠着我,要我去她家睡觉和她交换讲故事,我爱听这些前人轶事,她爱听才子佳人。当时她的大女儿帼英因为长得不是很伶俐,也不怎么通文墨,她的母亲不喜欢她,倒很疼爱我。帼英十五岁那年(1965年)的暑假,她的妈妈让她去放羊,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了(把帼英从河里捞起来,钉一付铺板作小棺木,入殓等一切善后均由小叔季康亲理)。失去丈夫后不久又失去大女儿,当时孤儿寡母的琴韵甚是可怜,哭得死去活来,还有三个年幼的子女还得靠她养育,虽然政府有给予抚恤金,在那样的岁月,一个瘦弱的妇人和三个待哺的子女,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的救济都是远远不够的。好在此后她的三个子女都平安地度过艰难的时期长大成人。文革时期,我失学在家(当时还未去上山下乡)的一天晚上,我和十九母家的子女都在睡觉,半夜听得犬吠,有人来敲门。十九母披衣起来点了根蜡烛往外走,只听得隔壁她的厢房有些人和她小声说话,后来声音渐渐小了,因为我又沉沉睡去了。第二天问十九母,她告诉我说是十九伯生前好友省市高干的子弟到这里和她联系,要求躲避。我年少对政治懂得不多也没多问,心里想,她都这样子了,还不忘当交通员,真是我伯父的好妻子。十九母家的老大瑞雨,因为文革没读什么书,虽然天资不错,也拿着他父亲的党证找过民政有关部门,因文化水平不够、身在农村只得务农,娶妻生女;老二帼模是女儿也因为文革小学才毕业,后在社办的刺绣厂学刺绣,是绣花能手,后来嫁给吴山林姓人家,日子过得不错。老三瑞日更不用说,连小学也没读好,先是跟了姐夫学手艺。后来因为他聪明英俊被一个旅美的老华侨看中当了乘龙佳婿去了美国定居,生了一个男孩后自己也当了老板,刚给家里寄些钱孝敬琴韵的晚年,却意想不到得了癌症,回家医治无效于1993年去世,年仅35岁。这是十九母晚年精神上的又一打击,好在她很乐观,看到我回家,还要我讲故事给她听,我不觉笑起来,我说我现在是什么年龄了?讲不出当年的故事了。她脸上有一股淡淡的失落......她在前两年去世,享年91岁,是目前大夫第女人里最高寿的一人。她的去世我非常伤心,我觉得我在她晚年因为条件不许可,不能给她讲她爱听的故事,真是一大憾事! cO&(&*J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