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20阅读
  • 33回复

[风水堪舆]中国风水学教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998
金钱
1676224
贡献值
2779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中国风水学教程 45. -P  
45. -P  
45. -P  
第一课-- 中国风水学的定义
45. -P  
45. -P  
一、综述 45. -P  
    中国风水学是文化?是科学?是技术?是迷信? 45. -P  
     中国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 45. -P  
    中国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 45. -P  
     中国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45. -P  
45. -P  
     目前,对于中国风水学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全盘否定,鄙视洁难,使 45. -P  
风水的科学内涵得不到合理的发掘。这种观点割裂人类文明的传承性,必然走上"民族 45. -P  
虚无主义",由此引发两种社会现象:漠视,逆反盲从和迷信;一种是基本肯定,积极 45. -P  
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使其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为保护 45. -P  
传统城镇风貌、街区景观和古建筑特色等做出了贡献。 45. -P  
    中国风水是科学?是技术?是文化?还是迷信?不明其理者会简单地认为是迷信。 45. -P  
在国外及国内的学术范围不自觉地正悄然掀起一股风水研究热。国外的学术界给中国风 45. -P  
水以很高的评价。为了给中国风水正名,称中国风水学。 45. -P  
    中国风水也的确是一门大学问。中国风水中包含着深刻而系统的思维理念,与中国 J#$U<`j*G  
人的行为准则相一致,这就是易理易构;包含着系统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中"形法"和 J#$U<`j*G  
"理法"集中囊括了五千年来所形成的浩繁庞杂体系;中国古代的风水大师发明了中国独 J#$U<`j*G  
有的风水操作工具--罗盘;在现代中国大地上,从皇宫到民宅,从城市到乡村,尚保留 J#$U<`j*G  
着诸多风水古建筑,这是风水的活化石;乡村里还有可以给你随便聊起自己家乡风水特 J#$U<`j*G  
色的老人。难道这不值得从事建筑的人研究吗?用现代观点分析,尽管其中包含了许多 J#$U<`j*G  
与现代科技相矛盾的方面,但这是因将近一百多年来间断研究所造成的结果。 J#$U<`j*G  
    那么,中国风水学到底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还是属于实用科学技术?到目前 J#$U<`j*G  
为止,研究者们似乎无法从现代单一学科的角度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按中国 J#$U<`j*G  
风水学应用的范围来说,则可将其概括为:中国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 J#$U<`j*G  
和实用操作技术。 J#$U<`j*G  
     中国风水学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在我国大量 J#$U<`j*G  
的现存古城镇、古建筑、园林、民居及陵墓中得到印证。 J#$U<`j*G  
     中国风水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具有了我国古代哲理、 J#$U<`j*G  
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等诸方面的丰富内涵。应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风 J#$U<`j*G  
水学中同时也掺杂着许多非科学的、落后的及人为的因素,这正是开展中国风水学理论 J#$U<`j*G  
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J#$U<`j*G  
J#$U<`j*G  
     中国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中国风水探求建筑 J#$U<`j*G  
J#$U<`j*G  
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恰 J#$U<`j*G  
J#$U<`j*G  
是中国风水学的人与自然融合,即"天地人合一"的原则,排斥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 J#$U<`j*G  
坏,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感应,并指导人如何按这些感应来解决建筑的选址乃至建造, J#$U<`j*G  
才创造了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布局、建筑形式及建筑景观,因地制 J#$U<`j*G  
宜,美不胜收。相比之下,随着国门的开放,西方现代建筑在中国遍地开花,只追求具 J#$U<`j*G  
体的、单一建筑宏伟壮丽、或是追求单一形式美,或是追求功能实用,或是追求经济效 J#$U<`j*G  
益,而不顾与地域、自然、历史条件的融合,造就了今天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城 J#$U<`j*G  
市趋同性,这将是遗害千古的罪过。 J#$U<`j*G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发帖
9998
金钱
1676224
贡献值
2779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30
二、 中国风水学的定义 J#$U<`j*G  
J#$U<`j*G  
J#$U<`j*G  
J#$U<`j*G  
     对于中国风水的研究,由于研究者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对中国风水的评价各有差异。 J#$U<`j*G  
J#$U<`j*G  
现摘录国内外有关中国风水研究的评述如下: J#$U<`j*G  
J#$U<`j*G  
      国外学者对风水的评价 J#$U<`j*G  
J#$U<`j*G  
      国外学者根据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对中国风水做出了许多中肯的论述,现摘人 J#$U<`j*G  
J#$U<`j*G  
比较有影响的一些评述,供大家参考。 J#$U<`j*G  
J#$U<`j*G  
      中国风水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 J#$U<`j*G  
J#$U<`j*G  
学(摘自郭中端等旧)著《中国人街》(l),日本相横书房昭和1955 年出版。)。 J#$U<`j*G  
J#$U<`j*G  
      中国风水是:使生者与死者之所处与宇宙气息中的地气取得和合的艺术(查理 J#$U<`j*G  
J#$U<`j*G  
Chatley 语,摘自《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J#$U<`j*G  
J#$U<`j*G  
      中国风水是关于"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遵行如下法则: J#$U<`j*G  
J#$U<`j*G  
      ①自然的法则(ThelawsofNatu。) J#$U<`j*G  
J#$U<`j*G  
      ②自然的数值比(TheNumericalProportionsofNature) J#$U<`j*G  
J#$U<`j*G  
      ③自然的气息(TheBreathofNature) J#$U<`j*G  
J#$U<`j*G  
      ④自然的外形(TheFormsandOutlinesofNature) J#$U<`j*G  
J#$U<`j*G  
J#$U<`j*G  
J#$U<`j*G  
      l )万物都处在一个天地相应的整体关系中。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太阳,太阴 J#$U<`j*G  
J#$U<`j*G  
(月亮)、二十八星宿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发现了它们同地球 J#$U<`j*G  
J#$U<`j*G  
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的关系,在把天象当作世界的真实的观念下,试图通过它来打开 J#$U<`j*G  
J#$U<`j*G  
认识自然之门。这在宋代,被朱熹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制约万物的是"理", J#$U<`j*G  
J#$U<`j*G  
它以一定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运动着,由最初的混沌,产生了阴阳,进而演 J#$U<`j*G  
J#$U<`j*G  
化出天地及一切自然事物。 J#$U<`j*G  
J#$U<`j*G  
      2 )宇宙天体的存在和显现,时空交替、类型各异,它们能够和谐地共存,是由于 J#$U<`j*G  
J#$U<`j*G  
处在适当的位置,有着一定的量和轨迹,使各种相互作用达到平衡,它被归结为"数"。 J#$U<`j*G  
J#$U<`j*G  
地球上的自然事物也反映着数的平衡,考虑到阴阳不停的运动,这种数的平衡也是动态 J#$U<`j*G  
J#$U<`j*G  
的。 J#$U<`j*G  
J#$U<`j*G  
      3 )遵循着"理",在一定"数"的平衡中,推动世界形成并作为一切存在物生命过程 J#$U<`j*G  
J#$U<`j*G  
的能量,而且释放出来相互影响的,被称作"气"。 J#$U<`j*G  
J#$U<`j*G  
      4 )"理"、"数"、"气"都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则以其外在形 J#$U<`j*G  
J#$U<`j*G  
象,潜在地反应着理、数和气。通过地和天的对应比较,可以发现其"形",从中把握一 J#$U<`j*G  
J#$U<`j*G  
定的理和数之下的气的作用。对自然平衡的破坏将受到气的报复(摘自(英)伊特尔 J#$U<`j*G  
J#$U<`j*G  
EmestJ.Eitel   《风水是古代中国神圣的景观科学》,1883 年出版。)。 J#$U<`j*G  
J#$U<`j*G  
J#$U<`j*G  
J#$U<`j*G  
    所谓"堪舆"    (注,即风水)者,实为吾国上古质朴之科学研究,托迹与生死小道之 J#$U<`j*G  
J#$U<`j*G  
际,穷究其地质之妙,与道家吾岳真形图之旨,皆为别具肺肠,揭示地球物理之心得也 J#$U<`j*G  
J#$U<`j*G  
(摘自台湾南怀谨著忡国文化泛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年12 月出版。)。 J#$U<`j*G  
J#$U<`j*G  
      风水是这样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 J#$U<`j*G  
J#$U<`j*G  
场所内的气施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 J#$U<`j*G  
J#$U<`j*G  
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强活力。风水是中国闻名于世的一大文化现象,风水木乃古 J#$U<`j*G  
J#$U<`j*G  
建筑理论之精华(摘自新加坡伊长林·李普著,吴吴等编译《风水术》)。 J#$U<`j*G  
J#$U<`j*G  
      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 J#$U<`j*G  
J#$U<`j*G  
术。这种独特的选择地点的中国系统,具有科学的成分,也有迷信的成分(摘自尹弘基 著《韩国风水研究--文化与自然》)。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发帖
9998
金钱
1676224
贡献值
2779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0-30
      此外,英国著名科学史权威李约瑟(JosephNeedHam ),也曾高度评价中国古代的 J#$U<`j*G  
J#$U<`j*G  
风水,称之为准科学,中国古代的景观建筑学。他指出,风水理论"总是包含着一种美 J#$U<`j*G  
J#$U<`j*G  
学的成份"。"遍中国的田园,房屋、村镇之美,不可胜收,都可借此得到说明"。英国学 J#$U<`j*G  
J#$U<`j*G  
者帕特里克·阿伯隆比谓:"在乡村问题上,中国的风水名义处理上,已较欧洲任何国 J#$U<`j*G  
J#$U<`j*G  
家前进甚多","在风水下所展现的中国风景,在曾经存在过的任何美妙风景中,可能是 J#$U<`j*G  
J#$U<`j*G  
构造最为精美的"。美国城市规划权威开文·林奇在其代表作《都市意象》一书中,高 J#$U<`j*G  
J#$U<`j*G  
度评价了中国传统的环境哲学,称风水理论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教授们组织起来, J#$U<`j*G  
J#$U<`j*G  
予以研究推论","专家们正在向这方面谋求发展'等等。 J#$U<`j*G  
J#$U<`j*G  
J#$U<`j*G  
J#$U<`j*G  
三、国内学者对风水的评价 J#$U<`j*G  
J#$U<`j*G  
J#$U<`j*G  
J#$U<`j*G  
     分析风水,不难发现其中不少对事象因果关系的歪曲认识或处理,也明显带有巫术 J#$U<`j*G  
J#$U<`j*G  
的气息。但更多的则是科学的总结,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有其自 J#$U<`j*G  
J#$U<`j*G  
身的逻辑关系。风水理所当然地是传统建筑理论的一部分。(摘自何晓听著《风水探源》) J#$U<`j*G  
J#$U<`j*G  
      风水(堪舆)也称相地,主要是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强调用直观的方法来体会、 J#$U<`j*G  
J#$U<`j*G  
了解环境面貌,寻找具有良好生态和美感的地理环境。《风水辩》中有一段精彩的解释: J#$U<`j*G  
J#$U<`j*G  
"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不冲冒四面之风;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 J#$U<`j*G  
J#$U<`j*G  
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屈曲而又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实际上注重的是如何有 J#$U<`j*G  
J#$U<`j*G  
效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使城市、村落和住宅与自然相配合,相协调。 J#$U<`j*G  
J#$U<`j*G  
      阳宅相法是古代风水术中有关居住建筑选址、布局处理及确定兴造时间的方法及理 J#$U<`j*G  
J#$U<`j*G  
论。其中"形法"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宅内方位格局;" 日法"用于选择 J#$U<`j*G  
J#$U<`j*G  
吉日良辰以事兴造;此外还有"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 J#$U<`j*G  
J#$U<`j*G  
      风水术实际上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 J#$U<`j*G  
J#$U<`j*G  
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它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 J#$U<`j*G  
J#$U<`j*G  
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J#$U<`j*G  
J#$U<`j*G  
    堪舆(注,即风水)为天地之学,"堪天道,舆地道",涉及天文、地理、易经、八 J#$U<`j*G  
J#$U<`j*G  
卦、天干、地支、诗经、书经、洛书、河图等,苟非博学而一贯,稍失真谛,则讹谬千 J#$U<`j*G  
0j1I  
里,诬世惑民;堪舆是一种文化,需学悟兼行,功德一致。所谓"法无优劣,悟为高", 0j1I  
0j1I  
功道如此,堪舆亦然;堪舆又是一种认识上的"系统工程",其全义,绝非断章管窥所能 0j1I  
0j1I  
理解,其效应亦非一朝一夕所能验证。 0j1I  
0j1I  
      风水,作为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0j1I  
蕴含着自然知识、人生哲理以及传统的美学、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实际上, 0j1I  
风水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圣的环境理论和方位理论。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 0j1I  
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又格外重视人工自然环境与天然自然环境 0j1I  
的和谐统一。风水理论的宗旨是,勘查自然,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 0j1I  
择和创造出适合于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之达到阴阳之和、天 0j1I  
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在自然环境、自然方位上,风水理论总结了与建筑相关 0j1I  
0j1I  
的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自然知识和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把"背山、面水、向阳" 看作是最好的自然方位。把适量的"前低后高"看作是最佳的宅院地势,重视住宅建筑中 "水口"  (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和"气口"       (包括门、窗)的自然方位,主张居室空间的 高矮大小、室内采光的明暗程度均应适可而止等。这些环境因素,都是与人的身心健康 密切相关的。否则,把住宅建在有自然危害之地,或者把居室建成采光、通风、温度、 湿度都很糟的人工环境,任凭多强壮的人,住久了也是要生病的。从环境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也是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借鉴的。在文化环境、 0j1I  
0j1I  
文化方位上,风水理论则是以河图、洛书、八卦、五行等易学文化为基础,通过建筑布 0j1I  
0j1I  
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图案选择等隐喻和象征手段,来实现其对于身心 0j1I  
0j1I  
之和的环境追求。然而,这只不过是以心理暗示的方式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 0j1I  
0j1I  
从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里也有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之 0j1I  
0j1I  
处。 0j1I  
0j1I  
      中国风水者,有曰: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之说。话很抽象,但 0j1I  
0j1I  
人体科学实验测量证实气功态人比普通人物理数值高出几十倍。由此证明人的环境气场 0j1I  
0j1I  
确实与其心理状态有关。一个有犯罪行为的人,心态必然不好,他的周围气场也相应弱 0j1I  
0j1I  
小。进而又证实,有功之人可以避邪的道理,其实不过是因为其气场强,抵制了阴气的 0j1I  
0j1I  
缘故。恰似风水学中所说"好气场要以德求之"。中国及世界各宗教流派都强调以德为本。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发帖
9998
金钱
1676224
贡献值
2779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0-30
                             第二课中国风水学的称谓 0j1I  
0j1I  
0j1I  
0j1I  
一、综述 0j1I  
0j1I  
    在历史上,地理、阴阳、卜宅、相宅、图宅、形法、青囊、青乌、堪舆等均曾泛指 0j1I  
0j1I  
中国风水学。 0j1I  
0j1I  
    术数为一天文、二历谱、三五行、四蓍电、五杂占、六形法。"术数者,皆明堂、羲 0j1I  
0j1I  
和、史、卜之职也。" 0j1I  
0j1I  
      -- 《汉书·艺文志》 0j1I  
0j1I  
      风水学的称谓探源 0j1I  
0j1I  
      风水学在中国经数千年历朝历代之沿革,其称谓没有统一,其内涵随历史科技发展 0j1I  
0j1I  
不断更新,没有确切定义。在历史上,地理、阴阳、卜宅、相宅、图宅、形法、青囊、 0j1I  
0j1I  
青乌、青鸟、堪舆等,均泛指风水。时至今日,风水称谓广泛流于民间,堪舆称谓在学 0j1I  
0j1I  
术界认同,而其它称谓似成别名。 0j1I  
0j1I  
      探析堪舆或风水的渊源沿革,正如许多专家学者考证的那样,最早的"  卜宅之文" 0j1I  
0j1I  
在商周之际或更早即已出现,见载于中国最早文献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尚书》、《诗 0j1I  
0j1I  
经》等若干篇章,都是有关古代先民选址和规划经营城邑宫宅活动的史实性论述。 0j1I  
0j1I  
      分析这些有关堪舆(风水)的史实记载,对照有关理论及其实践,堪舆(风水)虽 0j1I  
0j1I  
因历经长期发展沿革而趋于繁复纷杂,但其宗旨即基本追求可归纳如下: 0j1I  
0j1I  
      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法天地,象四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 0j1I  
0j1I  
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至善境界。 0j1I  
0j1I  
      图片说明: 0j1I  
0j1I  
      图2-1:《书经图说·夏至致日图》为上古传说时伏羲叔在夏至日用景表土圭测日 0j1I  
0j1I  
影,以辨方正位、定时令。 0j1I  
0j1I  
0j1I  
0j1I  
0j1I  
0j1I  
0j1I  
      图2-2:《书经图说·太保相宅图》反映选址规划成周洛邑"体国经野、辨方正位" 0j1I  
0j1I  
的活动,即" 卜食洛邑"、"攻位洛汭"。 0j1I  
0j1I  
0j1I  
0j1I  
二、阴阳 0j1I  
0j1I  
0j1I  
0j1I  
     最早见于《诗经》之《公刘》章,如"于胥斯原","陟则在谳,复降在原","逝彼百 0j1I  
0j1I  
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觐于京","观其流泉","度其隰原","度其夕阳",其中更 0j1I  
0j1I  
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句,此句为后世风水称为阴阳,所典。故俗称风水师为阴阳先 0j1I  
0j1I  
生。古代用木杆即圭表测日影"景",以定方向及时令之方法的最早记载。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发帖
9998
金钱
1676224
贡献值
2779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0-30
      《诗经》这一美丽的史诗,历历如绘地描述了夏末时公刘率周民族由邰迁豳,勤勉 0j1I  
0j1I  
勘察山川形势与水土之宜,辨方正位,规划营宅,使周之先民得以安居生息的种种活动 0j1I  
0j1I  
细节。这一记载,是中国风水始行的最早描述。 0j1I  
0j1I  
      后世,有关"阴阳"的著述颇为丰富,诸如:《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0j1I  
0j1I  
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周易·说 0j1I  
0j1I  
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 0j1I  
0j1I  
曰柔与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 0j1I  
0j1I  
"刘熙《释名》:"阴者,荫也,气在内而奥阴也;阳者,扬也,气在外而发扬也。" 0j1I  
0j1I  
      中国祖先通过大量实践劳动,建立了"阴阳"这一辩证思维的哲学理论体系,广泛渗 0j1I  
0j1I  
透于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各个领域中,特别是中国中医学和风水学,几乎就是阴阳学说 0j1I  
0j1I  
的具体应用。 0j1I  
0j1I  
0j1I  
0j1I  
三、地理 0j1I  
0j1I  
0j1I  
0j1I  
      今天,西方人认为地理是说明:"人与地的关系。"              (邹豹君(美)著:《地理难题 0j1I  
0j1I  
答客问》)在中国古代,地理泛指今人之风水。 0j1I  
0j1I  
     地理家或地师是中国古代最早行风水职能的司员。 0j1I  
0j1I  
     王充《论衡·自纪篇》:"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唐代孔颖达 0j1I  
0j1I  
疏云:"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地理。" 0j1I  
0j1I  
     先秦祖先已悟到:人之行为应遵天道、地道,人应善用天时地利。《周易·系辞上》 0j1I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0j1I  
0j1I  
《周易·系辞下》"古者庖牺(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0j1I  
0j1I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0j1I  
0j1I  
之情。"风水家认为伏羲为始祖,肇原于此。 0j1I  
0j1I  
      在后续的演变过程中,知天文地理、长于地理皆指精通水文地质地理之义。在实践 0j1I  
0j1I  
中,使地理术论述更趋完善。诸如《礼记·月令》:"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 0j1I  
0j1I  
之纪。"  《管子·形势解》:"上逆天道,下绝地理,故无不予时,地不生财。" 0j1I  
0j1I  
      中国历朝历代,均有冠称"地理"的风水著作。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发帖
9998
金钱
1676224
贡献值
2779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0-30
四、风水 0j1I  
0j1I  
0j1I  
0j1I  
      风水名称来源,一般公认语出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 0j1I  
0j1I  
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葬经》简明概括了风水选 0j1I  
0j1I  
择标准:"来积上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0j1I  
`bxgg'V  
      金代兀钦仄注《青乌先生葬经》,亦有"风水"之称,云:"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 `bxgg'V  
`bxgg'V  
外相乘,风水自成。"又称"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 `bxgg'V  
`bxgg'V  
像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 `bxgg'V  
`bxgg'V  
      明代乔项《风水辨》解释"风水",有云:"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 `bxgg'V  
`bxgg'V  
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 `bxgg'V  
`bxgg'V  
而已;若水势曲屈而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 `bxgg'V  
`bxgg'V  
      明代徐善继、徐善述在《地理人子须知》中综述前人论说,谓:"地理家以风水二 `bxgg'V  
`bxgg'V  
字喝其名者,即郭(璞)氏所谓葬者乘生气也。而生气何以察之?曰,气之来,有水以 `bxgg'V  
`bxgg'V  
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日要得水,要藏风。又曰气乃水 `bxgg'V  
`bxgg'V  
之母,有气斯有水;又曰噫气惟能散生气;又曰外气横形,内气止生,又曰得水为上, `bxgg'V  
`bxgg'V  
藏风次之,皆言风与水所以察生气之来与止聚云尔。总而言之,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 `bxgg'V  
`bxgg'V  
融,此所以有风水之名。循名思义,风水之法无馀蕴矣。" `bxgg'V  
`bxgg'V  
      综上"风水"典出及释义,风水可概括为考察山1;1 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 `bxgg'V  
`bxgg'V  
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择其吉,而营筑城郭室舍及陵墓等,使其达到天地人 `bxgg'V  
`bxgg'V  
合一的至善境界,实为古代的一门实用技术。 `bxgg'V  
`bxgg'V  
      汉晋时期,在"阴阳","地理"有关勘察选址,规划营建等论述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初 `bxgg'V  
`bxgg'V  
具框架的风水理论体系。第一次将"风水"与"气"联系在一起,"气"即古时的"炁"是中国古 `bxgg'V  
`bxgg'V  
代的伟大发现,"气"被视为天地万物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细无内,其外无大,充盈天 `bxgg'V  
`bxgg'V  
地""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老子》谓之"气"的"理"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bxgg'V  
`bxgg'V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 `bxgg'V  
`bxgg'V  
之曰大。" `bxgg'V  
`bxgg'V  
      用现代的观点,"气"是一种力,一种场,一种波,气的存在是不断流动着的。气的 `bxgg'V  
`bxgg'V  
本质应该是超微粒子。气是生在"天地之始",是"万物之母"。1987 年美国罗丝巴哈小姐 `bxgg'V  
`bxgg'V  
著《风水--中国的方位艺术》说道:"气是风水中最重要的因素""认识气,便懂得风水中 `bxgg'V  
`bxgg'V  
的全部"。 `bxgg'V  
`bxgg'V  
      风水关于"气"的发现,是否预示着未来将证明的一种宇宙波。场或最小构成物质 `bxgg'V  
`bxgg'V  
呢?关于"气"的理论论述,是否是宇宙生成的最原始,最具普遍意义的规律呢?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发帖
9998
金钱
1676224
贡献值
2779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0-30
五、堪舆 `bxgg'V  
`bxgg'V  
`bxgg'V  
`bxgg'V  
      堪舆,最早出自汉淮南王刘安主持门客所著《淮南子》,即《淮南鸿烈》第三卷《天 `bxgg'V  
`bxgg'V  
文训》中,其云:"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上下文之义,是谓天地运行之道,致月令 `bxgg'V  
`bxgg'V  
有阴阳变化;有相冲克之时,也有和合之时,前者凶,后者吉。盖"堪舆"之义,实为" `bxgg'V  
`bxgg'V  
天地之道"。 `bxgg'V  
`bxgg'V  
      东汉许慎曾谓:"堪,天道;舆,地道,"则堪舆是谓天地之道。在许慎的《说文解 `bxgg'V  
`bxgg'V  
字》中。说"堪,地突也","舆,车舆也。" `bxgg'V  
`bxgg'V  
      司马迁《史记》中,有《日者列传》(第六十七),言及其时卜筮者流有"堪舆家"。 `bxgg'V  
`bxgg'V  
东汉初,班固《汉书·艺文志》(第十)中,始见载堪舆理论专著,有谓"  《堪舆金匮》 `bxgg'V  
`bxgg'V  
十四卷",与言阴阳五行,时令日辰,灾应诸书同列"五行家"类,为当时"数术"六种之一。 `bxgg'V  
`bxgg'V  
班固评五行家"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 `bxgg'V  
`bxgg'V  
世,浸以相乱。"又在《数术略》末总论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 `bxgg'V  
`bxgg'V  
      堪舆术在汉、唐极盛一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断有专家学士丰富完善,其中对后 `bxgg'V  
`bxgg'V  
世影响颇深的(唐)吕才出自《堪舆经》的五姓之说,即五音姓利之说,"言五姓者, `bxgg'V  
`bxgg'V  
宫、商、角、徵、羽等,天下万物,悉配属之,行事吉凶,依此为法。"                (唐)贾公彦 `bxgg'V  
`bxgg'V  
疏引《周礼》和《问占梦注》,可知堪舆。 `bxgg'V  
`bxgg'V  
     "建除十二辰"之说,十二辰,即将周天配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 `bxgg'V  
`bxgg'V  
未、申。酉、戌、亥)而分为十二等份,划分方向则与十二次相反,以北斗星斗柄旋指 `bxgg'V  
`bxgg'V  
十二辰,序称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以定日辰吉凶之说。 `bxgg'V  
`bxgg'V  
即建除十二辰,简称"建除"。 `bxgg'V  
`bxgg'V  
      汉。唐以来,堪舆除师法前人风水的勘察山川地势,阴阳五行,辨方正位之外,又 `bxgg'V  
`bxgg'V  
容星象、占家、时辰吉凶诸说。"法天地,象四时"注重天、地、人诸多神秘契合关系。 `bxgg'V  
`bxgg'V  
      在汉、唐之际,认识到天、地、人应为一合谐整体,此时中国风水走到"天、地、 `bxgg'V  
`bxgg'V  
人合和"的人类追求的至高境界。随着星象学的发展,人已不仅论地,论天成为了一种 `bxgg'V  
`bxgg'V  
当时科技的追求。中国风水逐渐融汇当时的最新科技成果。 `bxgg'V  
`bxgg'V  
      由此,也可证明中国风水在历史演变中,是随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同步发展的。 `bxgg'V  
`bxgg'V  
      至此,中国风水也引来了无数争议,司马迁在《史记》,班固在《汉书·艺文志》 `bxgg'V  
`bxgg'V  
第十,王充在《论衡·法术篇》等均有质疑,由此,中国风水逐渐分为"形式派"和"理气 `bxgg'V  
`bxgg'V  
派"二大派别。由此又称以"形势为法"的风水师为形家。 `bxgg'V  
`bxgg'V  
      但是,正是堪舆家在他们探究宇宙万物内在机理的长期职业活动中,由原始的用于 `bxgg'V  
`bxgg'V  
占卜的堪舆拭盘,即司马迁所谓"旋式正綦"者,而直接经由后世堪舆家的探索、完善, `bxgg'V  
`bxgg'V  
引出了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发现和发明,即指南针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这是堪舆 `bxgg'V  
`bxgg'V  
家的伟大科学贡献。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发帖
9998
金钱
1676224
贡献值
2779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0-30
六、青囊 `bxgg'V  
`bxgg'V  
`bxgg'V  
`bxgg'V  
      青囊,典出《晋书·郭噗传》,谓郭噗"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 `bxgg'V  
`bxgg'V  
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 `bxgg'V  
`bxgg'V  
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 `bxgg'V  
`bxgg'V  
而为火所焚。" `bxgg'V  
`bxgg'V  
      在《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中,其序概括了青囊含义"青囊内传,海角秘文,浮黎 `bxgg'V  
`bxgg'V  
正统,镇世鳌极,八卦八门,六甲天书。始青之下,囊万象"。 `bxgg'V  
`bxgg'V  
      由前所述,《青囊》为堪舆的一本秘传著作,流传影响甚广,故后世将青囊为堪舆 `bxgg'V  
`bxgg'V  
或风水代名词。如唐代陈子昂《陈伯王集》中《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诗 `bxgg'V  
`bxgg'V  
"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发帖
9998
金钱
1676224
贡献值
2779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0-30
七、青乌和青鸟 `bxgg'V  
`bxgg'V  
`bxgg'V  
`bxgg'V  
    王青鸟为古代专司相冢、相墓的一代著名堪舆家青乌子,以人名隐指风水。历史上 `bxgg'V  
`bxgg'V  
有说青乌子为黄帝时人,见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昔黄帝……相地理则书青 `bxgg'V  
`bxgg'V  
乌之说。"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载《轩辕本纪》:"黄帝始画野分州,有青乌子,能 `bxgg'V  
`bxgg'V  
相地理,帝问之以制经。"也有说青乌子为秦人,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秦有青乌 `bxgg'V  
`bxgg'V  
子,著《青乌经》。"亦有说青乌子为商周时人。 `bxgg'V  
`bxgg'V  
     唐代,青乌子已颇有名声,刘禹锡《刘梦得集》之《河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 `bxgg'V  
`bxgg'V  
三》:"地得青乌相,宾惊白鹤飞。"柳宗元《柳先生集》中《伯祖批赵郡李夫人墓志铭》: `bxgg'V  
`bxgg'V  
"艮之山,兑之水,灵之车,当返此。子孙万代承灵址,谁之言者青乌子。" `bxgg'V  
`bxgg'V  
     青乌子传有经后世整理《四库全书》辑人的《青乌先生葬经》。据史考证,今传精 I@L-%#@R1  
I@L-%#@R1  
乌先生葬经》已非古本青乌子《相冢书》或《葬书》,古本青乌子书已失传。 I@L-%#@R1  
I@L-%#@R1  
      由前所述,自青乌子始,堪舆或称风水已逐渐专业分工分成两大分支:即阳宅堪舆 I@L-%#@R1  
I@L-%#@R1  
家,(专门从事活人择地、择居相宅及规划营建等),阴宅堪舆家(即专门从事死人择地, I@L-%#@R1  
I@L-%#@R1  
择墓,相家及规划营建等)。 I@L-%#@R1  
I@L-%#@R1  
      另外,关于青鸟的说法争议很多,一般认为"青鸟氏"是古代记时的天文历法之官, I@L-%#@R1  
I@L-%#@R1  
属于上究天文的一种官。如《左传·昭公十七年》的记载中所言的"少吴之国",以"百鸟 I@L-%#@R1  
I@L-%#@R1  
名百官",其中"青鸟氏,司启也。"上推远古,如《山海经》中青鸟为西王母的使臣。又 I@L-%#@R1  
I@L-%#@R1  
如汉·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 I@L-%#@R1  
I@L-%#@R1  
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日:'西王母暮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故后人常将青鸟比 I@L-%#@R1  
I@L-%#@R1  
作传递信息的使者。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I@L-%#@R1  
I@L-%#@R1  
I@L-%#@R1  
I@L-%#@R1  
                                  卜宅·相宅·图宅 I@L-%#@R1  
I@L-%#@R1  
I@L-%#@R1  
I@L-%#@R1  
  "  卜宅",最早见利尚书·召诰》。"太保(按,姬爽)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 I@L-%#@R1  
I@L-%#@R1  
经营。"是说周克商后于洛河之阳选址营建洛邑之事。殷墟出土甲骨文记载当时已有卜 I@L-%#@R1  
I@L-%#@R1  
宅之文,"贞:作大邑于唐土"  (金611);"乙卯卜,争贞:王作邑,帝若,我从之唐"  (乙 I@L-%#@R1  
I@L-%#@R1  
570); I@L-%#@R1  
I@L-%#@R1  
  "庚午卜,丙贞:王易作邑,在兹,帝若"        (丙86)等等。此时之卜,为考察,选择之 I@L-%#@R1  
I@L-%#@R1  
意,并非单指占卜。 I@L-%#@R1  
I@L-%#@R1  
   卜宅为择地而居,当如汉刘熙《释名》"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之意。后世衍义, I@L-%#@R1  
I@L-%#@R1  
又有卜邻、卜居、卜筑、卜宇、卜地等语。 I@L-%#@R1  
I@L-%#@R1  
   卜邻一语出自《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惟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意为选 I@L-%#@R1  
I@L-%#@R1  
择良邻而居,历史上有"孟母三迁"典故。"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杜甫《寄赞上 人》诗句) I@L-%#@R1  
I@L-%#@R1  
   卜居一语出自《史记·周本纪》载,"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说苑·至公》 I@L-%#@R1  
I@L-%#@R1  
"昔周成王之卜居成周也","周公卜居曲阜"。卜居与卜宅同义。"访字北山阿,卜居西野 I@L-%#@R1  
I@L-%#@R1  
外。"  (《艺术文类聚》载南齐·萧子良《行宅》诗句) I@L-%#@R1  
I@L-%#@R1  
   卜筑,如《梁书·刘讦传》"曾与族兄刘歌听讲于钟山诸寺,因共卜筑宋熙寺东洞,有 I@L-%#@R1  
I@L-%#@R1  
终焉之志"。"伊人卜筑自出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唐代李商隐诗句)卜筑意同卜居。 I@L-%#@R1  
I@L-%#@R1  
   卜宇,如《艺文类聚》载南朝梁任肪《齐司空曲江公行状》:"爱乃卜宇金陵,索带林 I@L-%#@R1  
I@L-%#@R1  
壑"。卜宇意同卜宅。 I@L-%#@R1  
I@L-%#@R1  
   卜食,如《隋书·高祖纪》"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这 I@L-%#@R1  
I@L-%#@R1  
里的卜食已非如魏晋作伪的汉孔安国《尚书传》释卜食为" 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 I@L-%#@R1  
I@L-%#@R1  
兆顺,食墨。"说卜食用墨画于龟壳,灼烤后,裂纹正好食去墨道,乃为吉利,是占卜 I@L-%#@R1  
I@L-%#@R1  
之术。前述卜食是说,民以食为天,则择土肥水美之地,以长久居民,使服用相食,乃 I@L-%#@R1  
I@L-%#@R1  
国家长盛之本。(配图2-2 所示) I@L-%#@R1  
I@L-%#@R1  
  相宅一语典出,乃《尚书·召浩》:"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又云"惟 I@L-%#@R1  
I@L-%#@R1  
太保(按,即召公)先周公相宅"。《尚书·洛浩》载述同一事件,云"召公既相宅,周 I@L-%#@R1  
I@L-%#@R1  
公往营"。由相宅衍义,亦有相地、相土、相墓之说。在《吴越春秋》中记载,周敬王 I@L-%#@R1  
I@L-%#@R1  
六年,伍子胥为吴王阖闾谋建国都,始"相土尝水",尔后象法天地,以筑大城,是为阖 I@L-%#@R1  
I@L-%#@R1  
闾城,即今之苏州。 I@L-%#@R1  
I@L-%#@R1  
  图宅,是在汉代以后,随着"图谶","图纬"的盛行而在风水中渐为引用。所谓图,指 I@L-%#@R1  
I@L-%#@R1  
河图;谶即预言,纬乃与谶一样,为预言解经隐语。由于谶、纬之术有图、有书,故其 I@L-%#@R1  
I@L-%#@R1  
名为图谶。图纬或总称图书。 I@L-%#@R1  
I@L-%#@R1  
  王充《论衡·浩术篇》所引的《图宅术》和盂康《图宅书》,为堪舆家所宗之术。此后, I@L-%#@R1  
I@L-%#@R1  
图宅一语,流传为看风水,相宅相墓的别称之一。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发帖
9998
金钱
1676224
贡献值
2779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10-30
第三课中国风水学的相关现代学科 I@L-%#@R1  
I@L-%#@R1  
I@L-%#@R1  
I@L-%#@R1  
  中国风水学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及其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分析人类居住选 I@L-%#@R1  
I@L-%#@R1  
址、规划、营造的一门实用技术,俗称"相地术"。那么,随着西方现代科学的发展,是 I@L-%#@R1  
I@L-%#@R1  
否也有与中国古人相近似的对天地人的认识及其科学技术呢? I@L-%#@R1  
I@L-%#@R1  
  以往西方科学研究人的不考虑人以外的环境,而研究客观自然环境的却又忽视了人类 I@L-%#@R1  
I@L-%#@R1  
自己。然而,随着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纵深发展以及互相渗透,逐渐出现了横跨两个学科 I@L-%#@R1  
I@L-%#@R1  
之间的所谓边缘学科。由学科分裂,再次走向交叉综合,出现了诸如"人文地理学"," I@L-%#@R1  
I@L-%#@R1  
人生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等。终于回归到中国风水"天地人合一"的道路上来。这便 I@L-%#@R1  
I@L-%#@R1  
是今天风水热的由来。风水也就非中国独有了。 I@L-%#@R1  
I@L-%#@R1  
I@L-%#@R1  
I@L-%#@R1  
                                     人文地理学 I@L-%#@R1  
I@L-%#@R1  
I@L-%#@R1  
I@L-%#@R1  
  所谓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运用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各种人文现象的 I@L-%#@R1  
I@L-%#@R1  
分布变化、扩散和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将人类创造于地表的文化 I@L-%#@R1  
I@L-%#@R1  
景观称为人文现象。它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为地理科学的两大支柱。 I@L-%#@R1  
I@L-%#@R1  
  人文地理学采用经验法和比较法。研究世界各种现象的因果关系,把自然作为人文的 I@L-%#@R1  
I@L-%#@R1  
基本原因,认为自然决定人类历史发展。 I@L-%#@R1  
  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十九世纪),被称为人文地理学的鼻祖。 I@L-%#@R1  
I@L-%#@R1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是公认"环境决定论"的创立者,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由环 I@L-%#@R1  
I@L-%#@R1  
境主宰着人的活动、发展和分布。 I@L-%#@R1  
I@L-%#@R1  
  人生地理学 I@L-%#@R1  
I@L-%#@R1  
  人生地理学突破人文地理学的"环境决定论",提出了"人地相关论"。人生地理学认为: I@L-%#@R1  
I@L-%#@R1  
自然为人类居住规定了界线并提供了可能性,但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因自 I@L-%#@R1  
I@L-%#@R1  
身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这颇似中国风水的"天人感应"论。 I@L-%#@R1  
I@L-%#@R1  
  法国地理学家韦达·白兰士瞩十世纪)及其学生白吕纳于1910 年出版了《人文地理学》 I@L-%#@R1  
I@L-%#@R1  
一书。 I@L-%#@R1  
I@L-%#@R1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地理学研究中,自然与人的统一性,在国际学术界再次得 I@L-%#@R1  
I@L-%#@R1  
到确认,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的观点。这又颇似中国风水的"天地人合一"论。 I@L-%#@R1  
I@L-%#@R1  
I@L-%#@R1  
I@L-%#@R1  
  人生地理学的"人地相关论"认为:人口潜力与重力场有共同性;经济发展曲线与人口 I@L-%#@R1  
I@L-%#@R1  
增长曲线同数学的生物生长曲线和分布曲线极为相似;人口移动态势可用万有引力加以 I@L-%#@R1  
I@L-%#@R1  
说明;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具有同型。经济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物理学中的热力第二定律 I@L-%#@R1  
I@L-%#@R1  
相关;人生地理学的人类及其经济发展与自然地理相关的论断,证实了中国风水常把人 I@L-%#@R1  
I@L-%#@R1  
类健康和发财相提并论,叫做"人财两旺"的合理性。 I@L-%#@R1  
I@L-%#@R1  
  人生地理学在近年的发展中,又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地理学中的系统空间;发现一切 I@L-%#@R1  
I@L-%#@R1  
系统都具有共同的抽象特征。英国乔莱·哈格特及哈维;曾先后于1967 年、1969 年发 I@L-%#@R1  
I@L-%#@R1  
展运用模式与计量研究地理学的论著《地理学中的模式》和《地理学中的解释》,这些 I@L-%#@R1  
I@L-%#@R1  
研究说明了数学模式能说明自然规律。 I@L-%#@R1  
I@L-%#@R1  
  由人生地理学不断扩散,形成了地理学与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诸如:经济地理学、 I@L-%#@R1  
I@L-%#@R1  
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等。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