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ZHUd
yMZHUd
yMZHUd
新加坡华语教育的开拓者游紹斌 yMZHUd
yMZHUd
游清臣之孫女,游孟莊之姪女 游绍斌,字学圃,她母亲游江氏嫁给她父亲游炳文后,夫妻恩爱,遗憾的是夫妻生活仅仅一年,游炳文就病故了,当时她尚在襁褓之中,母亲游江氏和姑母共同扶养了她,祖母米太夫人也爱她如掌上明珠。祖父在巧家病故后,一家人的生活就靠姑母游孟庄教书所得维持,虽然家贫,但是一家人至为和谐,。 yMZHUd
游绍斌在姑母的教育下,从小就聪明颖悟,五岁就能属对。据她的姑母游孟庄记载,她五岁时,姑母出对云:芙蓉冠。她对与:莲花帽。一次,姑母带她出去游玩,看见庭院中有一只乌鸦立在牛背上,姑母出对:鸦骑牛背。她答对:仙站云头。 yMZHUd
容貌秀丽聪敏机灵的游绍斌,在姑母的精心教育下,十五岁已能通四书五经,还善于绘画,十六岁就在姑母任小学校长的大关女子小学任教员,学生们对她非常敬爱。游绍斌容貌出众,家中长辈女子又都有贤惠名声,她年方十五时,远远近近的求婚者就络绎不绝,但是,她受到姑母热爱读书的影响,知道当时的妇女一旦出嫁,很难保留一份清净的读书生活,于是,立下志愿,一定要出县出省继续读书。 yMZHUd
当时她的家庭里,都是孤女寡母,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她出县出省读书,她的祖母、母亲和姑母虽然疼爱她,但是也不放心她一个女子独自远行求学,因她的志向非常坚定,母亲游江氏不得不放出话来:如果有求婚者能够陪伴她出县读书,方才嫁她。 yMZHUd
这时还是民国初年,在偏远的大关,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因为当时女子读书,读到她这一步,能够教学了,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女子出县出省读书犹如神话。而她进一步表示,不能如愿,她宁愿步姑母游孟庄后尘,终生不嫁,以诗书相伴。眼看着她的年龄就过了25岁了,在那个时候,女子一般16岁之前就出嫁,女子24岁了还不出嫁,已经是非常的大了。周围的亲朋都为她着急。有谁能成为游绍斌心中的白马王子呢?那个时代,能带她离开封闭的大山中的家乡大关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去求学读书的白马王子存在吗? yMZHUd
她的志向传开,被当地的俗人们笑话,而当时大关的书香世家,关阳书院主掌张海楼先生听说此事,非常的赞赏。恰好张海楼的五公子张铭慈从外(昆明)求学归来,张铭慈为青年有志之士,张海楼和他说起大关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张铭慈就偷空到游绍斌任教的小学去听游绍斌上课,被她授课时的秀雅博学打动,又喜欢她高洁美丽的气质。游绍斌和当时女子的习气格格不如,她犹如鹤立鸡群,有一种特有的秀气灵气灌注于神态举止中。张铭慈回到家中,就央求张海楼前去求婚,在双方老人们的安排下,1919年,二人结为佳偶,婚后,二人读书习画,无比恩爱。 yMZHUd
第二年,张铭慈为满足游绍斌出外读书求学的愿望,带着游绍斌离开家乡。二人到昆明继续求学,游绍斌一生的志愿终于得以实现。二人在昆明过着艰苦的生活,一边考学求学,一边勤工俭学,常常是连房租也付不起。 yMZHUd
但是,更让他们感到失望的是昆明当时的教育用游绍斌的原话说就是非常的“幼稚”。我后来找到了那个时代昆明的女子学校开课表后,理解了游绍斌说的幼稚的意思。当时,昆明的女子学校大量还在开女红女课等课程,难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于是,二人决定到北京读书,一年以后,张铭慈考取了北京大学,因为经济非常紧张,只能支持张铭慈一人先北上去北京大学读书,而游绍斌一人留在昆明任青年会国史教员。 yMZHUd
第二年,游绍斌以教员的资格,得到学校的介绍,又得到了姑丈龙赞襄两百金的资助,到了北京贝满学校读书。但是,游绍斌觉得贝满学校的教学偏重圣经,也不符合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愿,于是,她考入了北京第一中学读书。她在北京女中,已经是年龄最大的学生了。毕业后,她考取了美术专科学校。张铭慈不幸感染了伤寒,游绍斌细心照顾,精心调护,张铭慈终于痊愈。张铭慈毕业之后,张铭慈又在北京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员,游绍斌也从美术专科学校毕业,这时候,她已经三十多岁了。 yMZHUd
二人完成学业后,在同事们的介绍下,1926年,到了新加坡加入到办中国国语学院的行列。游绍斌一边办学,一边还继续读书,一边还要照顾家庭,她的儿子张嘉美,女儿张嘉龄,都能通几国语言,成为新加坡学界的有成就人士。 yMZHUd
此后,几十年如一日,游绍斌和张铭慈在新加坡办学,致力于在新加坡华侨中进行华语教学,在华侨子弟中普及汉语,意在光大中华文化,同时,他们还翻译了一些外文书刊,教授华侨子弟学习中国书法绘画诗词,在中西文化交流上做了许多事情。他们在新加坡的华人教育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很大。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和两位子女也在华侨中办国语训练班,凡是有愿意回国从军抗日的华侨子弟,她们都不收分文学费。他们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当时的媒体和国际舆论的支持赞扬。 dN;C-XF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