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资料:游金辂墓位于今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东港村西北侧的崇山峻岭之中,墓穴坐落在一个叫做“回头龙”的山坡上,恰如一颗珍珠含入龙口,南面东海水光潋滟,天风海涛不绝于耳,背面群山逶迤,绿荫遍地。民间传说游金辂乃三国时期的张飞转世,而乾隆皇帝则是刘玄德转世而来的,所以乾隆皇帝与游金辂一见如故,胜如亲兄弟。乾隆下江南时特地指名要和游金辂比试武艺。游金辂明知与乾隆比武犹如虎背上捉虱子,可他却不敢忤旨,结果一时心慌,不慎刺伤乾隆坐骑。乾隆皇帝因嘉其忠诚而赦免无罪,事后仍将游金辂提拔到台湾担任总兵要职。民国时期,莆田、仙游一带的民间剧团都把游金辂与乾隆比武这段故事搬上莆仙戏,大演特演。据说清末民间还流传一本书,书名叫《三国因》,里面也记载着游金辂与乾隆皇帝的这段传奇故事。 d#~^)r
游金辂逝世后,他的坟墓一度交由临近的石梯寺和尚看管,但也时常遭到盗墓者的洗劫,就连墓碑也被盗走了。说来稀奇,前年村里有一位游姓村民下河淘沙,无意中在附近的龙潭桥墩下发现了这块失落半个多世纪的墓碑。可是墓地周围却因杂草丛生而不知所处。正当族人们为找不到墓道而发愁时,甲戌年正月初一忽然一把野火把附近几个山头都烧得精光,这才露出了墓的原形。人们惊叹游总兵又显灵了,于是游姓村民们纷纷集资把总兵墓又修葺一新。 d#~^)r
没过多久,秀屿镇前云村游氏后裔在一村民旧宅里又找到了游金辂逝世前十个月(1763年)敬献给从祖父游新亭八十大寿的雕花挂匾,寿匾正文阳刻 “荣膺赐命”四大字,边款为“持授荣禄大夫镇守福建台湾等处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前署理水师军务加一级从孙金辂为大宗祭酒八十寿特恩诏赐禄帛从祖新亭老先生立。”落款是“乾隆龙飞癸未(1763)元春吉旦”(印章)。 d#~^)r
同时被发现到的还有乾隆十六年(1751年)游金辂担任广东南澳总兵官时为从祖游新亭老先生及其淑配刘氏孺人七十大寿撰写的祝寿幛文,共制成十二块围屏。围屏文字是在光绪丙申(1896)年阳月由其从孙、莆田书法家、优廪生游观澜撰写的。游金辂在幛文中自称“辂与从祖忝属同支,实钦至行,身羁未职,难从异地以称觞,曲唱长生,遥致华堂之幛。”署名为“署理南澳总兵官事前灌口都司赴浙江接驾赐金牌彩缎加三级从孙金辂顿首拜撰。”可见当时游金辂的职务是南澳总兵官,因军事要务缠身难以返乡为祖父庆贺寿诞。 d#~^)r
据秀屿区政协委员游开兴提供的游氏谱牒资料证实:游金辂,字君载,出身行伍,1703年出生于莆田秀屿(一说漳浦),其父游尚功任湖广辰州守备,遂落籍辰溪(今湖南省内)。经查证游金辂系广平游氏入闽始祖唐大理寺评事游植后裔,为秀屿房肇基始祖游拔之公第二十世孙(启字辈),其叔父游崇功为康熙六十年四月(1721年)时任职台湾水师右营游击,在平息朱一贵叛乱时英勇殉职的先锋游崇功(字仲嘉 1662-1721)。游崇功殉难后游金辂及其叔伯兄弟继承先烈遗志,自告奋勇,自备鞍马,遂入营伍,收入督标中营,因为作战英勇,乾隆二十一年(1756)升任金门镇总兵。游金辂一生戎马倥偬,战功赫赫,他的大半生是在闽、浙、粤沿海和台湾渡过的,先后历任虎门、金门、厦门、台湾等处总兵官要职。二十六年(1761年)春正月十七日乾隆皇帝颁旨“以福建台湾镇总兵甘国宝为福建水师提督,调福建金门镇总兵游金辂为台湾镇总兵”,同年四月又委以“镇守福建台湾等处挂印总兵官左都督署理水师提督(即水陆二提督)”,在台湾任总兵三年。 d#~^)r
据清道光庚寅《晋江县志》载:游金辂,乾隆九年至十四年(1744-1749年)任泉州城守营、守备;乾隆十五年(1750)任灌口讯都司(见民国丙辰《同安县志》)。据民间传说乾隆十六年,高宗皇帝南巡,游金辂亲带浮水兵丁赴浙江接驾,指挥操练水师以供圣览,因对答合称,深得乾隆皇帝赏识,赐金牌彩锻加三级(即连升三级),随后升迁广东南澳总兵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清高宗皇帝召见游金辂时称:“今用汝为台湾总兵,即宜速赴新任。此最要地,一切勉之“。乾隆二十六年四月至二十八年游金辂任镇守福建台湾等处挂印总兵官左都督署理水师提督(即水陆二提督)。乾隆二十八年(1763)冬十月,因浙闽总督杨廷璋参奏“贪黩不职”一折返回省城福州候审途中,船在候风之际,于鹿耳门外妈祖庙空屋中以小刀自刎(据《台湾文献丛刊》第173种《台案汇录乙集卷四》载),终59岁。卒后,追封为定国将军(正一品)。墓在福建省莆田县东海镇坪洋村石梯寺附近,碑文曰:“清台湾镇总兵君载游先生(中),副室夫人林氏暨(左),如夫人陈氏之墓(右)”。翻开《莆田县志》和莆田市西天尾镇后埔村游氏族谱我们都可见到有关游金辂的记叙。 d#~^)r
2004年10月27日,经莆田市人民政府批准游金辂墓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古建筑类)保护单位。2006年6月初,莆田新闻网、东南新闻网、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以及《福建日报》等报道了游金辂墓被发现的消息。 d#~^)r
d#~^)r
d#~^)r