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氏
5_XV%-wM 5_XV%-wM 5_XV%-wM 紫金庄严宗亲网
www.zjzyzq.com 2008-06-04 来源: 紫金县庄严宗亲会
5_XV%-wM 【 字体:大 中 小 】
5_XV%-wM 5_XV%-wM 5_XV%-wM 一、游氏来源
5_XV%-wM 5_XV%-wM 游氏姓源出自姬姓。《姓纂》载:“郑穆公之子偃,字子游,子孙以他的字为氏”。族谱载:周宣王封胞弟姬友于郑,是为郑桓公。郑桓公之六世孙。郑穆在位22年(公元前627—公元前605年),生下十六子:其第八子名偃,字子游(生长子虿),其孙游吉即太叔,游皈以祖父字为姓,称游氏。
5_XV%-wM 5_XV%-wM 二、迁徙史略
5_XV%-wM 5_XV%-wM 春秋时,游氏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县) 发祥地,成为游氏郡望。唐末黄巢起义(875—884年)。由五十七世游道保从河南东南方移居福建省建州(治在建瓯县)建阳县,传到六十六世游酢,年三十登状元黄裳榜进士,生七子,长子游撝的五世孙游二三郎(总七十一世)居福建上杭县。其后裔九世孙游澄由福建莆田县迁入河源多处经转,其裔孙游似宝,于明永乐末年,定居河源灯塔镇,为河源一世祖(总八十世)。而游撝的十二世游永城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从江西省抚州府临川县移嘉应州(今兴宁市大平镇河岭村)开基,为兴宁一世祖。传至七世游仕富从兴宁市河岭村迁今东源县洛湖镇上莞开基。
5_XV%-wM 5_XV%-wM 三、迁入紫金概况
5_XV%-wM 5_XV%-wM 迁入紫金游氏均是河源市东源县迁入,据2006年紫金县姓氏人口统计,全县游氏共有600多人,主要分布在附城镇上庄村和城西村及紫城镇。
5_XV%-wM 5_XV%-wM (一)附城上庄游氏
5_XV%-wM 5_XV%-wM 八十七世游万二郎,系东源县洛湖镇上莞二世游法亮之孙,迁居紫金附城镇上庄村开基。有上庄四世游世美,移居博罗县浮水东约开基。
5_XV%-wM 5_XV%-wM (二)紫城镇及附城城西游氏
5_XV%-wM 5_XV%-wM 九十二世游彩夫(八十八世游法亮的曾孙),字怀松(1522—1616年)。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从东源县南湖约龙塘镇迁入今紫金县城西村井塘开基。有井塘四世游奕元父子,清康煕廿七年(1688年)迁花都市。五世游士杰、游士英、游士安移居花都市,四世游遂元子孙移居福建,有四世游潮元后裔迁广西苍梧县。开县之初原县城地址居民很少,有“尚无永安县,先有陆童游”之传说。
5_XV%-wM 5_XV%-wM 四、堂号、祠堂与堂联
5_XV%-wM 5_XV%-wM (一)堂号
5_XV%-wM 5_XV%-wM “广平堂”广平郡是春秋时游氏郡望发祥地,故址在原河南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廿里),故堂号“广平堂”。北宋监察御史游酢,字定夫,居福建建阳,称广平先生。
5_XV%-wM 5_XV%-wM “立雪堂”出自成语典故“程门立雪”。说的是六十六世游酢虽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41岁时登进士,官至太学博士,仍好学不辍。寒冬大雪天,偕同好友杨时前往洛阳,以师礼求见伊川颐先生(北宋时地理学家),留下“程门立雪”尊师好学的千古佳话,故游氏后裔取“立雪堂”为堂号。
5_XV%-wM 5_XV%-wM (二)祠堂、堂联
5_XV%-wM 5_XV%-wM 1、西栅街游氏总祠和城西井塘游氏祠堂
5_XV%-wM 5_XV%-wM 此两处祠堂都已毁。
5_XV%-wM 5_XV%-wM 传统对联:
5_XV%-wM 5_XV%-wM 祖宗庇佑大展鸿图郑国愿;
5_XV%-wM 5_XV%-wM 立雪程门中流砥柱扬家声。
5_XV%-wM 5_XV%-wM 郑国家声远;建阳世泽长。
5_XV%-wM 5_XV%-wM 广地落成禅小学;平基增筑育英才。
D]hwG0Chd D]hwG0Chd 2、上庄官坑游氏宗祠
D]hwG0Chd D]hwG0Chd 该祠位于附城上庄村官坑,坐北向南,于1995年重修。
D]hwG0Chd D]hwG0Chd 大门联:
D]hwG0Chd D]hwG0Chd 广平世泽;富祖家祠。
D]hwG0Chd D]hwG0Chd 正堂联:
D]hwG0Chd D]hwG0Chd 千秋祖德源流远;万载宗功世泽长。
D]hwG0Chd D]hwG0Chd 上厅顶梁联:
D]hwG0Chd D]hwG0Chd 重建旧规模,前对髺輋拱照,后裔王殿来龙,山川毓秀定卜人文蔚起,奠鸿基於千百余载;
D]hwG0Chd D]hwG0Chd 复更新气象,左有公寨文峯,右侧罗山水锁,地利钟灵可知英雄咸集,创骏业于亿万斯年。
D]hwG0Chd D]hwG0Chd 五、家规家训
D]hwG0Chd D]hwG0Chd 家训五条
D]hwG0Chd D]hwG0Chd 一谕我等兄弟,为父或为伯叔,要心慈量广,温柔善教子侄,若有过弟承顺而和谏之,弟有过兄直言而指明之,且上辈切切要堂皇正大,幸勿糊言怨语,则尊者体统度庶卑幼尊然必敬也。
D]hwG0Chd D]hwG0Chd 一谕为父兄者当以弟子人则孝一节尽时常解克。
D]hwG0Chd D]hwG0Chd 一谕为父兄者须要择师教子庶为有益。
D]hwG0Chd D]hwG0Chd 一谕子孙者凡事要听尊长言语切勿逆命。
D]hwG0Chd D]hwG0Chd 一谕为子孙须要大慈子孝,兄友弟恭,若见伯叔父至立刻起身而迎,如此可谓真贤子肖孙矣。
D]hwG0Chd D]hwG0Chd D]hwG0Chd D]hwG0Chd 撰稿:游乃胜 游耀忠 练观城
D]hwG0Chd D]hwG0Chd 编辑:刘爱芳
D]hwG0Chd D]hwG0Chd D]hwG0Chd D]hwG0C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