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酢 ;~-M$a
}4
;~-M$a
}4
游酢,字子通,后改字定夫,福建建阳人,宋皇祐五年(1053年)生。与从兄游醇同以文章道德知名于世,喜与社会贤达名流为友。 ;~-M$a
}4
熙宁年间(1068~1077年),理学家程颐在京师与游酢相识、交谈后,对其兄程颢盛赞游酢资质佳、堪培养。不久,游酢与杨时、谢良佐同拜程颢为师。程颢任扶沟县事时,聘游酢执掌教育之事,程颢死后,游酢又同杨时一道拜程颐为师。 ;~-M$a
}4
元丰五年(1082年),游酢登进士第,初任萧山县尉。县积有疑案,久未判决,游酢深入调查取证,得其情而释之。后因侍臣举荐,被调任太学录、富德郎、博士。改知河清县(今河南孟津县)事。当时,河南通判范纯仁,待游酢以国士之礼。范纯仁调任颍川太守时,聘游酢为府学教授。后范纯仁还朝秉国政,又任游酢为太学博士。不久,游酢因父丧丁忧归里,服除后,调任泉州签判。徽宗即位之初,召其入朝,任监察御史。 ;~-M$a
}4
游酢痛感时弊为患,曾疏奏:“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之无耻。无耻,则见利而不知有义。如入市而攫金,不见有人也。”因此认为:“朝廷之上倡清议于天下,士有顽钝无耻者,将不得齿于缙绅,亲戚以为羞,乡党以为辱,廉耻之俗成,而忠义之风起矣!” ;~-M$a
}4
崇宁元年(1102年),游酢又上言,认为为官者应当奋不顾身,为百姓分忧。游酢将社会弊端列为一纲二十目,上疏皇帝,但久未见复。因感政治腐败,时事日非,就申请外补,很快得到批准。兵部侍郎邹浩不解其意,问其原因,答曰:“公何见之晚?如公亦岂能久此耶?”游酢先是出知和州,旋主管南京鸿庆宫,历居太平州,转朝散郎,转朝请郎,知汉阳军,转朝奉大夫,除提点成都府长生观,又除知舒州,移知濠州。后罢官,定居历阳。 ;~-M$a
}4
游酢晚年回到福建,筑书院、收门徒、著书立说,致力于传播二程理学,将理学传予黄中、胡文定、胡宪、吕东莱、陈侁、曾开、江琦等人。 ;~-M$a
}4
宣和五年(1123年),游酢逝世,葬于和州含山县车辕岭,谥文肃,学者称为“广平先生”、“廌山先生”。 ;~-M$a
}4
游酢一生著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杂解》、《孟子杂解》和《文集》各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