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诗意参禅成就游酢书法 pt%~,M _
pt%~,M _
pt%~,M _
pt%~,M _
高令印教授在《游酢文集》再版序中指出:“有谓游酢靠近佛教禅学,由此后儒冷落游酢思想。这个问题是重估游酢思想的一大障碍”。但,我以为,恰恰是这种以儒知禅融佛的理学思维方式成就了游酢书法。 pt%~,M _
pt%~,M _
pt%~,M _
作为道南第一人的游酢,大多学者从他的人格与诗文书法所展现出来的儒家精神论述,应该说,类似的论述抓住了游酢文化精神的主脉。 pt%~,M _
pt%~,M _
pt%~,M _
在书法研究上,人们往往缺乏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研究。研究游酢书法,过去我们只就书法论书法,如同研究游酢的试文,不涉及书法一样,都是偏颇片面的做法,没有得出一个完整全面真实的游酢。作为宋代理学文艺的集大成者、引航者,诗文风格与书法风格互为表里,一脉相承,共同构成其汪洋恣肆的艺术世界。 pt%~,M _
pt%~,M _
pt%~,M _
游酢的诗,此文暂不赘述。且说书法,自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总结历代书法风格时首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后,宋人书法尚意成为千古定论。 pt%~,M _
pt%~,M _
pt%~,M _
宋七大书家中,我以为,草书只有黄庭坚可与游酢并驾齐驱。游酢书法以学问滋养,是至大至刚有才气的书法。关与黄庭坚书法的渊源和风格,黄本人曾有叙述:“余学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pt%~,M _
pt%~,M _
pt%~,M _
黄庭坚大字得力于《瘗鹤铭》和颜鲁公楷书的神韵:“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石崖颂中兴。"游酢书法,传世最重其草书,旭、素以来唯黄山谷可比肩,下开晚明诸家。他的草书,同习禅入定一样,妙在参悟。 pt%~,M _
pt%~,M _
pt%~,M _
黄山谷游酢则是宋代书法家之中艺术感觉最为觉醒的大家,把书法真正上升到艺术层面来处理。其论书重神韵、重技法、重表现,成就各有专擅,开辟了行草书的新天地。 pt%~,M _
pt%~,M _
pt%~,M _
游酢人生态度,在士大夫中具有普遍意义。以儒为基调,参之以佛老。一生走仕宦道路,读书、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官,颇有政声。在个人精神层面,好老庄,参禅悟道,崇尚自然,看淡名利。表现在书法上,则是追求适意怡心,一任天然。 pt%~,M _
pt%~,M _
pt%~,M _
关于书法的继承与创新。游酢书法承袭晋唐诸大家,远绍王羲之、智永、徐浩、颜真卿、柳公权、李邕。草书尤得力于张旭、怀素、陶弘景。而于去他们不远的五代书法家杨凝式更是推崇而至。杨凝式《韭花帖》萧散恬淡之韵味,《夏热帖》汪洋恣肆之气势,《卢鸿草堂十志图跋》自然流丽之写意,《神仙起居法》酣畅淋漓之情愫,集中反映在游酢书法之中。杨风子的生活态度同样为游酢所效法。 pt%~,M _
pt%~,M _
pt%~,M _
以诗入禅,以禅入书,尚意风格游酢将它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推动书法由法向意的转变,并最终确定了尚意书风在宋代书坛的地位,对宋以后书法发展意义深远。 pt%~,M _
pt%~,M _
pt%~,M _
游酢的禅意书法,在于强化了书法的表情达意功能。游酢作诗,注重诗格谨严,内容情理并重,风格萧散简远,设计书法,以佛道之理观照书法,将书理同诗理、佛理同会。游酢,以儒家文化精神为主脉,同时融合了佛、道思想,从政治角度看,从儒家正统的观点看,可能有些“消极无为”,但是,恰恰因为他的“消极无为”,在儒释道思想文化的融合方面,在并非刻意为之的情况下,达到了自然的积累与深入。文化上的融合,体现在其诗文和书法创作上,大大地促进了,或者说成就了他书艺的长足发展,使其书法在已有的体势开张、气势博大的基础上,更融入了拙朴、淳厚、浑穆与幽邃,从而大大提高了游酢书法的精神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