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游氏族人的主要迁徙集中在东南方向。尤其是唐末,经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为躲避战乱等原因,游姓族人向福建、江西,以及湖北、安徽、四川迁徙。唐中叶,游文贞(讳肇,任尚书右仆射)的第八世孙游植、游匹兄弟自任城徙居颖州婺源后辗转入闽。据福建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莆田紫霄圭浦游氏家乘》载:“吾宗自西晋迄隋世居广平任城,唐中叶植、匹二公兄弟自任城、颍州徙婺源后徙入闽,分为二支,植公居闽莆田紫霄是为南支始祖,匹公居闽建阳长平是为北支始祖。” “植公仕唐中叶,为泉州别驾转大理寺评事,乐莆田紫霄岩山水遂家焉,是为南支始祖。匹公与植公胞兄弟,别号金玉,一云字五丈。建阳谱载其博通地理诸书,卜居建阳长平,后裔极盛,殆以精于堪舆而地灵人杰。”游植落籍莆田,家族十分兴旺,其子为节度推官,其孙为奉礼郎,其曾孙为太常卿,故有“圭浦家声大,容台世泽长”之称。游匹一支也不弱。南宋朝淳熙十四年(1187年),游匹的第十三世孙游一鹗作《游氏源流序》称:“五丈者,乃游肇尚书八叶之孙也!其始居南京,兄弟四人,位实居长,三弟俱入仕,而五丈素称文雅,乃不见用,喟然叹曰:‘道之兴废,莫非命也!’遂博考阴阳地理之书,周游四方,至长平视其山水之势而曰此间山富水贵,若久居之,子孙当盛且富,因草治屋宇于洲坊而居焉。是时,长平皆虞公所有,号曰“虞公墩”。虞公乃世居洲头,每因暴水所患,思欲徙矣,闻五丈善阴阳之术,问之曰:‘吾居濒水,不宜久居,烦择佳所而移之。’五丈曰:‘此地可矣!’公弗听,竟移之。已而,五丈公遂娶虞氏,生一子曰吴,性质颇美。国朝兴,封卿将,后迁镇使,娶陈氏,生二子。游氏本支自此蕃衍,虞公墩遂易为“游坊”矣。自时厥后,簪绂盈朝,兄弟俱入太学,而御史出典四名,至九世孙酢与兄醇俱受业于伊洛之门,致程夫子之叹,发明正学,载道而南归者。又有高捧乡书、题名雁塔,如今日之纡朱曳紫者,未历枚举,族系源流端有来矣!” ~s3X&!#
~s3X&!#
稍后,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有游广。据福建霞浦《游厝蛟游氏宗谱》载:“广公,李唐时为光禄大夫。广生三子,启、柏、梁。启公生四子,长讳珍,登进士,官至中书,迁兵道侍郎。次讳琛。三讳瑸,为建阳县令。四讳钰,兵部尚书,迁居温州上堘。瑸公世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 弱冠登第, 官中书,迁兵部郎, 后从王潮兄弟入闽,守建阳,为入闽始祖。生有五子:清、洙、源、泾、渊。” ~s3X&!#
~s3X&!#
五代时,入闽的有游志节。据屏南墘头村抄本的游氏残谱载:“本支游氏鼻祖志节公, 五代时仕后唐。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元年癸末(923年)岁,公从北京到河南赴任,为固始知县。闵帝应顺元年(934年)调升浙江金华府。后周太祖郭威广顺二年(952年),公蒙赐卿禄大夫,卒葬福州,生有四男,长文秋,次文秀,三文季,四文香(讳仕郎)。”同期,福建游氏出了一位杰出人才,就是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的游简言。游简言的父亲游恭为吴驾部员外郎,知制诰。游简言(914-969年)虽然是福建人,但都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初为吴秘书省正字,后擢为翰林学士。元宗很器重游简言的为人,命他“判中书省,兼吏、兵二部选事”。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他被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s3X&!#
~s3X&!#
至宋代,福建长平游氏大放光彩。第九世孙游酢(1053-1123年),元丰六年(1083)进士,调越州萧山尉,元祐元年(1086年)召为太学录,改宣德郎,除太学博士,知河清县。徽宗即位,他被召为监察御史,出知和州,管勾南京鸿庆宫,复知汉阳军、舒州、濠州。游酢早年投师程颢、程颐。相传,游酢与杨时一起去向程颐求教,正遇到程颐午休。二人不敢惊扰老师,恭恭敬敬肃然地站到门外等候。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的故事就这样被传为佳话,流传千古。游氏族人也以“立雪”作为堂号,激励自己。游酢为“程门四先生”之一,成为一代理学宗师,著有《中庸义》一卷、《易说》一卷、《诗二南义》一卷、《论语》《孟子杂解》各一卷、文集十卷。 ~s3X&!#
~s3X&!#
南宋时,扬州一直成为宋、金两方交战的中心,广陵游姓也纷纷向邻边各地逃亡。宋淳熙二年(1175年),游文珀(号二三郎)从江西庐陵林息坑迁居福建汀州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今稔田镇化厚村上游屋老屋子里)开基立业。 游文珀有2个儿子,其中次子游四二的情况失考。游四一有9个儿子,称“九子游”。 长子游五十世居上杭胜运里阔滩坝头,裔孙迁徙外地甚多,分衍广东的歧坑、宫子前、灌子坑、沙子凹、石牌岗等乡村,江西的赣州、遂川、黎川、龙南、定南、崇义,广东的河源,浙江的遂昌,福建的永定、三明、龙岩、武平、漳埔、宁化、明溪以及重庆市地。游 五一迁居福建的上杭古田;后裔迁邻乡步云上福村,漳州绿竹园、长汀和广东的始兴、南雄等地。游 五二、游五三迁居江西抚州临川大路下。游 五四迁居上杭县梅溪寨;分支蕃衍上杭尧埔、同康、洋乾福建的将乐、广东的广州、浙江省等地。游 五六迁居上杭县蓝溪黄潭、曹田村;后裔分衍福建的南靖游坑村。游五七迁居福建的永定金丰月流夏圳背;后裔迁漳州市尾。游五九迁居福建的永定大溪乡;后裔迁广东、福建各地。 ~s3X&!#
~s3X&!#
由于,福建离战乱的中心比较远的原故,游氏在福建发展兴旺。福建的建阳游氏成为世人注目的家族。建阳游氏的游九言、游九功兄弟以文学传名。游九言(1142~1206年),初名九思,字诚之,号默斋,以“十岁为文诋秦桧,及长,锐志当世”传名,早年从学张栻,以祖荫入仕,曾举江西漕司进士第一。他在仕途上一直坎坷不平,著有《默斋文稿》。游九功运气比兄长游九言好,以父荫任为临海县主簿,官至司农少卿,兼枢密院副承旨,著有《受斋集》。与之可以相得益彰的是四川南充的游仲鸿、游似父子。游仲鸿(1138-1215年),字子正,号果斋,又号鉴虚,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官至利州路转运判官,著有《鉴虚集》。著名学者魏了翁、李昴英为《鉴虚集》作序,称其学粹养洪,“笔下流出,自无软腐语,诗律尤老劲,深诣理妙”,“非颦呻敲推辈所能到”。他儿子游似为嘉定十四年(1221年)进士,历官大理司直,升大理寺丞,迁太常丞兼权兵部郎官。淳祐五年(1245年),游似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他著有古律诗一编四百七十篇、杂文三百五十一篇。刘克庄赞他的《述怀八首》等诗“体大而思精,调严而义密。” ~s3X&!#
~s3X&!#
宋末元初,福建游姓一支西迁处至广东省境。 ~s3X&!#
~s3X&!#
明初,山西游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湖北、陕西等地。 ~s3X&!#
~s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