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度 F/[m.!Eo
F/[m.!Eo
明朝设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事宜。又有专门记载皇族宗室繁衍传递和生死娶葬的谱牒,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员专司其职,定期公布。 F/[m.!Eo
明朝宗室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8等。皇子封亲王,亲王封号用一个字的古国名或地名,如“秦”、“晋”、“荆”等。授金册金宝,每年的俸禄为一万石。王府设置以长史为首的官属,冠冕服饰,车旗仪仗,官邸府第仅比皇帝低一等。公侯大臣拜谒亲王要伏地拜谒,不能平起平坐。一般配属一支编制三千人的护卫队,作为亲王的警卫,多的配备三支这样的护卫队,称为赐三护卫,人数达到九千以至一万人(明史记载为多者至万九千人,到底理解为一万九千人,还是九千至一万人,未见前人明确说明,在下根据三护卫的说法,即使加上增配的军官和后勤人员也不应该超过一万人)。这些军人的军籍直接隶属于兵部,不归王府所在地的都督府管,这些部队是警卫王府的武警部队,不是正规军,而且这种部队的配备和战斗力远比正规部队差,实际上是保安队伍。不过最早朱元璋是分封熟悉军事的皇子在北方的军事要地,都可以干预军务,习惯上叫做“塞王”。封在太原的晋王和封在北京燕王,皆受命指挥边防大军,筑城屯田,大将军冯胜及傅友德,都曾受其节制,军中大事,二王可以直接奏闻。诸子中最有才能的宁王成人之后封在燕晋之间,更向北突出喜峰口附近的大宁,他的三护卫和配备的军官都是精锐之师,还可以指挥人数达八万之多的部队,和燕晋二王共同防御北边元朝残余势力。晋王死在朱元璋之前,宁王被朱棣剥夺了军事指挥权,移封到南昌,此后再也没有可以带兵的王爷了。 F/[m.!Eo
亲王嫡长子年至10岁立为王世子,授金册金印,如果世子先于亲王去世,则嫡长孙为世孙,世子,世孙冠服等制度同一品官,他们是亲王位号的合法继承人。亲王的其他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的银册银宝,封为郡王。郡王封号用州县地名或古地名,一般为2个字,如“新平”、“广昌”、“乐安”等。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等制度同二品官。他们都是郡王位号的合法继承人。郡王的其他诸子封为镇国将军,郡王之孙封为辅国将军,郡王之曾孙封为奉国将军,郡王四世孙封为镇国中尉,郡王五世孙封为辅国中尉,郡王六世孙以下皆封为奉国中尉,世袭封号。这些宗亲子弟出生时须向专门掌管皇室宗族事务的宗人府请名,年长再请婚,食俸终生,死后复由朝廷祭葬。制度规定,宗室禄给标准,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公主及驸马2000石,郡主以下逐级递减。列爵封藩制度作为巩固朱家王朝统治一系列重大措施之一,在明代相沿无改,致使明宗藩世代蕃衍,朱氏子孙遍及全国。 F/[m.!Eo
两百多年间,共册封亲王289位、靖江王11位。其中8位未就藩即薨逝,10位因罪被废,24位至明亡时的末王或被起义军所害、或不知所终,未能按明代亲王规制修建陵寝。还有一位兴献王,因为儿子朱厚熜入继大统,陵寝升格为皇陵。其余246位亲王、10位靖江王均建有各自的陵寝。现在只有位于桂林的靖江王墓10座保存比较完好。 F/[m.!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