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64阅读
  • 8回复

[历史地理]佛山南海丹灶西城村六条古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冠文
 

发帖
2396
金钱
19378
贡献值
6956
交易币
102
好评度
14584
家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游地街一巷3号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7-29
                                                                                        南海丹灶西城村30多间镬耳屋,部分已有300多年历史 0j1I  
0j1I  
   在南海丹灶西城村,清朝镬耳屋群静静地偎依在湖边。 0j1I  
0j1I  
  镬耳屋群的古巷内,一只黑狗正在等候主人归来。现在住在老屋的村民越来越少,曾经繁华一时的六巷如今只剩下100余位坚守者。 0j1I  
0j1I  
  在南海丹灶西城村镬耳屋古建筑的数量已越来越少。 0j1I  
0j1I  
  镬耳屋门楣上,刻有精致的壁画。 0j1I  
0j1I  
0j1I  
  在西城村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石巷,清一色的“镬耳屋”错乱有致地分列在两旁。 0j1I  
   0j1I  
0j1I  
  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南海丹灶西城村六条古巷,你可以领悟到另一番情趣。在那里,土生土长的西城村人,依旧沿袭祖辈安居“镬耳屋”的淳朴民风。纵然时代的发展,挡不住越来越多村人外流的脚步,但留守者却依然执着,毕竟在他们心里,始终怀有一种保护传统的责任。而六巷里成片的镬耳屋群,便是村民留守的最后根据地。 0j1I  
0j1I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在丹灶西城村六条古老巷子里,藏着连片清朝镬耳屋古建筑群。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是丹灶新农村规划中重点突出的一部分。昨日,记者来到这片古建筑最密集的地区――西城村六巷街,一睹其风采。 0j1I  
0j1I  
  徜徉六巷 细品“镬耳” 0j1I  
0j1I  
  晨光初现,徜徉在西城这条小村里,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的镬耳屋顶、水磨砖墙,木雕屏风,麻石板路……村前老井旁几位阿姨拿着衣服在洗涮,一切显得古朴而幽静。 0j1I  
0j1I  
  这里便是被西城村人称之为六巷的地方,六巷是六条古老巷子的统称――“荣阳首里”、“朱正邸”、“家乐里”、“青云巷”、“居仁里”、“悉里”。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荣阳首里“青石板小巷里,伴随着久经风霜的循上石阶,清一色的“镬耳屋”错落有致,分列两旁。据专家介绍,这里是西城村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石巷。村中年近六旬的文叔告诉记者,六条巷子中的镬耳屋超过30间,不少已有100多年历史,最古老的甚至有300余年。 0j1I  
0j1I  
  站在“荣阳首里”巷口,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瓦顶的龙船脊和“镬耳”,上面不仅装饰了花草虫鱼等寓意吉祥的图案,而且两边用青砖垒起的“镬耳风火墙”,亦比一般瓦屋墙坚固许多。文叔领着记者走进屋内,抚摸着残旧却异常坚固的墙身告诉记者:“风火墙既可遮蔽斜射阳光,又可用来挡风挡火。” 0j1I  
0j1I  
  行走青砖石板之间,细细品味每一间老屋,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红彤彤的对联。在一间有着200余年历史的镬耳屋前,“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的一纸崭新吉祥对联引得记者驻足细看,对联句句祝福,透着淳朴。而中间秀气的木门,门楣上装饰着花草灰雕、木雕,还有各项虫鱼、故事壁画,以及唐诗、宋词为内容的书法,与对联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和谐地融洽在一起。 0j1I  
0j1I  
  走进数间“尘封”已旧的大屋,内里格局基本为“一厅两房”,部分是“一房两厅”,且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砌墙,阶砖铺地,白石围井,处处无不透着南方人的灵巧与细致,历经百年沧桑,依旧屹立不倒。 0j1I  
0j1I  
  细致“镬耳” 身份象征 0j1I  
0j1I  
  在西城村,在六条古巷,记者看到的大大小小十间镬耳屋的远观似大同小异,但近观却发现,镬耳大小形状不一,古屋间其实也有身份之别。 0j1I  
0j1I  
  文叔自豪介绍,这种镬耳屋象征着官帽两耳,有“独占鳌头”之意,只有有功名的村人才能采用,多年过去了,巷子里不知出过多少名门望族、巨贾豪绅,而这些镬耳屋,也不知换过多少主人,但门庭依旧,老屋小巷相辉映,与其他街道的色彩与氛围大相径庭。 0j1I  
0j1I  
  文叔领着记者来到昔日的“大户人家”屋中,记者看到,屋顶镬耳状的瓦片装潢细致入微,清晰可见的瓦中雕刻,花鸟虫鱼,寓意吉祥。“谁家镬耳大,选材讲究,装饰堂皇,谁家就越有财势。”文叔笑说。 0j1I  
0j1I  
  “两边潘,中间游,饱饭叹风流!”这是西城村六巷流传百年的戏说,据文叔介绍,由于六巷主要以潘姓及游姓村人为主,而在清朝时期,镬耳屋在岭南当地盛极一时,这句民间戏言,充分反映了当地村民年间收获后,徜徉古屋,邻里和睦的欣荣场面。 0j1I  
0j1I  
  传统“镬耳” 期待保护 0j1I  
0j1I  
  据悉,文叔最近正忙于修编族谱,他表示,昔日就在这里的镬耳屋群,出过不少文武举人。清朝咸丰年间,人口鼎盛,不少乡亲在外发迹后,都回到家乡大兴土木,如今看到的镬耳屋便是其中一部分。 0j1I  
0j1I  
  然而,记者随文叔踱至六巷走道石阶处,他指着眼前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奈说道,这里也曾是镬耳屋群,但由于保护不周等原因,不是被拆,就是遭到自然灾害破坏,如今已经荒废。他强调,现在住在老屋的村民越来越少,曾经繁华一时的六巷,由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人选择了迁居市区,如今村里仍然有100多人坚守着这片古屋。留守的村民,眼看镬耳屋日渐凋零破败,心里急切盼望着相关部门能制定相关措施,好好保存这些老屋。 0j1I  
0j1I  
0j1I  
0j1I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游氏网|游姓网|游氏论坛|华夏游氏网|游氏宗亲网|游氏家谱网|游氏寻根网
  • 游氏网|游姓网|游氏论坛|华夏游氏网|游氏宗亲网|游氏家谱网|游氏寻根网
  • 游氏网|游姓网|游氏论坛|华夏游氏网|游氏宗亲网|游氏家谱网|游氏寻根网
  • 游氏网|游姓网|游氏论坛|华夏游氏网|游氏宗亲网|游氏家谱网|游氏寻根网
  • 游氏网|游姓网|游氏论坛|华夏游氏网|游氏宗亲网|游氏家谱网|游氏寻根网
1条评分
游学京 好评度 +5 幸苦了 2010-07-29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人不去学习,哪来知识。不去工作,哪来财富。不去拼搏,哪来成功!不参与大趋势,哪来的机会!不相信一切,就要被时代所淘汰。所谓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走出家门就有路。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视野。有信心不一定赢,没信心一定会失败!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思想决定一切,播种正面积极的思维,才会收获健康成功的人生;一种良好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强。
离线游学京

发帖
10688
金钱
61516
贡献值
2700
交易币
9
好评度
1831
家乡
广东省雷州市松竹镇山口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7-29
南海丹灶西城村现在是否还有我们游氏宗亲居住在哪里?
为理清粤西游氏源流而努力;
欢迎各地宗亲加入游氏廣平堂柒群(粵西)
群号105680760
离线游冠文

发帖
2396
金钱
19378
贡献值
6956
交易币
102
好评度
14584
家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游地街一巷3号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7-29
问过一南海网友说有南海游氏宗亲,但祥细不知在哪?这段时间比较忙,一有时间我找下联系。
人不去学习,哪来知识。不去工作,哪来财富。不去拼搏,哪来成功!不参与大趋势,哪来的机会!不相信一切,就要被时代所淘汰。所谓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走出家门就有路。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视野。有信心不一定赢,没信心一定会失败!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思想决定一切,播种正面积极的思维,才会收获健康成功的人生;一种良好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强。
离线游文强

发帖
3531
金钱
6010
贡献值
201
交易币
0
好评度
207
家乡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7-29
古香古色,很有韵味的地方。
离线游德炎

发帖
685
金钱
9142
贡献值
9
交易币
2
好评度
58
家乡
福建永定大溪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7-29
引用第3楼游文强于2010-07-29 09:54发表的  : 0j1I  
古香古色,很有韵味的地方。 0j1I  
0j1I  
游德炎
离线游语晨

发帖
4011
金钱
15663
贡献值
39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8
家乡
福建宁德蕉城区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7-29
可以成为旅游胜地了
我们有同一个信念——游
离线游新源

发帖
8918
金钱
128578
贡献值
2526
交易币
0
好评度
1269
家乡
福建省上杭县同康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1-20
一个很不错的地方、谢谢分享!
因为一个游字,紧紧的把我们连在一起
离线游正权

发帖
3759
金钱
39899
贡献值
737
交易币
0
好评度
336
家乡
重庆市永川区外环西路88号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4-01-20
有点古老
我是入川尊祖友贵第25代后孙,尊祖于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5年)从世居地江西府吉水县迁至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后于洪武4年迁至原四川省重庆府永川县松溉镇洞口。
离线游家良

发帖
2084
金钱
22411
贡献值
660
交易币
12
好评度
464
家乡
湖南常德市鼎城区逆江坪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4-01-20
分享了。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