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显贵于任县的郑国后裔游氏》之四误 游家陶 字斌初撰
yMZHUd 游心华先生在其博客和论坛“古代名人” 中转载了《牛城晚报》2004年11月13日刊登的赵福寿先生的文章,即《显贵于任县的郑国后裔游氏》,有大姓的学者撰文来弘扬我游氏,我看到标题就非常高兴,真想好好感谢赵先生。
yMZHUd 但仔细阅稽文章内容,发现有几处与史实不符,如不及时纠正,照此传承,将贻误我游氏子孙。一误将游吉当成公孙楚,二误将共叔段(京城大叔)当作子大叔(游吉),三误将游吉当成公孙楚流放于吴,四误将游吉子孙排除在任县之外。下面将“四误”内容和《左传》原文对照加以说明,以证明其误。
yMZHUd 一误将游吉当成公孙楚
yMZHUd 对公孙楚和公孙黑争聘徐吾犯之妹之事,赵先生的描叙为:“仍据《左传》,鲁昭公元年(前541年),郑国的游吉(公孙楚)与公孙黑争聘徐吾犯之妹。………”。而《左传》的原文为:“ 昭公元年 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公孙楚字子南,为郑穆公之孙,子偃字子游之次子,而游吉不是郑穆公的孙辈,而是曾孙,且赵先生文中也曾提到游吉是郑穆公的玄孙,而这里又强作孙辈,可见其误。
yMZHUd 二误将共叔段(京城大叔)当作子大叔(游吉)
yMZHUd 赵先生的描叙为:“当游吉将要离郑至吴前,相国子产咨询共叔段(即太叔)这样处理是否合适。共叔段说:“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彼国政也,非私难也。子国郑国,利则行之,又何疑焉?周公杀管叔而放蔡叔,夫岂不爱?王室故也。吉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于诸游?” 而《左传》的原文为: 五月庚辰,郑放游楚于吴,将行子南,子产咨于大叔。大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彼,国政也,非私难也。子图郑国,利则行之,又何疑焉?周公杀管叔而放蔡叔,夫岂不爱?王室故也。吉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于诸游?”为便于理解,现将《山西古藉出版社》对该段《左传》原文的译文摘录如下:“(鲁昭公元年)五月庚辰,郑国把公孙楚流放到吴国。就要让公孙楚出走的时候,子产又向游族的宗主大叔(名游吉)征询意见。大叔说:“我游吉连自己的身子都庇护不了,还能庇护宗族吗?(子南和子皙)那件事,是关系国家政纪的,不是私人的患难。你考虑郑国一国的问题.(对国家)有利就实行它,又有什么疑虑呢?周公旦杀掉管叔流放了蔡叔,哪里是不爱护他们呢?只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原因。我游吉如果获罪,你应对我执行处罚,为什么要顾虑游氏宗族呢?” 赵先生提到的共叔段(即太叔)是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的弟弟,《左传》的原文为: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可见共叔段和子大叔是相隔200年的人,公元前541年的郑国名相子产怎么可能向公元前722年的共叔段咨询呢?显见其误。
yMZHUd 三误将游吉当成公孙楚流放于吴
yMZHUd 赵先生的描叙为:“游吉被执后遭到相国子产的严厉训斥,并在当年五月被放逐吴地。” 而《左传》的原文为:“ (昭公元年)五月庚辰,郑放游楚于吴。” 以下《左传》记录了游吉一直在郑国的活动: </font></p><p><font size="4">◎ 昭公元年 郑为游楚乱故,六月丁巳,郑伯及其大夫盟于公孙段氏,罕虎、公孙侨、公孙段、印段、游吉、驷带私盟于闺门之外,实薰隧。公孙黑强与于盟,使大史书其名,且曰七子。子产弗讨。 ◎ 昭公三年 【传】三年春,王正月,郑游吉如晋,送少姜之葬。 张趯使谓大叔曰:“自子之归也,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曰子其将来。今子皮实来,小人失望。”大叔曰:“吉贱,不获来,畏大国,尊夫人也。且孟曰:‘而将无事。’吉庶几焉。” ◎ 昭公五年 晋韩宣子如楚送女,叔向为介。郑子皮、子大叔劳诸索氏。
yMZHUd 昭公六年 六月丙戌,郑灾。 楚公子弃疾如晋,报韩子也。过郑,郑罕虎、公孙侨、游吉従郑伯以劳诸柤。
yMZHUd 昭公七年 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铸刑书之岁二月,或梦伯有介而行,曰:“壬子,余将杀带也。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也。”及壬子,驷带卒,国人益惧。齐、燕平之月壬寅,公孙段卒。国人愈惧。其明月,子产立公孙泄及良止以抚之,乃止。子大叔问其故,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大叔曰:“公孙泄何为?”子产曰:“说也。为身无义而图说,従政有所反之,以取媚也。不媚,不信。不信,民不従也。”
yMZHUd 昭公八年 叔弓如晋,贺虒祁也。游吉相郑伯以如晋,亦贺虒祁也。史赵见子大叔,曰:“甚哉,其相蒙也!可吊也,而又贺之?”子大叔曰:“若何吊也?其非唯我贺,将天下实贺。”
yMZHUd 昭公九年 【传】九年春,叔弓、宋华亥、郑游吉、卫赵黡会楚子于陈。
yMZHUd 昭公十年 戊子,晋平公卒。郑伯如晋,及河,晋人辞之。游吉遂如晋。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最有说服力的是“(昭公元年)五月庚辰,郑放游楚于吴。”而(昭公元年)六月丁巳,《左传》就记载了游吉和郑国诸大夫的活动,且差不多每年都记录了游吉在郑国的活动,这充分证明郑国当年流放于吴的是游楚,而非游吉。此乃先生之三误也。
yMZHUd 四误是将羽颉定为任县游氏的始祖,而将游吉子孙排除在任县之外
yMZHUd 由于有以上三误,赵先生很自然的误将游吉及子孙排除在任县之外。他在文中写道“游吉放逐地是吴而非任,则任县游氏的始祖又是诸游的哪一支?”既然赵先生关于“游吉放于吴”的观点为误,那就不能排除游吉及子孙在任县繁衍的可能。另外,关于马师羽颉是否是任县游氏的始祖?《左传》记载:马师羽颉因助郑良霄而逃亡晋国,被封为任大夫。赵先生即认为“羽颉是子羽即公孙挥的儿子,应为战国诸游之一,亦即任县游氏的始祖。或有学者认为羽颉是“氏王父字者”,因子羽而为羽氏之祖。但羽氏今无传人,似正证其后皆以游氏传宗。我们说游氏是显贵于任县的郑国后裔,正是以羽颉奔晋而为任大夫为论据的。” 我认为在游吉误流放的前提下,将羽颉定为任县游氏的始祖有些勉强,缺乏史料依据,光靠主观推断是不够的。
yMZHUd 另据《潜 夫论笺校正》之第三十五‘志氏姓’中记载,“周厉王之子友封于郑〔一〕。郑恭叔之后〔二〕,为公文氏〔三〕。轩氏〔四〕、驷氏〔五〕、丰氏〔六〕、游氏〔七〕、国氏〔八〕、然氏〔九〕、孔氏〔一0〕、羽氏〔一一〕、良氏〔一二〕、大季氏〔一三〕。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各以字为姓〔一四〕。及伯有氏〔一五〕、马师氏〔一六〕、褚师氏〔一七〕,皆郑姬姓也。”。对羽氏的注释“〔一一〕左传郑穆公子子羽,其后为羽氏。襄卅年有羽颉。世族谱云:“子羽,名翚。”○铎按:公孙挥,字子羽,见襄廿四年左传。” 对马师氏的注释“〔一六〕昭七年左传云:“马师氏与子皮氏有恶”,杜注:“马师氏,公孙鉏之子罕朔也。”襄三十年,马师颉出奔,公孙鉏代之为马师,与子皮俱同一族。”。可见马师羽颉具有两种姓马师氏和羽氏的可能,即便羽氏今无传人,羽氏也可能选择与之有关的马师氏,其后没有理由皆以游氏传宗。由此可见赵先生以羽颉奔晋为任大夫而为任县游氏始祖的论据是不充分的,站不住脚的。关于这点,不知任县游氏老谱是如何记载的?请任县的宗亲予以陈清,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yMZHUd 二零零七年八月 于长沙
yMZHUd yMZHUd
yMZHUd yMZHUd yMZHUd [ 此帖被游家陶在2012-10-02 16:5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